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共享單車使用者違停将被限制使用 企業如何破解停放難“痛點”?

本報記者 許潔

據1月27日消息,美團單車、哈啰單車、青桔單車于1月26日簽署了《北京區域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行業規範使用者停放行為聯合限制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對違規停放使用者進行最長30天禁用所有品牌的限制。

“這是市交委牽頭大家一起做的,目的就是要加強共享單車的管理。”哈啰出行内部人士1月27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同日,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釋出了一組資料,資料顯示,2021年下半年北京共享單車數量95.59萬輛,日均騎行量318.9萬人次,同比增長29.4%,車輛日均周轉率3.31次,較2020年同期增長21.06%。

目前,在北京營運共享單車的企業共計三家,分别是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即美團單車)、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即哈啰單車)、廣州騎安科技有限公司(即青桔單車)。

為解決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頑疾,這些平台一直與政府在合作,不斷推出“入欄結算”等技術功能。而随着監管要求的明确和深入,對平台的技術水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精細化營運已成關鍵

“過去,共享單車企業不惜成本超量投放,擠占公共空間,且阻礙交通,維護管理也跟不上,硝煙過後,目前街道上的共享單車主要剩下美團單車、哈啰單車和青桔單車,整個市場已從跑馬圈地進入到三足鼎立局面。”艾媒咨詢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随着碳中和、健康出行等倡議以及使用者逐漸适應市場,共享單車的使用者規模還有大幅躍升空間。”

過去,單車友善了大衆出行,但單車比人多、亂擺放也成為各方争議的焦點。在這一廣闊市場的“下半場”競争中,如何做好精細化營運已經成為關鍵,而這其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技術的不斷更新。

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公布了《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系統技術與服務規範》,新規範将從今年4月起實施。新規範要求,共享單車企業的營運平台,應具備識别承租人注冊身份證号碼和姓名,校驗承租人身份證号碼和姓名與“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資訊是否一緻,判斷承租人是否滿足租車條件的功能。承租人用戶端除了應具備周邊可租用車輛查詢、租用、結算、線上支付等功能之外,還應明确規定騎車年齡、騎行規則,提示承租人遵守交通規則等。

這一規範對平台企業的技術實力提出了要求。1月中旬,美團率先公布了共享單車指紋解鎖專利。“頭部平台在技術端都進行了諸多探索,希望有更好的使用者體驗。而作為使用共享單車的必經階段,相比于以往依靠藍牙連接配接的掃碼解鎖,指紋識别的速度無疑更快,并且也無需借助例如智能手機等其他裝置,在使用體驗上顯然有着更好的表現。”上述分析師表示。

停車難問題尚難根治

1月26日,三家平台簽署的《公約》将于2022年1月31日起試行,3月1日起正式實施。

據北京市交通委介紹,釋出《公約》是希望逐漸引導規範用車人的停放行為,養成文明騎行、有序停放的文明出行習慣。《公約》中明确,在一個自然月度内,如果使用者将共享單車停放在本市市域内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路(含主輔路出入口與隔離帶、橋區路段)上一次及以上、禁停區三次及以上、入欄管理區電子圍欄以外區域六次及以上,或因惡意破壞共享單車、私自占有共享單車、利用共享單車實施違法犯罪行為而被企業采取風控措施,則該使用者将被納入共享單車企業的聯合限制措施對象。

《證券日報》記者1月27日在北京地鐵1号線沿線多個地鐵站附近走訪時發現,共享單車停車點地面辨別清晰,但存在停車點内被非機動車或者其他私人自行車“霸占”的現象,如果不清理,共享單車将無法停入該停車點。

記者街頭随機采訪了一位使用者,該使用者表示:“我知道要把共享單車停到規定線内,否則會被平台扣錢,但有時候發現線内都停滿了,有些還都是私人的電動車和自行車,我就得下來給挪開再停進去,或者騎到别的共享單車停車點。”

對此,一位從業者對記者無奈表示:“當下各地共享單車仍然存在停放難的痛點,一些使用者騎完共享單車,可能還得花較長時間去找停車點,這就使共享單車的便利性嚴重打折。但如果讓企業去維護,成本勢必會上升,但目前來看沒有能根治的辦法。”

(編輯 才山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