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倉央嘉措,很多浪漫主義者都不會陌生。
對他流傳後世的詩句,大概都會聽說過幾句。
諸如: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别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我與伊人本一家,情緣雖盡莫咨嗟,清明過了春歸去,幾見狂蜂戀落花。跨鶴高飛意壯哉,雲霄一羽雪皚皚。此行莫恨天涯遠,咫尺理塘歸去來。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蓦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 隻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 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觐見 隻為貼着你的溫暖那一世 我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生 隻為途中與你相見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隻為尋你的一絲氣息那一月 我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 隻為觸摸你的指紋那一年 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 隻為貼着你的溫暖那一世 我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 隻為路中能與你相遇那一瞬 我飛升成仙 不為長生 隻為佑你喜樂平安
等等……
每一首詩都讓人忍不住沉浸在男女純情的意境之中。
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倉央嘉措既然是一位活佛,為什麼會寫這麼多情詩?
這跟他的身世有關。
在介紹倉央嘉措的生平之前,先解釋兩個内地對于藏傳佛教的誤解。
活佛不等于出家人、活佛也不等于教派領袖。
在藏傳佛教中,大緻分為甯瑪派、格魯派、薩迦派、噶舉派、苯波教等教派。
每一個教派都有獨自的活佛轉世系統,而格魯派的班禅和達賴為最著名的兩大轉世體系。
班禅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而達賴則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為什麼這兩大體系都跟政治有關?
最初,班禅和達賴都是受封于蒙古人,後來被滿清政府法定。目的是為了加強對于藏地的統治。
政教合一後,格魯派的兩大活佛就是藏地的兩大領袖,分管前藏和後藏。
由于曆代政府的支援,兩大活佛在藏地人們心中的地位高不可攀。
然而,藏地的活佛可不隻是這兩位。
當今,被政府認定的活佛有1700餘位,除此之外被各種寺廟自行認定者超過了萬人,其中有很多都是假冒的活佛。
藏傳佛教的出家人跟内地一樣,要遵守嚴格的戒律。傳聞的喇嘛是可以喝酒吃肉結婚,都是不客觀的。
而活佛分為兩種,一種為出家活佛,另一種為在家活佛。
出家的活佛從小被接進寺院,接受戒律,被培養人宗派的繼承人。
而在家的活佛被稱為在家修密人,他們沒有進過寺廟,也沒有接受戒律,可以結婚生子。同樣,他們也可以進入寺廟進入管理層,家人的地位也跟着水漲船高。
但還有一些活佛,不願意參與政治和管理寺廟,将權利讓給了他人,而他們自己則潛心修行,在百姓心裡是真正意義上的活佛。
而倉央嘉措的出身很特殊。
原本他的父母都是農奴出身,信奉甯瑪派。但他本人卻因為一場政治鬥争,被選為格魯派的達賴活佛。
目前為止,達賴活佛系統一共傳承了十四世,而倉央嘉措則是第六世。
倉央嘉措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藏地的一個農奴家庭。
如果沒有被標明活佛,他可能繼承家業成為一名牧者,終此一生在藍天白雲間牛羊為伴;也可能成為一名民間詩人,在自由的暢想着留下美妙的詩篇。
然而,命運偏偏把他推向了一場政治漩渦。
倉央嘉措出生的前一年——康熙二十一年,第五世達賴圓寂,其親信弟子桑結嘉措身為藏地第巴(藏王),為了擺脫蒙古汗王的統治,選擇秘不發喪。
康熙二十四年,桑結嘉措找到了倉央嘉措,将他標明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
然而,這一切都是在秘密中進行的。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平定了準葛爾叛亂。聽到了五世達賴已死的消息,康熙帝震怒,下诏責問桑結嘉措。
桑結嘉措這才将倉央嘉措迎回拉薩布達拉宮,将其定為第六世達賴。然而,當時的倉央嘉措隻有14歲,根本掌握不了屬于自己的權力,隻能作為第巴的傀儡存在。
出于這種地位上的禁锢,倉央嘉措内心抑郁,激起了反叛心理。時常化名貴族,流落于市井街巷,縱情聲色。
就如同他曾寫下的那句詩: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然而,傀儡始終是傀儡。在倉央嘉措實際在藏地形成影響之前,又一場政治鬥争将他推下了深淵。
康熙四十四年,第巴桑結嘉措與蒙古汗王的鬥争日益嚴峻,最終引發沖突,桑結嘉措被殺。康熙下诏廢黜倉央嘉措的達賴封号。
據傳,倉央嘉措在被押解去往北京途中,在青海湖畔圓寂。也有人說,他僧兵救走,自此不知所蹤。
自此,結束了他悲情的一生。
布達拉宮供奉着曆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唯獨少了倉央嘉措。但人們并沒有将他忘記,其留下的詩歌不僅在藏地口口相傳,經過諸多學者的研究翻譯,目前已經馳名中外。
也可以說,倉央嘉措在政治和宗教領域并沒有多少建樹,卻在詩歌上刻下了他的名字,不朽于後世。
他的詩運用了藏族諧體民歌的特點,韻律很強,起伏跌宕,簡短有力,宛如歌謠一般優美。
還運用了各種比喻、象征,将詩歌的意境推上了很高的層次。而且,詩歌的句子通俗易懂,自然流暢。
在内容上,倉央嘉措的詩表現的大膽、真摯、深刻,敢于挑戰傳統世俗,将美妙的男女愛情生動地躍然紙上,同時在叙事的同時,概括了諸多人生哲理,給後世留下啟發。
可以說,倉央嘉措是藏傳佛教中被創造出的神。然而,他的反叛否定了世俗的創造形勢,将自己的愛憎、苦樂、行思、感悟寫成詩句,形成獨特的能量,成就了自我的神位。
他的詩句淨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
(轉自網絡,侵權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