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老外“就地過年” 非遺文化感受“東方美學”

上海老外“就地過年” 非遺文化感受“東方美學”

體驗皮影戲 湯彥俊 攝

(新春走基層)上海老外“就地過年” 非遺文化感受“東方美學”

中新網上海1月26日電 (高志苗)體驗皮影戲,包小籠饅頭、虎頭饅頭、眉毛酥,欣賞桃花塢年畫,嘗試中國書法……中國農曆新年漸近,來自亞美尼亞的Astrid生活中的年味也愈加濃厚。

“我現在對中國的每個節日都很期待。今年過年就在上海,準備和中國的家人一起聚,春節就是跟喜歡的人一起享受當下。”Astrid告訴中新網記者。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豫園股份聯合主辦的在滬外籍人士、港澳台胞、華僑華人新春遊園體驗活動近日在上海豫園商城舉行。在豫園品味海派文化、體驗非遺技藝、感受新春年味,感覺并實踐蘊含東方美學的中國生活方式。

上海老外“就地過年” 非遺文化感受“東方美學”

新春遊園體驗活動現場 湯彥俊 攝

以往都回南韓過年的洪原淑今年穿上南韓傳統服飾來到上海城隍廟感受年味。“我比較喜歡中國的文化,我是中醫師,中醫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今天來到城隍廟,這裡的年味很濃,很期待可以體驗下正宗的中國年。”

穿漢服、束好發、拿上折扇……美國人Alex在同僚的“遊說”下體驗了一把“穿越”。“剛開始覺得穿得有點怪,但走在豫園濃濃的年味下覺得還挺搭。來中國很多年,現在春節已經成了我的重要節日,過春節的時候我也會很開心。”

南翔饅頭店豫園店廚師長、第六代非遺傳承人遊玉敏,綠波廊酒樓副總經理王時佳親自“下廚”帶領體驗者制作小籠饅頭、虎頭饅頭、眉毛酥等點心。

南翔小籠饅頭以皮薄、餡豐、汁多、味鮮、形美聞名中國;眉毛酥則憑借精巧的制作工藝,成為滬上餐廳綠波廊經久不衰的招牌點心。為了迎接虎年新春,南翔饅頭店特别制作了虎頭饅頭,每一隻虎頭饅頭皆由點心師手工制作,透露出濃濃的年味,讓許多前來參與體驗活動的外籍家庭驚歎。

“他們在包的時候動作很快很專業,但你親自嘗試,就會發現非常難。體驗結束,覺得廚師某種意義上也是藝術家、運動員、表演者,因為要掌握非常多的細節和技巧才能做出這些。中國的飲食和中國的飲食文化都可以稱為一種藝術形式。”Astrid表示。

在豫園,不僅有上海本土的優秀品牌和海派文化,參與體驗的人士還能感受到來自中國各地的文化習俗和各地蘊含東方美學的生活方式。

晶瑩剔透的皮影戲是中國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依靠燈光的透射、表演者娴熟的操作技巧,配以抑揚頓挫的唱腔,演繹出一段段經典的中國故事;始于明代的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凝聚着江南民間靈氣,以精細、秀雅的藝術特色著稱于世,讓充滿着東方之美的生活方式躍然于紙上。

上海老外“就地過年” 非遺文化感受“東方美學”

嘗試包小籠包 湯彥俊 攝

吃美食、賞花燈、品香茗、觀非遺,洪原淑和家人已進入“中國年時間”。“我來自紹興的中國朋友寄來了散養的土雞,我們準備一起熬湯吃火鍋。與家人團聚的時刻都是讓人期待的。”

豫園商城中心廣場,一隻高約9米的生肖虎燈組立于山頭,眺望未來;九曲橋廣場,霧、光、影與九曲橋遙相呼應,展現“九曲廿肆”景觀,四個節氣納福燈組——立春吃春卷、雨水走三橋、驚蟄賞桃花、春分釀春酒,提煉了江南節氣習俗……Astrid結束非遺産體驗後又和朋友們開啟了遊園計劃。老字号融合國潮基因和濃厚的時尚底色,上海豫園的年味越來越濃了。(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