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譽為大陸航空領域的的“定海神針”,就像飛行員所說隻要這架飛機被芮銀超檢查過,别說是上天,就算是下海,隻要得到他的保證,我也敢闖上一闖。
從1989年到2019年,三十年的軍營生涯,瑞銀超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叫闆外國專家,引起中央注意,他是當之無愧的兵王。

堅持原則,故障不過夜
2013年4月20日,天府之國的好兄弟雅安市蘆山縣被大自然狠狠地傷害了。7.0級的大地震讓人民變得渺小,死亡慢慢地籠罩在廬山縣的頭頂上。
當然,不是自吹,國家的救援能力和民族的團結能力也是杠杠的,真正地應了那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其中,我們的定海神針芮銀超的付出可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各方急調物資進行支援的情況下。在地震前一晚,被芮銀超固執己見維修的一架飛機是帶頭飛進災區的。
2013年4月19日晚,在日常的飛行訓練結束後,機組人員反應其中一架飛機有點小毛病,晚上九點多,疲憊不堪的維修人員打算隔天維修,當芮銀超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堅決反對,并說:“必須随時随地保證我們的飛機狀态良好。我們是飛行部隊,飛機就是我們的武器。手裡沒有武器,怎麼去打仗?”
這一句話讓所有人都鼓足精神走上一線崗位,又是一場夜晚的戰鬥,結束的時候,已經是淩晨三點多了,他們終于歇下,此時誰也想不到“戰争”在幾小時以後悄悄來臨。
早上8點,地震突襲廬山,災難面前,時間是我們唯一要争奪的東西,就像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時間顯得彌足珍貴,早上8點發生的地震,短短一小時陸航部隊的第一批偵察機就飛到了災區,領頭便是芮銀超堅持熬夜維修的飛機,這一次我們沒有輸給時間。
如果存在蝴蝶效應,那麼芮銀超已經救了千百人,而與死神搶跑的路上是一個工匠人的細心負責,在為生命保駕護航。
此時的芮銀超已經43歲了,他是一個老兵,一個本應該退居二線的老兵,但是他在救援中從未離開一線崗位,白天運送物資和傷員,到了晚上,大家休息的時候,他就開始針對直升機進行檢查,就是這樣堅持着,直到開始災後重建工作。
大家對他的印象,從來都是他好像不會累,好像始終那麼的年輕。因為他就像一個陀螺,人民這根繩子對他的影響超越一切。
然而曾經有一個岔路口,如果芮銀超選擇循規蹈矩的話,定海神針的稱号可能就是世襲小神廚了。
傳奇總是起源于平平淡淡的夢想
1970年,芮銀超出生在江蘇省連雲港小縣城的一個普通家庭,家裡是開飯店的,他父親最大的希望就是兒子平平安安成長,長大之後接手家裡的飯店,不求掙多大的錢,隻求安穩快樂。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之中,芮銀超的學習成績自然不以清華北大為目标,但是國中畢業的芮銀超并沒有像他父親想象中的那樣,準備接手家中經營的飯店,反而是毅然決然的進入部隊,“從小就想當兵”在他的個人采訪中,他堅定的說道,可能這就是年少有夢,勇字當頭。
然而,參軍之路并不算得上順利,第一年因為下地收水稻,他的身上長滿水泡,體檢時,醫生判斷他有皮膚病,未能入伍,但他沒有放棄,第二年他積極的保養身體,卻被告知今年不招兵,想要服役,得再等一年。
終于,在第三年他完成了自己的參軍夢,可是等待他的并不是前線,而是一個竈台,空勤竈,一時并不能接受現狀的芮銀超,時常感慨。
對于夢想家來說,藍精靈無法跨越山的高度,是因為積蓄的能量不足。從放棄家中産業那一刻起,他就明白沒有什麼是既定的,夢想是靠自己去追求的。
知識不夠,那就自己學,自此,挑燈夜讀便是他習以為常的生活。終于在克服了基本的專業性知識,一次次被駁回的申請,換得了部隊審批,并成功進入了機務維修基地,然而這隻是一個開始,一個如同夢一樣的開始。
到達機務維修基地,一切又得從零開始,在機務維修的學習之中,國中文化似乎顯得捉襟見肘,但他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在專業性這麼高的工作中,就算沒有熊大熊二,沒有電鋸拿着水果刀的光頭強顯然不能砍到大樹。是以,提升自我成了他的下一個目标,隻要你懂知識,不論年齡身份地位,都是他的老師。
“我一定要駕馭這些鐵疙瘩。”從那時起,這種意識就在芮銀超的心底萌芽。但這樣的時間久了,他都質疑自己,是否當初的一切隻是黃粱一夢,但是讀懂他人生的老師,并不這樣認為,老師選擇了鼓勵,鼓勵,還是鼓勵,讓他漸漸的明白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軍人的意志力。
此後,他開始學習高中知識,學會拿起那些破舊的零部件開始研究,盯着别人繪的電路圖、原理圖,把玩各種機械元件,就這樣日複一日的不停歇,沒有人知道他堅持了多久,但是他十年之後成為了經驗豐富,技能娴熟的特設師。
這并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始。
傳奇的開始,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起點小說中男主的傳奇之路都是從行常人之不能展開的,一次日常的工作中,出現了一個讓很多人撓破頭皮都無法解決的問題,那是一個電源控制盒。這時的芮銀超年僅28歲,三下五除二總計不過十分鐘,就修理好了這個小東西,自此,開啟了他傳奇職業生涯打怪之路。
新的試煉很快就來了,那是一次國之重器的引進,為了發展,部隊選擇引進新型飛機,但6架新型飛機,剛落地就有4架出現問題,涉及到這類的問題時,軍隊上司們紛紛把充滿希望的目光放在了國外專家的身上。
胸有成竹的國外專家不過兩個星期就變得像霜打的茄子,因為他們啥問題都檢測不出,然而大佬怎麼可能承認自己不對,一番激烈的内部讨論後,他們給出了可能是耦合方面存在問題這一答案。
要知道,如果一架飛機因為耦合存在問題就表示飛機壽命到頭了。芮銀超看着連飛都沒飛過的飛機,心存不甘。
正當國外專家毫無進展準備宣告飛機報帳時,芮銀超站出來反對,他需要進行一次針對故障直升機的全面檢查,國外專家覺得他提出的質疑是在暗示他們是有意而為之,于是他和國外專家之間還發生了激烈的争執,他的年輕成為了别人抨擊他的武器。
此時,這些人怎麼也想不到,這個不被看好的年輕人,之後部隊為了留住他,兩次開會專題研究,一改再改特設專業進階士官編制。
真正的大佬最不怕的就是白眼,打擊,不信任。他用職業生涯的榮譽來作為質押,用對的方式去證明自己,部隊一看先不說知識夠不夠,氣勢是有了,他們選擇相信他。
别說,在他換好新的液壓舵機後,飛機立馬恢複了運轉,外國的專家都對他拍手叫好,為國家節省幾百萬費用的他一舉成名。
這之後的很多年,芮銀超都在和國外的專家們叫闆,他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想用這種方式告訴别人,我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确的,不要企圖欺騙我們。
在2002年10月,部隊引進一種新型直升機。為檢驗高原飛行效果,部隊提出在西藏試飛的要求。
由于飛機還沒正式交接,我方決定将試飛直升機分解拆散後運到西藏。芮銀超負責協助俄羅斯人員組裝這架直升機。
組裝過程中,俄方專家讓芮銀超裝尾掌,又讓他裝天線,接着又拿訓示燈讓他安裝,這一系列刁難并沒有難倒芮銀超,反而讓他幹勁十足。“一個人把機械、特設、無線電的活全都幹了,而且沒有絲毫差錯,他到底是幹什麼的?”俄方專家好奇地發問。
當翻譯告訴他們,這個小夥子隻是一名普通士兵時,他們都驚呆了。
那個時候的芮銀超,無論什麼問題都能自己解決,并且是用最好的方式。
傳奇從不停歇
熱愛不死,能力不一定展現在作戰第一線。2003年,送别老戰友之後,芮銀超也明白到自己四級士官16年的從軍生涯即将在明年結束,夜裡,他輾轉反側不得休息,他想留下什麼,留給他深愛着的軍營,以此證明自己的人生。
他想到了他高超的技藝,随後他将入伍之後,總結的37本,總計45萬字的工作筆記進行整理,整合成《XX型直升機疑難故障排除彙編》,這一次整理,讓中央陸航部隊的首長看見了,“太好了,就是它!馬上通知他來負責編書!”首長激動地說道,随後直接抽調芮銀超到北京,以主編的身份,負責編寫《XX型直升機故障分析手冊》。
終于,在曆時三個月後,這本用500多頁紙張,詳細記錄幾百種針對飛機故障的應對手冊,經過層層篩選和内部自查,成功發放給全軍各個陸航部隊,到現在那本手冊現在已經成為全軍重要的教材與工作手冊,那個時候的芮銀超為此消瘦了十多斤。
然而,轉眼之間,2004年到了,意識自己到即将離開軍營的芮銀超,也不得不為自己以後的生活作打算,國内的航空公司抛出了橄榄枝,開出了至少20萬年薪的高價和穩定的生活住所,這在2004年絕對是對進階人才的肯定,但是他猶豫了,他并沒有直接答應,他在等待着,是否存在一點可能性能夠繼續留在軍營。
皇天不負有心人,那本應時而生的 《XX型直升機故障分析手冊》成為讓他繼續留在軍營的希望,經過黨組織的内部研讨,由于國内缺少芮銀超這樣專業過硬,個人素質極高的特設師,在第二次内部會議之後,兩次更改士官編制後,上級上司特批了一個一級軍士長的名額給到芮銀超,這代表着芮銀超可以一直待在軍營散發光熱。
“部隊因我改變特設專業編制,我就要為部隊奉獻全部青春。”這是芮銀超的回應,家裡的老父親聽見這個資訊也是高興得不得了,用過節式的慶祝,來為他的兒子感到高興。
傳奇需要被記憶和傳承
從未停歇,這是他一生的驕傲。
為了更好地報效國家芮銀超開始廣收徒弟,剛進部隊的新兵蛋子,他也不在意,他隻想用最快的時間,培養一批又一批能夠走上一線崗位的人才。
師傅在航空發光,徒弟就去陸地電燈。陸航部隊是他徒弟的專場。
陸航部隊之中,有句話一直流傳在特設師中間,“一年站,兩年看,三年圍着轉,四年磕磕絆,五年才玩得轉”,沒錯這就是一個普通維修的士兵要想自己能夠上手處理故障所需要的時間,這是漫長的,因為軍事工業文明本就是更新疊代特别快的,甚至堪比科技發明,是以五年時光不代表一勞永逸,而是永無休止的進步,不餘生不斷的學習,芮銀超想要改變這種窘境,為此他成為了老師傅,不停地精進自己的教導方式和教學流程,還手把手的帶着徒弟處理直升機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故障。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一直在竭盡全力地去縮短這樣的距離,從五年到四年,乃至到兩年半,這當然是不可思議的,一個普通維修的士兵在他的身邊,兩年半就可以出師了,是以這也是他有400多個徒弟的原因,當然徒弟多并不算什麼,而是在這其中,有33名和他一樣成為了特設師,8名特設專業骨幹,其中還有兩位超越一線成為了上司者,當然還有數不盡的軍功章獲得者。
知識從來不是競争,而是創造。
“将這些技能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别人。你就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很多人不解。“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的技術都是部隊這個舞台給我的,就像兒子回饋母親的養育之情,根本不需要講任何價錢,也不會有絲毫保留。”芮銀超笑着說。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老師傅,傳授完技藝就遠離一線,但芮銀超不是這樣的人,他從始至終堅持在一線崗位。
傳奇終将被歲月記住
2019年的一個普通日子裡, 芮銀超正式結束了他的軍營生涯。
1989年到2019年,正好三十年,他在軍營裡待了三十年。
在漫長的三十年職業生涯中,他維護過6種機型,熟練掌握500多類直升機故障處理方式,獨立和參與完成16項技術革新成果,也是我軍唯一參與直升機故障分析手冊編撰、新型直升機定型研究的士兵專家。
在這三十年,芮銀超安全保障了2000多個場次的飛行任務,排除直升機故障和事故隐患700多起,安全事故依然保持着零記錄。
駕駛直升機這樣高風險高緻死率的工作中,飛行員是很難做到百分百的信任,是以飛行員有權利自行維修及檢查,但是他是如此的令人震撼,以至于在部隊的放飛單上,“芮銀超”三個字成為飛行員的定心丸,也成為了陸航部隊的“定海神針”
“芮銀超在嗎?”這是芮銀超所在部隊,飛行員最常問的問題,一名有二十年駕駛經驗的飛行員說“隻要在機庫看見芮銀超,我就直接登機”,他是那麼的受人信任和尊敬。
在這三十年,芮銀超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從始至終的學習、工作、傳授技藝和參與國産直升機的建設,他從未有過提前退場的想法,都說英雄落幕是極其凄涼的,但是他的退場卻是掌聲不斷。
在這三十年,當然不止于他自己的工作成就,還有各種褒獎也是連綿不斷的,榮立三等功、二等功各1次,獲得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全軍學雷鋒先進個人和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等榮譽稱号。
2019年臨近退伍的芮銀超,在江蘇省評選“最美江蘇兵”的評選活動中,用他三十年的職業生涯诠釋了“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的崇高精神境界,獲得評選專家的一緻好評,光榮當選“最美江蘇兵”的榮耀,那一年他是唯二的其中之一。
他退伍了,但是他被歲月所記住,被我們所記住。
傳奇終成繁星點點
傳奇不隻有芮銀超,還有更多更多的人,比如親愛的終南山院士、屠呦呦院士、袁隆平院士等等,這裡面有的人已經離我們遠去,有的人現在依舊在一線奮鬥,我們不得不珍惜這些人,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我們才能從貧窮的農業古國走到現代化的工業強國,這些人将國家扛在肩上,一步一個腳印的進步,我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離不開任何一個普通的人。
同樣,更離不開他們,我們會用特殊的形式去記錄着他們的生命,但是如果隻是記錄,我們又怎麼對得起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他們用他們的生命在歲月和國家的身軀上打下的烙印。
電影《長津湖》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希望我們這一輩把該打的仗打完,讓子孫後代生活在沒有硝煙的世界裡”,世界不會一直安甯下去,但此刻的安甯卻是前輩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需要所有人都要以他們為目标,但是我們至少要守護好現在,當有人以他們為目标為之奮鬥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予祝福的愛意。
擡頭看,他們會化作星辰守護我們,讓我們記住這些人,記住這些傳奇,傳奇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