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冬奧會場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外形如巨龍 施工工藝最為複雜

北京冬奧會場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外形如巨龍 施工工藝最為複雜

圖說: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航拍圖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通訊員 蔡尚儒 趙安光 記者 裘穎瓊)在海拔2198米的小海坨山,由中國中冶旗下上海寶冶打造的北京冬奧會場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不僅是國内首條雪車雪橇賽道,也是本屆冬奧會設計難度最高、施工難度最大、施工工藝最為複雜的建立比賽場館之一。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是國内唯一一條雪車雪橇賽道,也是全球第十七條、亞洲第三條符合奧運競賽标準的賽道。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它将承擔雪車、鋼架雪車、雪橇三個項目的全部比賽内容。由于外形仿如一條盤旋在山脈頂部的巨龍,于是北京冬奧組委也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雪遊龍”。

上海寶冶項目負責人介紹,因為項目專業性強、場地要求嚴苛,同時大陸在冰雪運動方面的普及及發展水準與歐美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在相應的冬奧場館建造方面的經驗基本為零,核心的建造技術、材料及經驗均被歐美國家所壟斷,這意味着該項目建設的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制冰溫度曆經千餘次反複調試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有獨具特色的360度回旋彎,賽道最高滑行時速可達134.4公裡/時。特殊的建設需求,開啟了多個國内“首創”。異形扭曲賽道結構表面平整誤差要控制在1毫米以内,研發人員大膽創新,首次将噴射混凝土用于主體結構。為建設這條全長1975米、三維扭曲、能夠承受凍融循環400餘次的混凝土賽道,項目團隊曆盡千辛萬苦自主研發了全新的混凝土材料,自主培養國内首支混凝土噴射手,以毫米級高精度確定賽道一次性澆築成功。

雪車雪橇賽道設計複雜,空間曲率變化繁多,是以對賽道的制冰、修冰精度要求極高。賽道正式制冰開始前,項目部結合各方回報及現場實際情況,通過氨液節流及時對制冰溫度進行調整,以适應環境溫度。在通過千餘次的嘗試後,項目團隊終于找到了制冰溫度與外界溫度的“搭配”,制出速度和耐久性最好的冰,而且不宜使冰面産生凹痕。

賽道制冰需要制冰師采用專業的灑水器,将加熱後的純淨水水霧一層層均勻地噴灑在低溫混凝土表面,使水霧凝結固化成冰。遇到高牆彎段要沿高牆自上噴灑,使下面自然流水成冰。

冰道的形成必須保持連續噴水作業,否則将導緻濕潤的空氣當機在冰面形成霜層,而霜層會捕捉冰裡的空氣泡,當這些氣泡向外移動時會形成小凹痕,一個小小的凹痕就可能會對運動員的滑行軌迹造成影響,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最終,制冰團隊連續噴灑上百層極薄的水霧,使總面積7000平方米、厚度50毫米的冰道“渾然天成”。

北京冬奧會場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外形如巨龍 施工工藝最為複雜

圖說:施勞工員檢查冰面情況

冰面修補需保證一道成型

對于進出彎軌迹線路上,以及制冰效果差導緻冰脫落處,則考驗的是修冰師的手藝。修冰師将最優質的補冰材料天然雪和水充分拌均勻後,經過過濾,采用專用修冰工具進行補冰。

冰面精加工是最後一道工序,其精準度直接影響冰道的平滑度和感觀品質。修冰師首先用手觸摸冰面,感受其平整度。對于不平整的地方,将提前準備好的沙冰在不平整的部位鋪開,采用自主研發的定制化修冰工具将空間曲率不斷變化的冰道進行修整。這時要掌握好刮刀角度并保持力道,保證刮刀刀片穩定性,修冰成型面必須保證滑行軌迹一道成型。待冰面成形後,對冰面進行灑水養護。

據悉,自2018年承建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項目以來,上海寶冶項目團隊發揮全産業鍊多專業綜合實力,經過大量的科技研發,精确攻克多項賽道技術難題,形成賽道成套自有施工技術,成功研制完成高強度、高性能的賽道專用噴射混凝土,實作了國人自行完成噴射任務的目标,填補了國内空白;采用氨制冷系統和賽道制冰修冰技術,自行組建國内首支雪車雪橇賽道制冰師團隊,開啟國内首創。

該項目參與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課題,形成了5項賽道技術标準及驗收标準,完全符合賽道國際認證要求,實作了國内零的突破。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項目還屬于科創研發型項目,截至目前已申請專利131件(含發明專利57件),攬獲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