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社會的制度、環境、禮儀、習俗無不作用并制約着你。台灣地區著名作家羅蘭早有所告:“我們幾乎很難找到一個人

作者:随遇而安的小安Q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社會的制度、環境、禮儀、習俗無不作用并制約着你。台灣地區著名作家羅蘭早有所告:“我們幾乎很難找到一個人能夠整天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過他自己所想過的生活。”我們都想自由自在,都想随心所欲,但世界從來不是因我們的意願而改變的,每個人都在被動地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因為我們不僅有現在還有未來,不僅有自身還有環境,不僅追求實作自我,也在同樣追求友愛、安全和形象。盡管你并不很樂意背棄自我,但為了換取尊嚴、換取平靜、換取良好的環境,等等,奉獻出自己的一部分心願還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社會文明的提高,人際間的縱向聯絡日趨淡漠,橫向的聯系卻日益加強。在社交中,女人不僅要做到讓自己開心,也要讓自己身邊的人因為自己的存在而開心起來。如果在交際中,你沒有忍讓、妥協和遷就的準備,那隻能處于四面楚歌之中。縱使你有三頭六臂,也将被牽制得疲憊不堪而無法前進。是以,雖然遷就、妥協都有那種“不得不”的心态,但仍不失為人際間的“潤滑劑”。如果世界因為你的委屈和服進而有了風光,那這風光也不會少了你的那一份。當然,過猶不及,如果你事事處于無自我狀态,處處由别人支配,把自己規範成一缽盆景,隻要别人滿意、别人喜歡,自己扭曲成怎樣都可以,那就怎麼也風光不起來了。

為了群體和未來,我們大多都有過獻身和忍受;為了避開更大損失,我們都有過委曲求全;為了增強合作,我們都曾暫時放棄以自己為中心;為了争取人心,我們甚至都曾扮演過“兩面派”,都有過“這樣想卻去那樣做”的經曆。其實,為了融洽和順利,偶爾違心又有何妨?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社會的制度、環境、禮儀、習俗無不作用并制約着你。台灣地區著名作家羅蘭早有所告:“我們幾乎很難找到一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