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大陸承諾“力争2030年前實作碳達峰、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後舉辦的國際體育盛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将兌現“綠色辦奧”的諾言。圖為豐田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提供的服務車輛整裝待發。
圖為一輛将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投入使用的L4級自動駕駛迷你客車。在首鋼園區自動駕駛服務示範區,它們沒有駕駛員,卻可以熟練地進行自主避障、路徑規劃和智能排程等操作,根據實時路況作出減速、避讓、刹停等反應。視覺中國供圖
作為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一屆的奧運會不僅是各國運動健兒一較高下的賽場,也是展示人類最前沿的科技、最新發展理念的舞台。還有不到10天,2022年北京冬奧會就将如期而至。無論是保障參賽及相關人員出行安全,還是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抑或是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出行行業都要肩負起不可推脫的重任,作出應有的貢獻。
采用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營運的京張高鐵,讓北京與張家口之間的崇山峻嶺不再是阻礙;堅守在各自崗位的民航人,用日複一日的堅持紮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空中防線。
穿梭在冬奧會賽場之間的各式新能源汽車,即将努力降低大會期間移動出行領域的碳排放量;揭開神秘面紗的“全天候多車型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及首鋼園區功能示範”項目,則為人們描繪了“科技冬奧”的魅力,以及科技造福出行生活的無盡可能。
“綠色辦奧”吹來低碳出行之風
2021年11月12日,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事服務車輛傳遞儀式上,一輛輛整潔的賽事服務車輛整裝待發,豐田汽車公司中國本部長上田達郎代表豐田汽車公司向北京冬奧組委傳遞車輛鑰匙,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進階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向聯合服務團隊授旗。
據了解,此次豐田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提供的賽事服務車輛共計達到2200餘輛。此外,作為豐田與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成果,本次冬奧會還将使用搭載了豐田氫燃料電池系統的北汽福田氫燃料電池巴士共計約200餘輛。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冬奧會賽事交通服務用車中,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在小客車中占比100%,在全部車輛中占比85.84%,為曆屆冬奧會最高。
董長征介紹說,其中包括了豐田首次在中國大規模投入使用的FCEV (氫擎)“第二代MIRAI”、專為大會開發的“柯斯達氫擎”,以及多款BEV(E進擎)、HEV(雙擎)車型。“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冬殘奧會,豐田還将提供柯斯達、海艾士、賽那車型的福祉車,為殘障人士使用。”
事實上,“可持續性”是國際奧委會改革路線圖《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标志性理念和任務,“綠色辦奧”也位居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四個辦奧理念之首。
有業内專家表示,“綠色辦奧”不僅與場館建設息息相關,在與奧運籌辦相關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采購過程中也制定了相應的标準,同時也将在移動出行領域刮起“低碳風”。
一方面,中國汽車市場剛剛創下新能源汽車全年産銷紀錄,市場規模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另一方面,考慮到此次冬奧會期間寒冷的環境,賽會服務車輛尤其是電動化車型将迎來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是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被認為是車企秀出“黑科技”、亮出新産品的絕佳舞台。
“作為奧林匹克及殘奧會移動出行領域的全球合作夥伴,豐田将以氫燃料電池車型為核心的全方位電動化移動出行産品,為努力拼搏的運動員提供安全、安心且綠色環保的出行服務,努力降低大會期間移動出行領域的碳排放量,為‘綠色辦奧,科技辦奧’貢獻自身的力量。”豐田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豐田始終緻力于通過全方位電動化技術,為實作“碳中和”貢獻力量。
他告訴記者,本次冬奧會所有賽事順利結束後,豐田将積極推進交通服務用車中的FCEV(氫擎)的後續再利用,并以此為契機,不斷推動中國氫燃料電池産業發展。
“豐田希望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出行方式,讓消費者能夠根據自身不同需求自由選擇。”豐田汽車方面表示,豐田會繼續秉承“電動化技術隻有得到普及才能為環保做貢獻”的理念,推進HEV(雙擎)、PHEV(雙擎E+)、BEV(E進擎)、FCEV(氫擎)的技術進步與普及,不斷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全方位電動化産品,并持續開展植樹造林、減少工廠和經銷店的CO2排放等努力,為中國實作碳中和作出貢獻。
不久前,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稱,到2025年,工業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制造水準全面提升,為2030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事實上,自從“碳達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來,包括汽車、出行産業在内的各行各業均圍繞該目标制定産業更新路線圖。
“從解決城市等局部環境問題的角度來看,推廣電動汽車有明顯的積極作用。但長遠來看,汽車、出行行業在‘碳中和’之路上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告訴記者,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設定既給汽車與交通行業帶來挑戰,也醞釀了很多機遇。
作為大陸承諾“力争2030年前實作碳達峰、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後舉辦的國際體育盛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不僅将兌現“綠色辦奧”的諾言,更有望為包括汽車、出行在内的各行各業,樹立起一把關于“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标尺。
解碼“科技冬奧”:讓聰明的車開上智能的路
把時間撥回到4年前,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的“北京8分鐘”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要數各種充滿科技感的表演道具。如今,包括新能源、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在内的前沿科技都取得了更多進展,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人們将有更多激動的理由。
在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的駐地——首鋼園區自動駕駛服務示範區,人們總能看到一輛輛特殊的汽車。它們沒有駕駛員直接操作,卻可以熟練地進行自主避障、路徑規劃和智能排程等操作,根據實時路況作出減速、避讓、刹停等反應。
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彩蛋”之一,它們是由清華大學與首鋼集團牽頭,聯合百度、智行者、福田、交管局等多家參與機關研制的全天候多車型L4級自動駕駛汽車。
作為北京市科技冬奧專項“全天候多車型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及首鋼園區功能示範(以下簡稱‘科技冬奧’)”的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楊殿閣教授介紹說,團隊為這次科技冬奧展示做了比較多的技術儲備。比如,這些自動駕駛車輛使用了AI人工智能的技術,同時還搭載了北鬥高精度定位。此外,5G車聯網在這些車輛上的應用也提升了自動駕駛的可靠性。
從2018年開始,楊殿閣帶領團隊針對冬奧全天候運作的特殊工況,圍繞“車”“路”“雲”“仿真”與“示範”,研發了中巴公交、物流車、清掃車、迷你巴士、智能共享轎車、迷你配送車以及迷你清掃車等7類無人駕駛車型,同時建設首鋼園區智慧道路,開發了智能網聯汽車雲端控制與排程平台,實作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實時監控與遠端排程。
此外,他還率領團隊搭建了面向首鋼園區、崇禮賽區、延慶賽區的自動駕駛模拟仿真平台,開展了首鋼園區全天候多車型L4級自動駕駛功能示範。
與所有令人感到好奇的“黑科技”一樣,自動駕駛技術始終吸引着人們的注意力,尤其是在2022北京冬奧會這樣一個舉世矚目的大舞台。
楊殿閣告訴記者,一方面,園區内的自動駕駛車輛要經得起人車混流等複雜交通場景的考驗;另一方面,低溫、雨雪等各種極端天氣和人為因素的幹擾,也讓這項工作充滿挑戰。不過他仍然表示,這次在冬奧會期間的“大考”将有力推動大陸自動駕駛領域技術的發展。
有分析認為,要實作L4級高度自動駕駛,隻有“聰明”的車還不夠,還需要車與車、車與路之間的有效協同,打造智能交通體系。
記者了解到,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要快速通道,全長約33.2公裡的京禮高速(延崇北京段)被賦予了“智慧的大腦”。據悉,在京禮高速,5G基站和智能感覺定位裝置将與路燈杆形成共同體,提供資料交換和定位服務,支援車路協同應用。
2008年,借助北京成功舉辦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的“東風”,此前還“默默無聞”的新能源汽車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得以展示。當時的人們恐怕還很難預料到,新能源汽車會培育出造車新勢力、動力電池、充電樁等萬億級的高新技術産業,并為中國汽車帶來“換道超車”的良機。
如今,奧林匹克聖火即将再次在北京上空燃起,被集中展示的自動駕駛技術又将帶來多少令人憧憬的美好未來呢?
“也許再過10年或者15年,也許到2035年,我們可能就會看到自動駕駛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以及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在國際比拼中領先。”楊殿閣暢想說。
無論高鐵還是民航,無論新能源汽車還是自動駕駛,這些出行領域的動人故事,既是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實踐,也是出行行業為美好生活作出更多貢獻的底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出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