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精神衛生日|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幫助"問題青年"盡快回歸社會

作者: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

來源:Junction News Client

"孩子們總是很沮喪,拒絕溝通,"他說。10月9日上午,世界第30個精神衛生日前夕,南京腦科醫院舉行了心理健康咨詢,現場接受了近200次咨詢。

世界精神衛生日|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幫助"問題青年"盡快回歸社會

根據《中國青少年發展報告》,中國17歲以下未成年人中有3000萬人患有情緒和行為障礙,其中中國小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32.0%。根據中國精神衛生協會對22個省市進行的調查,約有16%的青少年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焦慮、強迫和抑郁的症狀。"我們醫院的早期幹預科統計了去年9月至12月患者的年齡分布,發現約70%是青少年患者。南京腦醫院早期介入科主任朱榮新表示,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青春心靈,青春青春",在這個機會下,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提高他們的心理調節能力。

世界精神衛生日|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幫助"問題青年"盡快回歸社會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有很多種,比如考試焦慮、學習疲憊等;還有社會人際關系問題,比如适應學校能力差、逃學等;還有強迫性、抑郁、自殘、網絡成瘾等現象。朱榮新說,年輕人的心理問題往往是情緒問題,是情緒低落和極端的結果。青少年精神疾病治療越早,幹預就越有效,恢複越好。"對于心理健康問題來說,不僅靠心理指導或心理治療來解決,心理問題靠心理方法解決往往不夠,還需要治病。朱榮新解釋說,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原因大多複雜多樣,除了社會和家庭等環境因素外,還可能與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生物因素有關,環境因素可能是近期或長期的,影響時間可能是長期的或短期的。是以,在治療中,首先需要評估心理問題,然後根據評估制定個性化的幹預政策。"這是心理學中重要的事情,'沒有評估,它無濟于事'!"朱榮新強調。

世界精神衛生日|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幫助"問題青年"盡快回歸社會

朱榮新說,疫情期間,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問題确實迎來了短期的"小高峰"。孩子在家上網課,原本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再加上接觸電子産品時間較長、網上上課效率低下等原因,可能帶來學習焦慮、自閉症等心理健康問題。"孩子們需要一個獨立而安靜的線上課程環境,他們傾向于将自己單獨鎖在一個房間裡,線上課程怎麼樣?"寶寶過得怎麼樣?許多父母不知道。"朱榮新說。但同時,他也鼓勵家長不要太着急,要換個角度思考,正是因為疫情的爆發給了家長和孩子更多的在家接觸的機會,有利于家長對孩子的觀察。如何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預警體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朱榮新希望通過結合敏感篩查工具和一些資訊化手段,定期對青少年進行心理狀況動态評估,并建立心理檔案,及時發現問題。"在保護青少年隐私的前提下,将心理檔案實作不同層次的幹預人員資訊共享,讓家庭、學校、社群參與到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防控體系中來。"朱榮新說。"這是非常理想主義的,非常必要的。朱榮新解釋說,由于青少年從12歲開始,大腦皮層進入快速發育過程,神經可塑性非常高,這一時期的青少年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各種幹預措施也可以逆轉一些精神疾病的病理狀态。"所有這些努力的最終目标是使社會能夠更好地容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兒童,并幫助他們盡快回歸社會,"朱說。新華社記者 蔣明瑞實習生王毅鵬

本文來自Junction News用戶端,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國家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傳播和傳播服務。

使用者名:jrtt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