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報紙是百科全書及其日積月累和滴水石穿

作者:中國科技新聞網

接到學術群内善意提示,請不要發與研究無關的資訊。“這不算新聞”(《列甯在1918》)。音樂群體亦就我的摘錄有所困惑。

當年,英國首相通路法拉第的實驗室,法拉第向他展示電磁感應現象,首相問他:“這有什麼用”?法拉第反問道:“那你說小孩兒有什麼用”(《人民日報》2017年4月24日第16版)?

革命的力量是要純粹又純粹,革命的道路是要筆直又筆直。知識分子隻有三天的革命性,招收他們是危險的。是以,結論:關門主義是唯一的法寶,統一戰線是機會主義的政策(《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政策》《毛澤東選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141頁)。

立三路線主張“一枝槍也集中到紅軍中去”,早已證明是不對的了。人民的遊擊戰争和主力紅軍是互為左右手,隻有主力紅軍而無人民的遊擊戰争,就像一個獨臂将軍。根據地的人民條件,就是有武裝起來了的人民,敵人視為畏途,主要地也在這一點(《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毛澤東選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210頁)。

總統應該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危機時,看書尤其有好處。這時,上司人最需要有遠見。必須暫時從眼前的問題裡走出來。看書能幫助他這麼做。問題從看的書裡是找不到答案的,但看書換換腦筋能使他重新有精力處理問題。大學教育的目的是使人開闊視野、具有遠見。有計劃的看書也能起這樣的作用。大多數人出了大學後所讀的是職業需要的書,視野越來越窄。失去了遠見。他們對某些事物什麼都知道,對普遍的事物什麼都不知道(《角鬥場上》尼克松著劉炳章等譯新華出版社1990年版第150頁)。

(2022年1月27日馬秀山)

相關連結“讀黨報有裨益”:現在的世界是“屏”的,形形色色、熙熙攘攘。要保持平心靜氣,是莫大的考驗和修煉。工作忙碌之餘,手拿報紙進行一番深閱讀,應是一張一弛的合理安排。黨報多嚴肅,說嚴肅并非難以親近,事實上,近些年來的新聞改革讓許多大報多有可觀。一天天看,報紙是零碎的;但拉開來看,從曆史縱向和地理橫向看,黨報又是系統、連貫、豐富的。新聞是明天的曆史,一張黨報日複一日地看,白紙黑字、萬千氣象,漸漸彙聚成一部“資治通鑒”。

閱讀重在積累。清代康熙帝18歲始,便将經筵、日講作為重要學習方式,15年不間斷。一番偉業與學習積累密不可分。“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經筵、日講已走遠,如今文化昌盛,當年特權如今已經普惠,不妨将一張黨報比作當年“經筵”,方寸間閱盡世事,豈不是樂事?

個人經驗來講,讀黨報可從三個方面着力:看時事、品評論、賞文藝。時事讓你和這個國家的脈動相連;評論讓你在喧嚣中找到一絲理性的清明;而文藝,如同一方園地,讓你看到詩和遠方。

“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長在掌中看”。閱讀黨報,是黨員加強自我修養的重要途徑,對黨組織建設來說,也是一項基礎性工程。——《人民日報》(2017年4月18日第19版)

特别是西方的報紙,那是機敏的情報專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情報源泉(如果他懂得怎樣在字裡行間去尋找材料的話)(《鬥智》[美]法拉戈著群衆出版社1962年11月第1版第1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