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要躺平”。誰能想到這是《嶽陽樓記》的作者範仲淹說的話?他的原話是“青春何苦多病,豈不以攝生為意耶?”,出自他給範氏子弟的一則傳世家訓。家訓、家風、家史,這些中國先賢智慧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流傳至今,滋養當下,也成了這一季百歲山《斯文江南》的“隐藏主線”。
範仲淹家訓藏
“職場潛規則”
範仲淹的家教非常成功,幾個兒子的官聲都很好,次子範純仁也成了一代名相。
在《斯文江南》最新播出的“蘇州才學”中,範仲淹交代給後輩不少家規,演員李光複為我們演讀了名篇《告諸子及弟侄》,很當代,放在現在依然适用——
“他勸後輩不要‘躺平’。”李光複說範仲淹還講了很多“職場潛規則”,比如“在外不要高談闊論,要多讀書、多充實自己,自立自強。為官之人,要清廉公正。與同僚要和睦相處,有事多商量,‘莫營私利’。”

沒想到古人教育觀念
這麼“超前”
如今,80、90後已然成為寶爸、寶媽主力軍,各種教育理念如數家珍,“雞娃”成了普遍現象。其實,行為教育和精神教育同等重要。這個道理,中國的先賢們早就講過了、講透了。
《斯文江南》文化嘉賓于丹由範仲淹的家訓延伸到了古人教子“七不責”——
第一“飲食不責”,吃飯的時候責備孩子,很容易導緻孩子脾胃虛弱;
第二“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否則他會夜不成寐,或是噩夢連連;
第三“對衆不責”,在大庭廣衆之下,你要給孩子以尊嚴;
第四“歡慶不責”,如果孩子高興時忽然被責備,經脈會立馬憋住,這對身體傷害很大;
第五“悲憂不責”,孩子哭的時候,就不要責備他了;
第六“愧悔不責”,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後悔了,就不要責備他了;
第七“疾病不責”,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生病是人體最脆弱的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溫暖,這比任何藥物都有療效。
“孩子可以教育,但要給他們尊嚴。”于丹進一步解讀,“行為教育才是最好的啟蒙教育,給小孩子少講空話,多從行為模式上去帶他,少年若天成,習慣成自然。”
從魏晉“書聖”王羲之、北宋第一名臣範仲淹,到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現代文學創始者魯迅......家風就像一條有生命的河,流淌着家族曆史、千年文脈。
“天下之本在家”,家訓、家風、家史,從來都不局限于一個小家。
隻有“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整個社會風氣才有好的基礎;也唯有每一個家庭的家風好,千千萬萬個家庭才能“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斯文江南》總策劃向陽說,中國的文字能實作跨越千年的鴻溝,思想和智慧亦然。當我們一起圍讀,一起聆聽文學的鄉音,聆聽的是穿越古今的思想、一直鮮活的中華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