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于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神品 | 帖中問津:他成功的秘訣在于臨非一家,無意勝于有意
清代永瑆楷書《趙文敏公觀音大士贊卷》。《趙文敏公大士贊》,為恒府德齋書,成親王。故宮博物院藏。
成親王愛新覺羅·永瑆(1752 -1823),少字鏡泉,從号少廠,又号鏡泉、即齋,别号诒晉齋主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第十一子,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永瑆作為清朝著名書法家,與翁方綱、劉墉、鐵保并列“乾隆四家”。著有《聽雨屋集》《诒晉齋集》《倉龍集》。
對其書法的評價,有楊翰《息柯雜著》謂:“王得窺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書法大備如是,大抵皆從帖中問津,未深究古碑耳。”又謂:“诒晉齋書,素未究心,但知其從趙承旨上溯歐陽率更,雖偶涉諸家,終不離兩家宗旨。集卷随手雜臨,竟有脫盡町畦,不似本家筆意者。篆、隸亦有法度,蓋書非一時,臨非一家,不甚經意,而精神所寄,一一渾足,此無意勝于有意也。”
清禮親王昭梿《嘯亭雜錄》謂:“永瑆幼時握筆,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趙文敏,又嘗見康熙時内監。言其師少時猶及見董文敏用筆。惟以前三指握管,懸腕書之,故王廣推其語,作撥燈法。”又說:“永瑆名重一時,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論者謂國朝自王若霖(澍)下,一人而已。”
永瑆精于書法、善篆、隸體,曾書寫裕陵聖得神功碑,作《撥镫法》,論述懸腕作書之法。富于藏書,因家藏有乾隆賜陸機真迹《平複帖》(原為乾隆之母崇慶皇太後收藏),遂名其藏書處為“诒晉齋”,另有“看雲閣”、“聽雨屋”,所藏多宋元舊刻秘籍,宋元代的書畫,為一時之冠。藏書以經、史、子、集編次為目。曾題詩有“錦軸牙簽富自誇,深居也說積書家。空巢未肯從東野,拈買猶須歎浣花”。藏書印有“皇十一子诒晉齋印記”、“皇子永瑆之印”、“成親王”、“校理秘文”、“皇十一子永瑆鑒賞古書真迹珍藏之印”、“诒晉齋印”、“皇十一子”等。刊刻有《诒晉齋帖》。
清代永瑆楷書《趙文敏公觀音大士贊卷》超清欣賞

書法 發現心靈的美好
思接千載 視通萬裡 心遊萬仞 精骛八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