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傳統節日】小年|春節“彩排”,小年快樂!

【中國傳統節日】小年|春節“彩排”,小年快樂!
【中國傳統節日】小年|春節“彩排”,小年快樂!

今天是臘月二十四,也是我們南方的小年,至此,春節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這裡,小明祝大家小年快樂!

古時,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傳說這日是“竈王爺上天”之日,在北宋時,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節”,意為立春前後,年節之交。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貼窗花、祭竈等。

小年詩詞

小 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

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

鴉噪千山雪,鴻飛萬裡天。

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

祭 竈 詩

(宋)呂蒙正

一碗清湯詩一篇,竈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

祭 竈 詞

(宋)範成大

古傅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

婢子鬥争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複雲,

乞取利市歸來分。

祭竈詩詞之二——七絕篇

(宋)蘇轼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祭竈,隻雞鬥酒定膰吾。

祭竈與鄰曲散福

(宋)陸遊

已幸懸車示子孫,正須祭竈請比鄰。

歲時風俗相傳久,賓主歡娛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滿不羞貧。

問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頭樂社神?

小年美文

《北京的春節》

老舍(節選)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在舊社會裡,這天晚上家家祭竈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随着炮聲把竈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竈王上天。

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多少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有糖粘住竈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現在,還有賣糖的,但是隻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竈王的嘴了。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

《北平年景》

梁實秋(節選)

祭竈過後,年關在迩。家家忙着把錫香爐,錫蠟簽,錫果盤,錫茶托,從蛛網塵封的箱子裡取出來,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

宮燈,紗燈,牛角燈,一齊出籠。年貨也是要及早備辦的,這包括廚房裡用的幹貨,拜神祭祖用的蘋果幹果等等,屋裡供養的牡丹水仙,孩子們吃的粗細雜拌兒。

蜜供是早就在白雲觀訂制好了的,到時候用紙糊的大筐簍一碗一碗的裝着送上門來。家中大小,出出進進,如中風魔。主婦當然更有額外負擔,要給大家制備新衣新鞋新襪,盡管是布鞋布襪布大衫,總要上下一新。

《過去的年》

莫言(節選)

過了臘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辭竈日。我們那裡也把辭竈日叫做小年,過得比較認真。早飯和午飯還是平日裡的糙食,晚飯就是一頓餃子。為了等待這頓餃子,我早飯和午飯吃得很少。

那時候我的飯量大得實在是驚人,能吃多少個餃子就不說出來吓人了。辭竈是有儀式的,那就是在餃子出鍋時,先盛出兩碗供在竈台上,然後燒半刀黃表紙,把那張竈馬也一起焚燒。

焚燒完畢,将餃子湯淋一點在紙灰上,然後磕一個頭,就算祭竈完畢。這是最簡單的。比較富庶的人家,則要買來些關東糖供在竈前,其意大概是讓即将上天彙報工作的竈王爺嘗點甜頭,在上帝面前多說好話。也有人說是用關東糖粘住竈王爺的嘴。這種說法不近情理,你粘住了他的嘴,壞話固然是不能說了,但好話不也說不了了嘛!

如果說幸福是一種狀态,那麼期待成真便是一種幸福。

小年就是給期待着過年的人們一種“小确幸”。

家長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置辦年貨,聽聽他們的意見,也可以一起打掃家裡衛生,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讓我們一起充滿儀式感地迎接新年吧!

【中國傳統節日】小年|春節“彩排”,小年快樂!
【中國傳統節日】小年|春節“彩排”,小年快樂!

今日小年

願你和家人如意平安

關注我,讓我成為你的專屬小太陽吧

▌編輯:呂豔

▌稽核:肖麗香

▌來源:首都教育、中國教育報

版權聲明:本公衆号轉載的所有文章、圖檔等資料版權都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轉載目的在于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我們會第一時間删除或支付稿酬,謝謝。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

請點一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