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年俗登場,濃濃的親情“虎虎”的年

新年俗登場,濃濃的親情“虎虎”的年
新年俗登場,濃濃的親情“虎虎”的年

春節已近,年味在醞釀。

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春節,透出的是濃濃的親情、濃濃的年味。穿新衣戴新帽,挂燈籠貼春聯,除夕的年夜飯端上桌,騰騰熱氣氤氲出濃得化不開的親情。

疫情防控,見“屏”如面,鞭炮禁燃,新年俗登場,催生出新的過年形态,呈現出新年新氣象。虎虎生威的虎年春節依舊紅紅火火,年味依舊醇香濃烈。

在傳統中尋找逝去的年味

“年味,即是年俗的味道,約定俗成。過年是傳統,年味也該從傳統中尋找,找回濃濃的年味重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菏澤市民俗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菏澤開發區作家協會主席張文豔說,她多年來緻力于菏澤本土文化、民俗的研究和發掘,1月27日,臘月二十五,記者對她進行了采訪。

“單純的過年,不過是個辭舊迎新的時間節點。而過年的習俗卻飽含着中國人祭祀、團圓、祈福、喜慶等各種各樣的寓意。”張文豔回憶說,“小時候在老家,奶奶說一入臘月就是年,開始準備過年的東西。說是‘臘八、祭竈、年下來到’,而那期盼中的‘年’,來得卻很慢很慢。”

過了臘八就是年,一年一歲一團圓。在老輩人的記憶裡,菏澤人臘八便吹響了過年“集結号”。從臘八到正月十五,甚至到二月二,菏澤人的年就像房檐上的冰挂,哩哩啦啦不斷茬。根據傳統習俗,從臘八開始,家庭主婦開始忙年,一切祭祀活動也按部就班地展開了,一些不尊不敬、易亵渎祖宗和神靈的話語便不能說了。在記者的童年記憶中,年馍裂了,不能說“裂”要說“笑”了。餃子煮破了,不能說“破”要說“開花”了。

在張文豔看來,“祭竈”是個重大的時間節點。“農曆二十三,跟着奶奶‘祭竈’。奶奶先帶着孫子孫女們取來高粱稈,将高粱稈的皮和瓤分離,用皮做骨架,用瓤插接起馬的形狀,說是為老竈爺做的馬。”張文豔回憶,“晚飯後,在廚房裡為竈王爺擺上供品,口裡念叨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供上‘祭竈糖’。”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一家之主竈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聽的話,請竈王爺“二十三日走,初一五更來”,然後“回宮降吉祥”。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

“齊備了不?”“忙啥樣了?”除夕這一天,菏澤人的問候語不約而同地從傳統的“吃了不”或洋氣的“你好”改變節奏,言語之間,年到了。

而根據老皇曆,除夕有時候趕在大年二十九,有時候趕在大年三十。貼春聯是除夕當天的“重頭戲”,至于時間,在菏澤不同地區有早有晚,有早飯後的有午飯後的。

“按照菏澤人的傳統,貼上春聯就不能再登門要賬了。”除了張貼春聯、貼窗花,除夕另外一項重要儀式便是請祖宗回家過年。或兄弟或父子,帶上紙錢到故去老人的墳墓前焚燒,便預示着請祖宗回家過年了。

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多數菏澤人安排在除夕中午,也有安排在晚上的。按照傳統習慣,家庭成員無論在不在家,都要遵循“一人一座”的傳統。“我娘說,除夕煮好的餃子要先給‘近門家’送去,每家一碗,互相送,這一頓飯全家人聚在一起團圓,卻可以吃到好多人家的餃子。”張文豔說。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不少地方,除夕晚上還有‘五谷圍鍋台’‘馍壓鍋’的習俗。”張文豔說,除夕晚飯後,家庭主婦刷好鍋,便在鍋裡放上兩個饅頭,然後在鍋台上撒上一些糧食,以祈禱來年五谷豐登。

大年初一的第一頓飯都是“喝湯”即吃餃子。有的地方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稭,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内要放上饅頭,意在有餘頭。

從大年初二開始,走親訪友便成為菏澤人過年的主要節奏。“平時不常走動的親戚,過年要去看望。用籃子或巴鬥盛上馍馍和花糕,步行去。”張文豔回憶。而新媳婦回娘家也使得大年初二變得與其他日子不同起來。在大年初二這一天,新女婿被稱為“新客(kei)”。在嶽父家,新女婿要坐在主桌主賓的位置,并且所使用的碗筷等餐具都是雙份的。

初七“捏老鼠嘴”,十五鬧花燈

正月初七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曹縣、單縣等部分地區有早晨吃餃子的習慣,叫作“捏老鼠嘴”,晚上不能點燈,據說是讓老鼠娶媳婦,不要危害百姓。

菏澤人還有正月初七送火神的習俗,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曹縣桃源花供。據了解,在曹縣桃源集,則有一種别具一格的祭祀火神形式——“花供”。“花供”是當地的人們為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丁興旺、消災祛病特有的祭祀供奉習俗。相傳遠古時期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使人類以熟食為生。為了紀念他,人們尊稱他為“火神”,把農曆正月初七定為他的生日,這便是正月初七祭火神的由來。

曹縣桃源集在過去,家家戶戶都要擺花供,或數家,或數十家請一火神像。後來逐漸演變成全村共同籌辦,由村裡統一組織人員雕刻、捏塑、擺花供。

鬧元宵、鬧花燈。正月十五元宵節,注重“鬧”和“玩”,這一天,菏澤人常常開展玩獅子、玩龍、玩馬戲、耍馬叉、打鐵花等活動。

“二月二前都是年”,不少菏澤人這樣說。二月二是龍擡頭的日子,這一天常常舞龍、剃龍頭。采訪中,張文豔介紹在菏澤不少地方還有二月二“圍囤”“圍牆根”的習俗。所謂“圍囤”是用草木灰圍成圓圈的形狀,中心埋上糧食,期盼來年五谷豐登。至于“圍牆根”,便是用草木灰撒在牆腳下。“圍、圍、圍牆根,蠍子不蟄光腚妮;圍、圍、圍鍋台,蠍子不蟄光腚孩。”張文豔對記者說。

見“屏”如面,“悄悄”過年

“過年,最鮮明的主題是‘團圓’。随着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很多春節習俗也随着改變。以前過年,出嫁的女兒要在婆家過。如今人口的流動遷移幅度大,獨生子女多,一年能見上一面就很難得了,也就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時間。”張文豔說,“前幾天,娘在微信視訊裡給在北京工作的小妹說,‘北京那邊也發生疫情了,要處處小心,要聽黨和政府的話,不要回家來過年,在微信視訊裡能看着說話就和在家裡一樣。’”張文豔的母親連續多年自訂一份《牡丹晚報》,經常看電視新聞,關心着國家大事。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自2020年春節以來,網絡拜年、電話拜年已經成為“新年俗”。一些就地過年的年輕人在網際網路上通過各種段子抒發着思鄉之情和樂觀的抗疫精神:“從前,鄉愁是一張火車票,我在這頭,故鄉在那頭;現在,鄉愁是一張核酸檢測證明,我在這頭,故鄉說:你先在那頭吧,等疫情過了再回來。”

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将讓廣大菏澤人度過一個“靜悄悄”的春節。“鞭炮禁燃”在菏澤已經實行多年,但與前幾年部分地區、部分時段禁燃不同,這次禁燃是“更新版”的——在執行原有禁燃禁放規定的基礎上,自1月30日零時起至3月15日24時,菏澤市全區域禁燃禁放煙花爆竹。

新的形勢催生新的年俗,新年俗催生出新的過年形态,呈現出新的過年氣象。近日,菏澤著名泥塑家趙東民精心創作了一組名為《虎虎生威》的泥塑作品。這組作品共包括3隻大老虎和20多隻小老虎,取名《虎虎生威》寓意我們的國家在未來一年裡風調雨順,人民幸福安康。3隻大老虎長30多厘米,小老虎長8到10厘米,個個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我市“曹州剪紙”市級傳承人郭紅,也進行了以虎年為主題的剪紙作品創作。精巧的構思、細緻的手工,一張紅色的紙張在她的剪刀下,變成一隻活靈活現的“老虎”,讓在場的人啧啧稱歎。郭紅計劃創作100幅以生肖虎為題材的剪紙作品,迎接虎年新春佳節的到來。

近日,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菏澤市博物館緊急取消“虎虎生威——2022壬寅虎年木版年畫印制體驗活動”線下活動,改為線上活動。

“不管習俗如何流變,‘過年’是每個菏澤人心中永遠不變的最大節日。變化的是世事,不變的是人們對過年的體味。”張文豔說。

菏澤報業全媒體記者 姜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