天天看點

消亡與重生:中國投影儀品牌跨境出海的三次跳躍

消亡與重生:中國投影儀品牌跨境出海的三次跳躍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雨果跨境,作者丨董昕毅

2012年1月,時任海信電器(現改名為海信視像)董事長于淑珉在中國工信部組織的“消費電子新機會”主題論壇上,對當年中國電視行業提出了六大預測。其中,最重要的預測是“智能化與泛化”。如果把這些預測濃縮成一個觀點,那便是:傳統電視正在消亡,但更在重生。[1]

這個觀點的前半句,現在看來可以說是一語成谶。中國彩電市場零售規模從2016年巅峰時期的5089萬台,下滑至2020年的4450萬台;零售額也從2017年的1630億元下降到2020年的1209億元。

中國電視行業整體遇冷,讓每個參與者都感受到了一絲寒意,最先受挫的是外資品牌。前有2015年1月,松下關閉位于山東的電視工廠;2017年11月,海信收購東芝電視業務。後有2020年9月,三星電子關閉位于天津的電視工廠。

行業的快速變革,讓時任中國工信部電子資訊司副司長喬躍山發出靈魂拷問,“中國彩電企業必須思考,方向在哪裡”?[2]

海信電器率先找到了答案。2012年春天, 在拉斯維加斯CES國際消費電子展會上,海信電器掏出一台打磨了四年的DLP混合光源雷射電視原型機。一年後,LG電子才推出類似的産品。這是于淑珉對2012年中國電視行業進行預測的底氣,也是海信“重生”的密碼。

消亡與重生:中國投影儀品牌跨境出海的三次跳躍

(Source:洛圖,安信證券研究中心)

在海信電器之外,各大傳統電視制造品牌也在摸索新的方向。如今,Micro LED、QLED、Mini LED等不同技術路線的電視産品層出不窮,唯一的共同點在于,螢幕越做越大、半導體的數量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貴。

但是,就像手機打敗尋呼機一樣,投影儀也正在對有屏電視發起革命。中國電視零售規模開始下滑的時候,投影儀的出貨量正在快速提升。

消亡與重生:中國投影儀品牌跨境出海的三次跳躍

(Source:IDC,前瞻産業研究院,安信證券)

安信證券預測,2024年中國家用投影儀的普及率将提升至5%,國内市場規模約800萬台;在海外市場,家用投影儀的規模也有望達到900萬台,2020年-2024年的平均增速高達89%。

那麼,投影儀是中國品牌在“全球大顯示時代”實作彎道超車的機會嗎?

01 颠覆:電視品牌存亡的回憶錄

全球電視行業興衰更替的背後,是不同技術路線下的博弈。索尼曾通過特麗珑顯像管在90年代成為全球電視行業的銷冠,三星則在21世紀通過液晶技術“重新定義了電視”。2016年,全球銷售的2.19億台電視中,三星占比21.87%。反觀押寶等離子技術的四川長虹,40億元的投資則打水漂。

于淑珉所看好的DLP雷射電視,順手“幹掉了”傳統電視的核心元件:面闆。這是對傳統電視産業鍊的重大革新,但是雷射電視依然需要菲涅爾螢幕承接光學影像。

從傳統電視正在消亡的2012年,到中國電視零售規模真正見頂的2016年,這段空窗期,是屬于小米、樂視等網際網路電視品牌的狂歡時刻。

2012年8月,樂視網的樂視TV事業部獨立成子公司——樂視緻新,并獲得外部投資。一個月後,在9月19日“颠覆日”釋出會上,樂視宣布将推出自有品牌的智能電視,品牌名稱響亮且大氣——樂視超級電視。樂視試圖以内容切入電視行業,并在次年3月與“代工之王”富士康達成戰略合作。

從2013年7月3日樂視網登陸創業闆,到2016年底,樂視宣稱旗下的大屏生态已達千萬級使用者。樂視超級電視則進入到中國電視銷售的前三名,成為當時中國乃至全球電視行業的最大黑馬。[3]

可惜好景不長,網際網路行業造神與隕落的速度同樣驚人。有些品牌忙于生存,而有些品牌趕着赴死。

在樂視超級電視取得階段性成功時,日後樂視的兩大“現金流黑洞”先後成立。2014年底樂視正式進軍汽車行業,品牌名稱與樂視的其他消費電子産品共享一個姓:樂視超級汽車。在2015年4月14日的樂視超級手機釋出會上,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向全球消費者發出倡議:“讓我們一起,為夢想窒息”。

消亡與重生:中國投影儀品牌跨境出海的三次跳躍

(Source:樂視超級手機釋出會)

後來有人才明白,為夢想窒息的,除了消費者,還有樂視網的投資者。2015年12月4日樂視網宣布停牌,拟通過重大資産重組的方式,把樂視影業裝進上市公司,并認購電視機生産商TCL多媒體(現更名為TCL電子)的部分股票。

在三個月後的樂視生态全球年會上,伴随一首《野子》的結束,賈躍亭和樂視超級電子生态的高光時刻,也永遠定格在2016年2月28日。

後來,“樂視帝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崩塌,而賈躍亭則在2017年7月4日敗走洛杉矶的Faraday Future,并不止一次地強調“下周回國”。而最值錢的樂視緻新,則由融創中國的孫宏斌接盤。

02 下注:投影儀“幹掉螢幕”

關于“幹掉螢幕”的執念,步子邁得更大的人,是極米科技的創始人兼CEO鐘波。鐘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未來的顯示一定沒有實體螢幕”。[4]

2012年6月,聯發科并購晨星半導體,後者曾一度占據中國電視晶片市場佔有率的70%,被戲稱為電視晶片行業的高通。

聯發科宣布并購消息後,鐘波離開奮鬥了十年的晨星半導體,次年來到成都創立了極米科技。2014年4月,極米首款智能投影儀Z3公開銷售,發售價為2999元。當時極米賦予Z3的頭銜是“超級無屏電視”,而部分使用者則把Z3描述為“沒有電視機的樂視”。[5]至少在産品命名和“定義電視”方面,極米與當時如日中天的樂視難分伯仲。

鐘波“All in”的底氣源于,在電視大屏化的趨勢下,投影儀能以相同的價格,實作幾倍于有屏電視的畫面顯示尺寸。但是,這不意味着投影儀一定能取代電視,至少現在看來,這個結論還為時尚早。2020年,投影儀在中國市場的普及率為2.1%,海外市場的普及率則更低。[6]

消亡與重生:中國投影儀品牌跨境出海的三次跳躍

(Source:淘寶天貓、安信證券)

限制投影儀普及率快速提升的因素,除了清晰度比不過有屏電視,更重要的是産品和供應鍊的成熟度。

在家電行業,公開用錘子砸自家産品的都是狠人。1985年,海爾的創始人張瑞敏揮錘砸向76台品質不滿意的冰箱。

有人戲稱,海爾能坐擁2800億市值,張瑞敏和錘子各占50%的功勞。如果按這個邏輯複盤,極米成功登陸科創闆,鐘波和錘子也應該平分100%的戰果。

2012年9月,極米科技第一款樣機問世。為了實作投影儀産品從0到1的突破,雖然花費了鐘波和團隊成員很多心血,但是由于對機身厚度和部分光學名額不滿意,鐘波還是忍痛用錘子砸毀了這台機器。後來他回憶,“這幾年,我砸毀的樣機至少有50台,都是用的這把鐵斧,它陪伴了極米的成長,于是這把被當作錘子用的鐵斧,被大家取名‘極米錘’”。[7]

2015年極米釋出Z4X,保持了對亮度和散熱的堅持,補齊了設計短闆。但是,銷量的井噴讓供應鍊的積慮噴湧而出:由于Z4X産品供貨不足,使用者在極米的論壇抱怨,甚至認為這是“饑餓營銷”的手段。

為平息衆怒,鐘波在北京JD+智能奶茶館舉辦了一場使用者見面會,并當場“削發明志”。後來鐘波坦言,“其實我們的産能每年都在翻倍,但口碑傳播導緻銷量越來越大,當時花了半年多時間解決這個問題”。[8]

有别于有屏電視供應鍊,投影儀的核心元件是光機,一度占投影儀成本的50%,技術路線主要有三種:DLP(數字光處理)、LCD、LCOS。

消亡與重生:中國投影儀品牌跨境出海的三次跳躍

(Source:極米科技招股說明書、華創證券)

2020年愚人節,羅永浩在抖音直播帶貨首秀時,口誤将“極米投影儀”說成了“堅果投影儀”。這兩個品牌以及大多數國内品牌的旗艦産品,大多都采用DLP技術的光機,它決定了投影儀産品的流明度。

DLP光機的核心元件是DMD數字微鏡晶片。可以說DMD晶片之于DLP投影儀,好比高通骁龍晶片之于安卓手機。隻不過,DMD晶片還是被美國的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卡了脖子”。

03 出海:反内卷的非典型案例

多數人都知道賈躍亭揚言要“為夢想窒息”,但極少有人真正關注他的夢想:“驚豔世界的超級手機來自中國,你可以去贊美它,也可以去诋毀它,但是你必須承認這是全球科技界超越iPhone的第一步。是以,我們堅信中國的企業将會讓世界驚歎”。

鐘波也有類似的抱負:“我們的願景是成為一個全球的、受到消費者尊重的創新品牌。是以說怎樣從中國走出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其實我們在跨境電商也走了很多彎路”。[9]

消費電子行業的品牌,獲得消費者尊重的“隐含條件”是放棄低價低配的産品線。鐘波相信,“有了利潤之後,我們可以再繼續投入研發,我相信使用者會認同我們,我們的市場佔有率也會逐漸擴大”,這也成為極米在全球市場的戰略選擇。

投影儀出海,通常遵循三種正常路徑:為大品牌代工、通過亞馬遜等B2C平台銷售、像國内一樣,做釋出會,找本土團隊打磨産品。

極米早期選擇為其他品牌代工,但是做到千萬級規模後,遭遇到了難以突破的瓶頸。後來,極米在日本市場換成與本土的團隊合作,去電視台打廣告,做各種宣傳,推出了主打“投影儀+磁吸燈”的子品牌阿拉丁。

商業模式的革新,讓極米在日本市場的表現超出了鐘波的預期:“當地甚至很多明星互相贈送生日禮物都會用我們的産品,但是他不知道這是中國人做的,他們會以為是日本的創新産品”。

鏡頭切換至博弈更激烈的亞馬遜美國站,極米和Anker旗下的Nebula都是國内DLP投影儀品牌的“面子”。

不同的是,Anker更擅長運用跨境電商的營運手法出奇制勝,2021年Anker旗下投影儀的出口銷量同比2020年增長超140%。[10]反觀極米,則為2020年亞馬遜上15.49%的退貨率苦惱不已。

有DLP投影儀賣家回憶,“2017年Anker的進場,是亞馬遜美國站DLP投影儀品類内卷的開始。在硬體參數接近的情況下,我的安卓4.0系統的投影儀賣259美元,Anker安卓5.0系統的投影儀賣239美元,并且外觀也略有不同”。

類似的營運手法效果明顯,Anker等頭部品牌發起的“供給側改革”,讓如今亞馬遜美國站幾乎沒有白牌的中小賣家銷售DLP投影儀。

消亡與重生:中國投影儀品牌跨境出海的三次跳躍

(Source:亞馬遜、安信證券研究所)

在DLP投影儀之外,長期霸占亞馬遜投影儀品牌暢銷榜的90%都是LCD投影儀,這是被極米戰略性放棄的産品線。

價之鍊是最早一批通過LCD投影儀崛起的跨境大賣。2017年,價之鍊向前5名投影儀供應商合計采購金額約1.1億,占總體采購金額的17.4%。

消亡與重生:中國投影儀品牌跨境出海的三次跳躍

(Source:浔興股份2017年報)

一年後,後起之秀萬拓科技的首款投影儀上市銷售,旗下品牌VANKYO曾連續24個月霸榜亞馬遜美國站的投影儀類目。

到了2020年,由于物流原因導緻美國市場的LCD投影儀整體缺貨。VANKYO的投影儀從80-90美元提價至130美元,在收割了大筆利潤的同時,也獲得了“殘暴的歡愉”。

但是,2021年4月亞馬遜“封号潮”的到來,導緻VANKYO、Bomaker、Apeman等早期通過刷單崛起的頭部LCD投影儀品牌,在店鋪連結被封的同時,也遭遇到了“殘暴的終局”。反而是“老玩家”價之鍊的Listing現在依然活躍在投影儀BSR榜單的第18名。

如今鲸落萬物生,截至2022年1月12日,在亞馬遜美國站投影儀(Video Projectors)類目暢銷榜的前15個連結中共有11名中國賣家,占比為73.33%,其他中小賣家正在用“價格戰”瓜分這個細分市場。

消亡與重生:中國投影儀品牌跨境出海的三次跳躍

(Source:雨果跨境、亞馬遜美國站)

毫不誇張地說,目前LCD投影儀品類是價格戰的重災區。這些暢銷的LCD投影儀的定價大多集中在60-150美元。如果翻看暢銷榜前3名連結中,美國消費者對于LCD投影儀的評論,可以發現他們最關心的三個詞:圖像品質、友善以及“便宜”。

換而言之,有些品牌似乎又重走了“以價換量”的老路。

04 尾聲

從1924年第一台電視原型機在英國誕生,到如今中國賣家在亞馬遜上銷售投影儀,近100年間有無數的品牌曾經定義過“顯示時代”,但能夠成功穿越周期的寥寥無幾,未來又由誰來定義?

“未來科學家”尼葛洛龐帝曾說,“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創造未來”。而他還有一個更加“寫實”的頭銜—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創始人。

後來,鐘波在接受《新經濟100人》采訪時,曾感歎其創業的初心,“我的人生不是一條四平八穩的直線,而是有起伏的曲線。曆史給了我們機會,我們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可能我們會失敗,但我們堅信未來在這裡”。

對于中國的投影儀品牌而言,這是集天時、地利、人和的最好機會。

參考資料:

[1]2012年中國電視行業六大趨勢,中廣互聯

[2]海信電器雷射電視:中國電視40年的光榮與夢想,證券日報網

[3]樂視宣布大屏使用者達千萬級 未來三年非硬體收入超200億,中國新聞網

[4]專訪極米科技鐘波:未來的顯示一定沒有實體螢幕,騰訊棱鏡深網

[5]和極米CEO鐘波聊天:180寸無屏超級電視來了,牛鞭士

[6]《家用投影儀行業空間廣闊,海外業務蓄勢待發》,安信證券

[7]鐘波:追求極緻 曾用利斧砸掉超50台樣品,中央廣電總台國際線上

[8]想要消滅螢幕的人,财富

[9]極米鐘波:創業的至暗時刻,正是倒逼自我進化的時刻,經緯創投

[10]4個億級大賣家被封後,中小賣家搶吃投影儀“大蛋糕”,藍海億觀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