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不穩了,才着急穩。果然能穩就是亡羊補牢。這位丁網友說的很有道理。不過,預期是心理,自然很重要。問題是如何才能穩住心理?

都不穩了,才着急穩。果然能穩就是亡羊補牢。這位丁網友說的很有道理。不過,預期是心理,自然很重要。問題是如何才能穩住心理?穩改革開放就能一穩全穩。否則怎麼穩也是不穩。稍微回顧一下,那些被提出要穩的,不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嗎?改革開放之前這些都沒有,根本談不上要穩。道理很簡明嘛。一些人嘴上說一套,實際幹一套,倒行逆施層出不窮,如何能穩?[祈禱][祈禱][祈禱]

(他的說法如下。看來他寫個微網誌也戰戰兢兢,還要引用最高言論為自己保穩,還要說沒有不愛國的人,好把自己界定為愛國。如此說個看法都如履薄冰,還有啥穩可言?怎麼沒有不愛國的人?哪一國沒有?隻是怎麼界定愛國了。抗日的時候,重慶中央和南京中央還都說自己最愛國。誰愛國,誰不愛國,不是自己如何标榜,還是要人民說了算,時間來驗證。[摳鼻][摳鼻][摳鼻])

在“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這“六穩”中,個人覺得“穩預期”最重要。如果對未來沒有信心,就沒人敢投資,沒人敢消費。而“穩預期”光有技術上的動作遠遠不夠,須從理念的源頭重建立構、真心踐行:一、穩改革開放;二、穩中美關系;三、穩市場經濟;四、穩企業家隊伍;五、穩依法治國。同時也應該認真反思、深刻總結:為什麼社論安撫不了人心,李光滿一篇漏洞百出的網文卻把社會吓得一哆嗦;為什麼輿論場上動辄404,而與中央政策背道而馳的司馬南之流卻能興風作浪?曆史早有昭示,不世之功隻能在前進中創立,不會在後退中得到。

“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在今天這個大寒之日,重讀上述黃金般的句子,真心感覺“黨内有高人”,真心期待更高水準的“再覺醒”。

腳下的土地深深紮着我們的根。

是以,若有人問我:

有沒有人不愛國?

我的回答是:沒有!

好運,中國;好運,人民!

都不穩了,才着急穩。果然能穩就是亡羊補牢。這位丁網友說的很有道理。不過,預期是心理,自然很重要。問題是如何才能穩住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