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竟為保護學生而死!從魯迅與許廣平的師生戀,談談楊蔭榆校長

作者:沈西城

孤燈如豆,灰暗幽冥。許廣平坐在床沿,癡癡地望住對過藤椅上的魯迅,胡子戟張,髪硬如鋼,莊嚴肅穆。陡地,她伸出手輕輕撫著魯迅的手背。猶豫了一陣,魯迅終于握住許廣平的柔荑,低低說道:“廣平,你勝利了!”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晚上,北京西三條“老虎尾巴”裡正蕩漾着中年男人與年輕女郎的愛情:平靜,漸趨激烈,終于相擁接吻……第二天,魯迅振筆直書,寫成《傷逝》。許廣平廣州人,二三年北上求學,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大學,成為魯迅學生。在校期間,結識了同是廣州青年李小輝。任性、浪漫的她愛上了小輝,珠江河畔,情話深濃。剛萌芽的愛情,随著小輝猝死而結束。終日感寂寥,欲覓情歸處。某日,無意中讀到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小姑居處正無郎,不禁泛起傾慕情。二五年三月十一日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鬧學潮,憤怒的學生群起反對固步自封的校長楊蔭榆。身為自治會總幹事的許廣平走在前線,率領劉和珍等學生聲讨校長,争取支援,寫信給老師魯迅。魯迅很快回了信,得到魯迅、沈尹默和錢玄同等名教授的鼓勵,學生行動更趨激烈,終導緻楊蔭榆垮台。翌年三一八慘案,學生們示威,劉和珍再度參與其中,不幸犧牲。魯迅的名篇《記念劉和珍君》記的正是其間的事。

她竟為保護學生而死!從魯迅與許廣平的師生戀,談談楊蔭榆校長

師大事件,一直以來人們都歸咎校長楊蔭榆壓制學生言論自由,那麼楊校長是否真的那樣不講情理?天津張傳倫先生的文章《楊绛三姑母楊蔭榆》(刊于2013刊3月17日《蘋果樹下》)這樣說——“許廣平實在算不得是好學生,二十年代在北師大上學時,不怎麼好好讀書,熱衷學潮,頂撞師長,譏諷女校長楊蔭榆。逮住她文章中的一句話:‘竊念好教育為國民之母,本校則是國民之母之母’于是她們送綽号給楊蔭榆:‘國民之母之母之婆’。”并言楊校長是一個優秀教育家,并未如魯迅所說的橫蠻無理。互相攻讦,一是學生們過于沖動;二是雙方政治主張有異。學生們要打到傳統,參與政治運動;楊校長則認為教育本質在于樹人,要求學生們遠離政治,做一個賢妻良母,南轅北轍,雙方越走越遠,加上學生們有了魯迅等大人物的支援,信心百倍,最終推倒楊蔭榆,取得勝利。關于這場鬥争,楊校長侄女楊绛先生這樣說——“她(楊蔭榆)留美回國,做了女師大的校長,大約自以為有所作為。可是她多年在國外埋頭苦讀,沒看見國内的革命潮流,她不能了解目前的時勢,也沒看清自己所處的地位……看來對于一個人,但憑一時一事蓋棺定論,未免有些過于簡單。過去不能表明現在,現在也不能說明過去。”無疑是說過去的評論過于草率了。楊校長被迫離開師大後,繼續作育英才。一九三八年一日一日在家鄉蘇州,為維護女學生被日本士兵淫擄,竟遭槍殺,屍體被抛吳門橋下河流,死狀至慘。難怪我的老師山本伊津雄教授要這樣說“為學生不顧危險,犧牲性命的人,大抵稱不上是什麼壞人吧!換是藏在背後的魯迅君,是否有這樣的膽識,我頗懷疑。”

她竟為保護學生而死!從魯迅與許廣平的師生戀,談談楊蔭榆校長

許廣平并非泛泛之輩,出身廣州高第街望族。祖父許應骙,為慈禧誼子,官拜禮部尚書、閩浙總督,雖守舊而力倡教育。維新失敗,力保京師大學堂,為創辦北京大學奠下基礎。堂兄許崇智跟随中山先生,任粵軍總司令;崇灏曾任參謀長;崇濟官至師長。廣平生父錫玉,庶出,不為家族所重,喜作詩,為人開明,許廣平得以北上求學,求出一段石破天驚的師生戀。朋友研讀近代史,感慨地說——“許家顯赫,名人輩出,都無有一個可比大文豪魯迅也。”如今說許應骙,許崇智,識者寥寥,惟一提魯迅,幾無人不曉。許廣平女士雖非魯迅發妻,亦足光耀許族門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