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朝大将蒙恬究竟戍邊多少年?有哪些曆史功績呢?

作者:夢想視角

若單從史記對于蒙恬的記錄來看,其戍邊時間長達十餘年,而從奠定其曆史地位的北擊匈奴到被毒殺不到六年!

秦朝大将蒙恬究竟戍邊多少年?有哪些曆史功績呢?

司馬遷·《史記·蒙恬列傳》載: “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馀裡。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暴師於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時蒙恬威振匈奴。”

上郡(今陝西榆林)最早為戰國時期魏文侯所置(即公元前446-公元前396年間),秦惠王十年(前328年)魏獻上郡15縣于秦,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被稱為秦國第一邊郡,一直都有重将守禦。

秦朝大将蒙恬究竟戍邊多少年?有哪些曆史功績呢?

秦國地圖

『亡秦者胡』算是曆史上最著名的谶語了。據說此“胡”乃指一個人,那就是秦始皇之子胡亥,而秦始皇認為是北邊的胡人,也就是匈奴。

蒙恬戍邊·北擊匈奴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載: “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 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 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 始皇乃使将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于是,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派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擊退匈奴七百多裡,奪取了匈奴河南(今黃河河套西北)地。

秦朝大将蒙恬究竟戍邊多少年?有哪些曆史功績呢?

蒙恬被殺

司馬遷《史記·蒙恬列傳》載: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無過而死乎?” 良久,徐曰: “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馀裡,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恬之罪也。” 乃吞藥自殺。”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今河北省邢台市廣宗縣)。

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為太子。胡亥即位後,聽信趙高之言,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秦朝大将蒙恬究竟戍邊多少年?有哪些曆史功績呢?

蒙恬之功

單就蒙恬的戰功來說,有三:

  • 破齊國: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因破齊有功,得封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
  • 北擊匈奴:奪取了匈奴河南(今黃河河套西北)地。
  • 奪河北地:奪取了被匈奴控制的高阙(今内蒙古杭錦後旗東北)、陽山(今内蒙古狼山)、北假(今内蒙古河套以北、陰山以南、大青山以西地區)等地。

當然,蒙恬的曆史地位不僅僅是由戰功奠基的,還有如下曆史功績:

  • 蒙恬筆:
《太平禦覽》引《博物志》曰: “蒙恬造筆。” 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說: “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

蒙恬在外帶兵作戰,要定期寫戰報呈送秦始皇,但當時都是用竹簽蘸墨書寫,很不友善。傳說一次打獵時看見一隻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來了靈感,于是毛筆誕生。蒙恬制作的毛筆被稱之為蒙恬筆,後世亦尊蒙恬為筆祖。

事實上,出土的文物已證明,毛筆遠在蒙恬造筆之前很久就有了,但蒙恬作為毛筆制作工藝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沒。

  • 蒙恬筝
漢代應劭著《風俗通》載: “僅按《禮樂記》,(筝)五弦築身也。今并涼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但這個記載,被很多史書所質疑,比如在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通史的《史記·蒙恬列傳》中,并沒有蒙恬造筝的記載。是以此說法是存疑的。

  • 精修秦道

蒙恬受始皇帝派遣,修築天下直道。從九原郡(今内蒙標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裡,可惜沒有修竣完工。

  • 修造長城

蒙恬主持修築了西起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甯境内),長達五千多公裡的萬裡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

秦朝大将蒙恬究竟戍邊多少年?有哪些曆史功績呢?

長城利用地形,藉着天險,設定要塞,有力地遏制了匈奴的南進,使得匈奴鐵蹄望城興歎,北方百姓安居樂業。

  • 開發西北

收複河套以南地區以後,蒙恬奉始皇帝之命,臨黃河築建了44個縣城,其中包括故址在今甯夏吳忠市利通區西南的富平縣和今鹽池縣境内的富平縣境内的衍縣等縣城,遷移内地的百姓到今甯夏、内蒙古等河套地區居住,實行屯田,這使得西北地區,包括甯夏平原地區,第一次得到開發。

是以,蒙恬被稱為大陸西北最早的開發者,是古代開發甯夏第一人。

結語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蒙恬将軍駐守上郡十餘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帝的推崇和信任。大将蒙恬,太子扶蘇,秦國的兩棵參天大樹,生前駐守上郡,倒下長眠綏德。其戍邊驅虜、安定邊疆的功績必為後人所敬。

歡迎關注“夢想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