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萬塊的車,用全合成機油純屬浪費?

隻要買了車就逃不開例行保養!

就算你開的是特斯拉,刹車、輪胎、齒輪油,空調濾依然都需要定期更換。是以呢,應該說沒有一個車主會說自己從來沒操心過自己的車如何保養。

愛車保養時遇到最多的話題或者問題是什麼呢?

10萬塊的車,用全合成機油純屬浪費?

其中機油可以說是問到最多的問題了!——我的車換什麼機油好啊?

我的車多久需要換機油啊?我的車需要不需要去做發動機内部清洗啊……一連串的問題從未停止過。

因為這是車主們自己接觸最多的話題,自然也就成了最關心的話題了。

10萬塊的家用車

用全合成機油純屬浪費?

一直以來泰哥都會面臨相同一個問題:“我的車用這款機油如何,聽說是全合成的”。

然後這時候就會有一個“老好人”跳出來回答:“車是給人服務的,不要老是供着它,便宜的車沒必要用全合成潤滑油,多出來的錢買點吃的喝的不好麼?~”

10萬塊的車,用全合成機油純屬浪費?

沒錯!直到現在,很多車主還是把“全合成”看成是高端的代名詞,似乎在他們看來,最普通的家用車沒必要用“全合成”,似乎“全合成”都是為高檔車準備的。

因為“原廠出廠機油也不是全合成”,那你非糾結這個何必呢?

10年前全合成被分為“X類X類”

如今劃分就難了:新品太多

這種認知究竟正确不正确呢?可以說是絕對錯誤的!

當然有人會認為車子檔次确實應該和機油檔次挂鈎,也有人認為對車子好一點無妨。這裡我想要先确定一下“全合成”的定義是什麼。因為近年來随着技術的進化,如今的全合成的定義發生了變化。

10萬塊的車,用全合成機油純屬浪費?

機油的成分就是基礎油+添加劑,這套理論泰哥已經說的不想再說了!

至于機油是不是全合成,關鍵就看基礎油。

按照以往的正常分類,基礎油被分為5類。從石油裡直接提煉出來的叫做礦物油(1類),然後加氫精煉過的叫做2類基礎油,高度加氫裂解或加氫異構化蠟被稱為3類(GTL天然氣制油被稱為3類+),而PAO為4類,酯類是5類。

10萬塊的車,用全合成機油純屬浪費?

合成油的制造方法有很多,包括把天然氣分子打斷重新合成的天然氣油(GTL)、還有從煤炭裡化學分子重組的煤炭合成油(CTL)、甚至還有基于生物化工的BTL合成油。

以及高端的醇類PAG基礎油,甚至還有基于植物的蓖麻基礎油……你說它們應該給劃入幾類?就算是PAO這一類都下分好幾種呢!

4類“純PAO油”不現實,

當然也不存在5類“純酯類油”

因為門類太多,無法再給他們劃一個“6類”“7類”“8類”了,是以統一全都叫做“合成油”。

而另外一點,我們知道機油雖然是基礎油+添加劑構成,但是并不是說一款機油裡的基礎油僅僅就1種。事實上在一瓶機油裡,同時存在多種基礎油。

10萬塊的車,用全合成機油純屬浪費?

比如不少的合成機油,大緻的配方就是以3類油為主體,然後添加了一定量的4類PAO,然後為了保證黏度名額,又添加了一定量的2類精煉礦物油,最後融入添加劑。再比如某些高端潤滑油,以3類油為主體,加入一定量的脂類5類油,然後添加劑伺候。

這種情況是目前非常主流的正常情況。

10萬塊的車,用全合成機油純屬浪費?

是以正常來說世界上不存在“純PAO+添加劑”或者“純酯類+添加劑”的全合成機油!

因為道理很簡單,因為機油添加劑幾乎無法融入100%PAO基礎油,而且純粹的PAO是沒有任何潤滑能力的,它需要其他的載體油來提供實體潤滑。

這裡就是一個商家喜歡“誇大宣傳”的點了,所謂的“PAO全合成”其實是說基礎油裡添加的PAO量比較大(比如某峰号稱純4+5類基礎油,實際上還是用到了2類油做潤鋼劑和粘度改進劑,隻是基礎油大頭是4類pao+5類多元醇酯)。

10萬塊的車,用全合成機油純屬浪費?

而純酯類基礎油幾乎沒有任何高溫抗氧化安定性。

“酯類全合成”也是如此,意思是基礎油裡酯類(可以是單酯、雙酯、多元醇酯)的添加量比較大。酯類基礎油說實話也不算特别高科技,我們常見的硫化豬油、蓖麻子油、都算作5類基礎油。

是以不要特别迷信五類,這不是啥稀奇貨

PAO的添加是為了讓機油的長壽能力更出色,衰退速度更慢,油品更穩定。而純粹的酯類雖然潤滑能力驚人,但它的抗水性和壽命、以及積碳問題卻很“弱雞”。

10萬塊的車,用全合成機油純屬浪費?

至于為什麼便宜車,老車很多人不推薦用全合成,主要問題就是PAO添加量很高的機油售價絕對便宜不了!

為啥?因為PAO很貴啊!但如果基礎油幾乎都是以3類油為基礎,那麼售價當然就會下跌很多,因為3類油相對便宜很多啊!那麼3類合成油的價格,已經可以做到和“半合成”接近的水準,為啥我們還要去買“半合成”呢?

新能源車主掃碼領取免費洗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