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南首例“機器人植入腦起搏器治療難治性癫痫”手術在省腦科醫院完成

湖南首例“機器人植入腦起搏器治療難治性癫痫”手術在省腦科醫院完成

手術現場。

紅網時刻1月26日訊(通訊員 楊文)1月25日,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在省内率先開展機器人植入腦起搏器(又名“顱内深部電刺激器”)治療難治性癫痫手術,機器人順利将兩根特制電極植入男子顱内預定位置,術後檢測實際植入位置與預設靶點精準重合。有了機器人的協助,醫生團隊能更高效更準确地制定實施手術計劃,大大提升了手術效率和準确性,這類手術具有微創、精準、安全、有效、可控、可逆等優勢,為頑固性癫痫患者帶來福音。

男子患癫痫20年,飽受身心煎熬

現年40歲的谷先生(化名)患癫痫20年。2001年讀大學二年級的他,在一次起床後被同學們圍住,大家問他為什麼晚上一邊喊叫一邊發抖,把同學們都吵醒了,是不是做噩夢了,而他自己卻全然無知。後來在一次與同學踢足球的過程中,他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兩眼上翻、口角流涎,被同學們送到醫院後,确診為癫痫。

從那以後,他的生活發生了巨變,父親帶着他四處求醫,為了防止意外傷害發生,他原本喜歡的體育運動不斷減少,朋友越來越少,性格也越來越孤僻。從2014年開始,他的病情不斷加重,藥物控制不理想,癫痫每個月發作兩三次。近幾年來不光飯碗、手機因為發病被摔爛、摔壞過,他的左側肋骨、右側肩胛骨、右側臉骨都被摔斷摔裂過,并且發病時還伴有大小便失禁。

40歲正值壯年,上有父母下有兩歲女兒,本應是家裡的頂梁柱,不能自謀生路養家糊口,卻還要年邁的父母關照。癫痫給他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導緻失眠、抑郁、情緒低落甚至自殺沖動,身體疾病和心理問題互相交織導緻惡性循環。近期因睡眠不足、焦慮抑郁誘發癫痫發作進一步增多,使他飽受煎熬、痛苦不堪。在得知能夠通過手術治療癫痫後,他和父親來到湖南省腦科醫院癫痫中心,想借助手術破解身心問題的惡性循環,改變現狀使生活走上正軌。

接受系統檢測,明确手術指征

在醫院癫痫中心,谷先生接受了一系列身心檢查,其中視訊腦電圖監測發現顱内多個區域異常放電,心理量表測量發現他患有中度抑郁。癫痫中心邀請醫院抑郁症診療中心會診,用藥物改善谷先生的睡眠和情緒問題,并于2021年12月24日先期開展了一台“全麻插管下機器人輔助顱内深部電極植入術”,為谷先生持續開展顱内電極腦電圖監測。癫痫中心主任盧軍介紹,因前期無法準确定位癫痫竈的位置,這次手術就是為了更精準地鎖定病竈,為後續治療打下基礎。術後一個月内共監測到癫痫發作6次,其中左側海馬起始3次,右側海馬起始3次。

因通過顱内電極腦電圖監測發現谷先生雙側颞葉内側及其他部位存在多竈性緻痫竈,無法行開顱手術完全切除緻痫竈。在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後,癫痫中心團隊為他制定了機器人植入腦起搏器手術計劃。

機器人引導,精準植入“電極”

1月25日,醫院神經外科黃紅星教授、癫痫中心主任盧軍帶領醫護團隊,按照預定計劃,在手術機器人引導下,成功将兩根特制電極埋藏在雙側顱内預設靶點。經CT對比植入位置與預設靶點精準重合後,手術團隊在谷先生右側胸口皮下植入電池,并與大腦電極相連,一套精密的“顱内電刺激系統”安裝完畢。經過縫合恢複後,這套将會成為谷先生身體的一部分。術後腦深部電刺激器阻抗檢測正常,拟于近期出院,三周左右開機。

黃紅星教授介紹,腦起搏器手術目前是治療頑固性癫痫、帕金森病、難治性強迫症等疾病的重要手段,通過将特制電極精準埋藏于大腦深部核團,體外程控設定電刺激參數,抑制病理性電活動,是改善臨床症狀的一種微創可逆可調節手術技術。

盧軍介紹,此次手術中,機器人充分發揮了它“智能”和“精準”相結合的優勢,術前避開顱腦内重要結構,提高手術安全性;術中準确定位,保證手術精度的同時,簡化手術過程,縮短手術時間,比起傳統依賴立體定向架構的手術不僅提升了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創傷和風險。

術後,通過電極的刺激,可以幫助谷先生不斷減少癫痫發作的次數,控制癫痫發作的症狀,改善他的情緒和認知,逐漸扭轉身體和心理狀況,形成良性循環,不斷提高生活品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