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冬季兩項中心:依山而建“穿越古今” 動靜之間體驗速度與激情

每到歲末年初,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常是一片銀裝素裹。從技術樓三層的玻璃幕牆遠遠望去,潔白的賽道跟随山勢蜿蜒起伏,賽道前方的靶場靜靜伏卧地面,一動一靜掩映于白雪之中,美不勝收。

在場館的設計建設過程中,團隊人員不僅要兼顧滑雪和射擊的運動特點,同時也要統籌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兩個奧運的賽事需求。在經過将近5年的建設完善之後,最終呈現出目前國内最好的冬季兩項賽場。

如今,國家冬季兩項中心一切準備就緒,等待着賽時上演精彩的“雪中狩獵”。

國家冬季兩項中心:依山而建“穿越古今” 動靜之間體驗速度與激情

設計/王丹丹

(一)在這裡滑行,經曆一場從現代到古代的穿越

冬季兩項是一項古老的雪上競賽項目,起源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由越野滑雪和射擊兩個項目結合在一起,考驗運動員“動靜轉換”的能力。

由于包含滑雪和射擊兩個環節,冬季兩項賽場的選址尤為關鍵。其中,越野滑雪對坡度和曲線精度有極高的要求,同時還需要一片開闊的場地來滿足靶場和處罰圈的建設。

據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場館和基礎設施經理陳國徽介紹,2015年,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的專家們在河北、北京一帶經過無數次的踏勘,才在張家口崇禮區的古楊樹東北側山谷找到一處既有山地地形、又有平坦地勢的場地。

東西狹長,賽道分布在山谷的南北兩側,分别為競賽賽道、訓練賽道以及冬殘奧會競賽賽道,中間地勢較為平坦的地方是核心區,分布着靶場、處罰圈、起終點區以及技術樓。

雖然沒有參與最初的踏勘踩點,但陳國徽十分了解其中的不易。“早期踏勘交通不便,尤其到了山區,山路也不好走,很多時候為了收集資料和影像資料,專家們要爬到關鍵的踏勘點位,十分辛苦。”

國家冬季兩項中心:依山而建“穿越古今” 動靜之間體驗速度與激情

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場館和基礎設施經理陳國徽

在選址過程中,專家們欣喜地發現古楊樹山谷正好處于古長城的掩映之下。随着2020年古楊樹場館群的建成,從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向西望去,冬奧标志性建築“雪如意”屹立山巅,東側古長城遺址橫卧山巒。這兩處地标的點綴,使得本就具備天然優勢的地理位置顯得更加得天獨厚。運動員從核心區出發後,穿過蜿蜒曲折的賽道,進入靶場進行射擊,将在一派北國風光中競奪奧運榮譽。

“‘雪如意’是現代地标,長城遺址是古代地标,那麼運動員從出發到最遠的運動賽道,恰恰是經曆了一次從現代地标到古代地标的穿越。” 2008年陳國徽曾是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如今成為北京冬奧會的場館建設者,見證并參與到“雙奧”之中,他的奧運情懷更加深厚,他希望國内外運動員都能在這裡感受中華文化,享受奧運精神。

(二)賽道為古樹轉彎,自然環境與人工巧思的鼓瑟和鳴

國家冬季兩項中心依山而建,群山之間樹木蔥茏。為了最大化保護自然生态環境,從業人員們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下足了工夫。

為了保護樹木而“微調”賽道,在國家冬季兩項中心是常有的事兒。

據陳國徽介紹,在建設中發現有13棵桦樹與賽道重合,為了保護這些樹木,賽道設計方案一變再變,最終把樹的位置變成了一條拍攝雪道;還有一次,為了保留靶場北側山體上的一棵大樹,特意把賽道改成了彎道。

看似“微調”,但賽道之下的布線、造雪、照明等工作也需要相應調整。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競賽賽道總長8.7公裡,建設體量本就龐大,從業人員常常需要在極寒天氣下完成施工任務。

除保護樹木外,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同樣重視對山體的保護。

在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的賽道遠端有5個景觀湖。“這5個景觀湖并不是原始的自然湖泊,而是我們通過對賽道的地形考量以及造雪用水的評估,設計的5個可以儲水的人工湖泊。”

一般而言,每個雪場都會規劃蓄水池,通過搜集天然降水和雪融水用于人工造雪。

國家冬季兩項中心:依山而建“穿越古今” 動靜之間體驗速度與激情

國家冬季兩項中心

考慮到蓄水池的施工過程會對山體造成破壞,設計團隊沒有把蓄水池規劃在山坡上,而是以山谷兩側的賽道為區隔,将一個大型蓄水池分割成若幹個小的蓄水池,這就形成了穿插于賽道之間的景觀湖泊,既滿足了造雪需求,保護了山體環境,也為群山環繞的場館增添了靈動之美。

在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的巧妙融合下,這座場館将呈現出林海穿行、山間狩獵的獨特魅力。

(三)無障礙服務細緻入微,助力暢行“冬兩”

由于承擔着冬殘奧會的比賽任務,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無障礙設施處處展現着溫暖與關懷。

冬殘奧運動員分為坐姿、站姿和視覺障礙運動員3種。在規劃之初,場館就考慮了無障礙建設的内容,包括出入口、電梯、坡道、衛生間、更衣間和無障礙辨別系統等方面。

據古楊樹場館群無障礙設施經理梁曉東介紹,為達到無障礙标準,從業人員會帶着輪椅一個個去測試體驗,包括門的寬度、扶手的高度、鏡子安裝的角度等等,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此外,也會邀請一些殘障人士運動員和無障礙專家前來體驗。

古楊樹場館群無障礙設施的亮點之一,是位于此處的“C”字形漫步大道 ——“冰玉環”。

“冰玉環”是一座連接配接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山地轉播中心與技術官員酒店的高架人行通道,能夠為來往于古楊樹場館群主入口和各個競賽場館之間的觀衆提供便捷。

據梁曉東介紹,“冰玉環”設計之初有五座電梯,觀衆可以乘電梯到達“冰玉環”,并進入各個場館,是能夠滿足賽時需求的。但為了分解電梯的運量,更好地為有需求的人服務,後來又在玉環路的一座電梯旁邊修建了一條110米長的無障礙通道。建成後的坡道不僅作為無障礙通道使用,還可以作為應急通道。

國家冬季兩項中心:依山而建“穿越古今” 動靜之間體驗速度與激情

古楊樹場館群無障礙設施經理梁曉東

如今,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的無障礙設施已經非常完善。運動員賽道、熱身區都設定了相應的無障礙設施。觀衆可以通過無障礙坡道從“冰玉環”到達場館,或者乘坐無障礙電梯到達看台區。技術樓每層都有至少一個無障礙衛生間。

“我們要創造一個尊重、包容、實用的無障礙環境,讓每一個有需求的人暢行無阻。”梁曉東說。

(四)可持續場館,靜待專業人士與遊客的到來

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在規劃之初就考慮到了賽後利用的問題。

場館内的臨時建築,如安保綜合區、運動員綜合區等采用了可持續材料,賽後可以随時拆卸,進行循環利用。賽道利用方面,在滿足體育專項訓練和賽事需求的同時,場館還将打造教育訓練、冰雪體驗和娛樂項目。

“京張高鐵實作了北京市内、北京市延慶區與河北省張家口市的貫通,賽後我們會開展戶外項目來增強這裡的娛樂性,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遊覽!”陳國徽對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的賽後發展充滿期待。

文/李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