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初豪擲27億收購沃爾沃被群嘲,如今12年過去,誰還敢嘲笑吉利?

去年年底,沃爾沃正式上市,公司收盤對應市值約為1958億瑞典克朗(約合220.8億美元)。回首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這10年,其實就是到中國汽車工業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縮影。

以小博大“蛇吞象”

最開始,吉利收購沃爾沃,是普遍不被看好的,不僅是網友,也包括業内人士,原因就在于兩方面。

一方面,當初的吉利太弱小,造車才13年,生産的都是低端車型,而沃爾沃已經有近百年的曆史,品牌價值接近百億美元。2007年的時候,吉利一年的收入才100億人民币,而沃爾沃2007年收入是106億美元。無論怎麼看,這兩個車企都不是一個體量的。

當初豪擲27億收購沃爾沃被群嘲,如今12年過去,誰還敢嘲笑吉利?

另一方面,當初吉利收購沃爾沃的資金,大部分都來自于杠杆,收購加上營運的27億美元,國内和海外融資各占一半,一旦吉利收購沃爾沃沒有取得預估的效果,沉重的債務,将壓垮吉利。

但是吉利還是破釜沉舟,收購了沃爾沃,李書福可以說是力排衆議,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李書福絕對是一個有着超前眼光和戰略思維的企業家,吉利不僅賭了,而且賭赢了。

收購資金多來自杠杆

那時候的福特,其實是在虧本甩賣沃爾沃,因為在1999年,福特收購沃爾沃花了65億美元,但是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2007-2008年,福特共虧損150億美元;債務更高達260億美元。福特旗下的阿斯頓.馬丁、路虎、捷豹先後被賣出,而沃爾沃也出現了大幅虧損,2008年,沃爾沃稅前虧損額高達16.9億美元。在這樣的情況下,福特隻能忍痛割愛,當時福特的報價是60億美元,但是在洛希爾公司的估值建議下,收購價格被吉利成功壓縮到了18億美元,再加上9億美元的後續營運資金,一共是27億美元,收購瑞典沃爾沃轎車公司100%股權,包括了9個系列産品,3個最新平台,2400多個全球網絡,人才和品牌以及重要的供應商體系。

當初豪擲27億收購沃爾沃被群嘲,如今12年過去,誰還敢嘲笑吉利?

而李書福絕對是玩杠杆的高手,在收購過程中,吉利自有資金的出資隻占收購總資金的25%。2011年開始,吉利向沃爾沃輸血110億美元,主要用于開發新的SPA平台和在中國建廠。這其中有70億元分别來自于成都、大慶以及上海嘉定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上海市和大慶市都是通過國資平台直接入股,成都沒有入股權,但通過政府給吉利擔保貸款的方式,作為交易的條件和回報,吉利需要協調沃爾沃品牌分别在上海嘉定、大慶和成都建立生産基地。在後續的營運資金中,吉利再次通過杠杆,獲得了大量的資金讓沃爾沃品牌盤活。

吉利到底能不能使用沃爾沃的技術?

在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關于吉利汽車到底能不能使用沃爾沃的技術,一直是衆說紛纭。很多人一口咬定,吉利收購的隻是商标使用權,不是技術使用權,實際上,知識産權談判是此次收購的核心,而吉利是可以完全使用沃爾沃原本的技術的,但是因為福特收購沃爾沃之後,福特和沃爾沃的技術很多都是共享的,這部分技術來自于福特,是以,這部分的技術,吉利是無法使用的。

當初豪擲27億收購沃爾沃被群嘲,如今12年過去,誰還敢嘲笑吉利?

比如說發動機産品,沃爾沃在被福特收購之後,都是采用福特母公司的發動機,缺少自己的發動機産品。不過好在沃爾沃還是有一定的技術積累的,在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吉利注資沃爾沃自主研發了Drive E系列發動機,此後就作為沃爾沃旗下車型搭載的主要發動機産品,近幾年,也開始搭載在了吉利車型上。

而沃爾沃一貫在主被動安全性方面,有着很強的技術積累,這是屬于沃爾沃自身的技術,是完全可以被吉利使用的。

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的十年,雙方實作了攜手共赢,沃爾沃中國市場的銷量從2010年的3萬輛左右,增長到2020年的16萬。而在全球市場,2020年,沃爾沃汽車全球銷量是十年前全球銷量的兩倍。而吉利汽車也從最開始粗制濫造、模仿山寨的小廠,慢慢成長為了自主品牌的銷量冠軍,旗下的領克、極氪等品牌,開始了自主品牌的高端化探索。

當初豪擲27億收購沃爾沃被群嘲,如今12年過去,誰還敢嘲笑吉利?

無論我們對于吉利這家國産汽車品牌觀感如何,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吉利對于沃爾沃的這次并購,是非常成功的,而且對于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都是有着巨大的裡程碑意義的,足以載入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史冊。這一場世紀豪賭,吉利和李書福都赢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