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破解“續航焦慮”,須打造“新能源車友好型社會”

破解“續航焦慮”,須打造“新能源車友好型社會”

□劉奕飛(重慶大學)

春節将至,開新能源汽車回家、出遊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然而,即使現在高速服務區的充電樁數量相較過去已經大幅增長,充電樁供需不平衡的狀況依然廣泛存在。此外,還存在着燃油車占位、充電樁布局不清晰等諸多問題。(1月25日 《南方都市報》)

當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如火如荼,歐洲多國甚至已經為未來禁售燃油車定下了時間表。中國政府自2010年起也積極迎接新能源汽車的浪潮,出台了新能源車補貼、免限号限牌等多項扶持政策。而中國企業中,除比亞迪、長城等進軍新能源的老牌車企外,還湧現出理想、蔚來等多家新能源造車新勢力。

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有着用車成本低、噪聲小等多項優點,但對于消費者而言,“續航焦慮”始終是選擇新能源車前最大的阻礙。目前,新能源車蓄電技術發展迅速,部分純電車型的續航裡程已經與燃油車不相上下,但消費者的“續航焦慮”卻并未得到足夠的緩解。一方面,充電樁的普及率相比加油站仍處于較低水準,導緻新能源車主出行必須對路線精心規劃,一旦電量不足,又找不到就近的充電樁,汽車就隻能陷入半路抛錨的窘境。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通常長達一個小時以上,一旦出現排隊,等待時間将會更加漫長。“充電一小時,排隊四小時”并不是戲言,去年國慶期間,車主在服務區為搶充電樁幾乎大打出手的“名場面”也仍曆曆在目。此外,部分高速服務區對于充電車位的劃分引導不夠清晰,新能源車主常常找不到充電樁位置,燃油車卻可能誤入占用充電車位。這些問題相結合,構成了新能源車主的“續航焦慮”,極大地影響了新能源車主的出行體驗。

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産業的未來趨勢,搶占新能源車市場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而在助力新能源車發展,引導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也應當重視新能源車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新能源車主的駕駛體驗。各地政府應與車企協力,盡快提升充電樁普及率,以比對節假日出行高峰時期的充電需求。同時,充電樁建設的思路不應隻局限在擴大安裝量,增加充電技術研究投入也是一條可行路徑。若能使充電樁充電速度加快,或是實作“一樁多充”,增加充電樁使用率,消費者的“續航焦慮”也可得到一定緩解。各地管理者也應更新思維,将新能源車充電需求納入規劃考量中,做好充電樁布局設計,完善引導辨別,從決策思維層面發力,幫助新能源車真正融入社會交通中。

要推動新能源車産業發展,就必須完善相關充電設施建設,打造“新能源車友好型社會”。隻有讓新能源車能夠随時充電,快速充電,安全充電,才能為消費者的“續航焦慮”打下“定心神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