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梳理百年抽象藝術在上海的發展,“尊崇與信念——海派抽象藝術研究展”開幕

梳理百年抽象藝術在上海的發展,“尊崇與信念——海派抽象藝術研究展”開幕

抽象藝術在上海的發展,除了早期西方留學回國的現代畫家在上海留下的傳承脈絡,還有這座城市獨特地理位置形成的海派文化,即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和包容。

1月21日,“尊崇與信念——海派抽象藝術研究展”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幕。展覽由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上海久事美術館共同主辦。展覽以抽象藝術在上海的發展為線索,梳理了100年來抽象藝術在上海的發展,24位居住在上海的抽象藝術家的61組作品在展覽亮相。

梳理百年抽象藝術在上海的發展,“尊崇與信念——海派抽象藝術研究展”開幕

《c沉醉于地中海》02,李磊 布面丙烯 2013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翔甯擔任總策劃,該學院副教授、藝術家于幸澤擔任策展人。“‘數字世界’和‘共享經濟’下形成的快速而多元的生活情景,促使人們不斷地塑造城市,城市也相應地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于幸澤說,“上海抽象藝術的現狀和未來,都将作為城市文化發展的潛在力量。海派抽象藝術需要在文化中闡釋才能形成獨立的形态,也隻有将其置于文化的場域中,才能在各種力量互相構成、制約和依賴的社會關系中加以确立。”

上海作為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藝術的發源地,從1932年誕生的“決瀾社”到新中國成立以後直至1979年的“十二人畫展”,再到80年代西方現代主義浪潮湧入,上海藝術家始終保持着對現代藝術探索的熱情。2000年至今,抽象藝術展覽更是活動頻繁,海派抽象藝術在中國當代藝術界形成了獨特的力量。如今,從上海抽象藝術家的數量和舉辦展覽的次數來看,上海已經成為“中國抽象藝術之都”。

梳理百年抽象藝術在上海的發展,“尊崇與信念——海派抽象藝術研究展”開幕

《201893》餘友涵 布面丙烯 2018

當24位藝術家的作品在上海久事美術館的展廳中碰撞與交融,随即帶來的是本次展覽源于海派、興于海派的研究話題。參展藝術家王劼音、薛松、丁乙等均是在上海生活與創作的當代海派抽象藝術家,他們經曆了相同的曆史變革與時代發展,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藝術思考。

在業内人士看來,“海派抽象藝術”是基于不同的創作理念、追求多樣性的抽象藝術形式;是藝術家紮根在上海,共同在文化中尋求依據而形成的當代藝術創作整體。“海派抽象藝術”是中國現當代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海派抽象對中國抽象藝術去邊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對中國現當代繪畫語言研究具有補充和示範作用。

梳理百年抽象藝術在上海的發展,“尊崇與信念——海派抽象藝術研究展”開幕

《2019-12》黃淵青 2019 繪畫

本次展覽以“海派抽象藝術”為線索,以居住在上海并且一直從事抽象藝術創作的藝術家為研究對象,對其作品進行展示,旨在探究這些藝術家作品的圖式語言及其背後的具體文化特性,并探尋新的時代背景下,海派抽象藝術的發展去向。

在強調學術性的同時,此次展覽在公共教育方面也将引入館校合作的模式,在展覽期間邀請策展人于幸澤,把久事美術館作為校外課堂,向學生們講授藝術知識。久事美術館希望借助此次展覽,讓更多市民了解海派抽象藝術,共享這座城市獨特的海派文化氣質與海派藝術魅力。

梳理百年抽象藝術在上海的發展,“尊崇與信念——海派抽象藝術研究展”開幕

上海久事美術館自開館以來,在堅持學術立館原則的同時,緻力于傳播海派文化,厚植城市精神。本次展覽是繼去年底舉辦的“衆妙之間——2021中·歐藝術邀請展”後,又一個具有學術性質的展覽,對于梳理探究海派文化藝術的形成與發展有着較大的學術價值,也進一步明确了久事美術館研究、推廣海派文化藝術的學術方向。2022年,久事美術館将繼續推出一系列符合自身學術方向、具有研究性質的展覽。

展覽于1月22日對公衆開放,将持續展出至3月13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