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輿論傳播角度看:2021汽車圈的虛與實|修博士說

2021年,傳播生态進一步迅速進化,汽車品牌傳播也被裹挾着進入了全新的時代。汽車企業一面不知所措,一面挖空心思,試圖努力适應數字媒介語境下的資訊表達。但是這些品牌傳播以及活動的效果到底怎麼樣?閱聽人聽到、看到、接收到了什麼樣的汽車品牌資訊和企業及産品認知?最近車問網聯合四度傳播研究院,通過全網資料掃描,使用算法根據權重,總結出了2021年傳播指數最高的9大事件,基本上代表了——

2021大家真正看到的汽車圈

從輿論傳播角度看:2021汽車圈的虛與實|修博士說

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學博士修宇

修宇

01 2021年是汽車圈非常熱鬧的一年,發生了很多。紛繁複雜、聲量嘈雜的背後,到底哪些事件給大家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2021年,是汽車行業巨大變化的一年。這一年,汽車銷量終于止住了連續3年下降的頹勢;新能源汽車一騎絕塵,銷量同比增長了1.6倍;中國品牌汽車強勢反轉,占有率将近一半。當然不好的一面是,晶片短缺仍然困擾着整個汽車行業,部分品牌的汽車品質還是差強人意。無論是喜悅還是悲哀,這些都是汽車行業的真實寫照。

具體到汽車企業,更是千差萬别。最近四度傳播研究院通過全網資料掃描,使用算法根據權重算法,總結了2021年傳播指數最高的9件事,可以說基本代表了閱聽人眼裡的汽車圈。

02 這9大事件雖然看起來包羅萬象,但是實際上是可以在這些事件的内在因素中,找到一定規律的。

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可以從這些事件中看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比如,這幾個熱點事件中,涉及到汽車産品品質類的事件比較多:包括特斯拉車主車展維權、歐拉“換芯”惹衆怒、理想汽車座椅“水銀”之謎,都是跟汽車的品質強相關的事件,占了整體傳播指數的67%。

還有一類比較多的,是跟企業品牌有關的事件。例如王力宏代言英菲尼迪“翻車”、哪吒汽車請吳亦凡代言鬧劇、“不造車”的華為開始造車,這一類事件占了整個傳播指數的21%。

然後就是觀點引發的傳播事件,包括上汽董事長陳虹“靈魂論”引熱議、蔚來李斌公開怼全網燃油車等等,這些都是企業老大因為在公開場合發聲,被媒體關注,引發了傳播事件。這一類占了傳播指數的9%。

另外一類是涉及到企業上司人本身的,就是華晨汽車原董事長祁玉民被開除黨籍,占了傳播指數的2%。

03 可以看出,汽車品質方面的輿情,仍然是閱聽人的關注熱點。同時消費者因為汽車品質的行為會引發二次傳播,造成巨大影響。

首先看一下有關汽車品質的事件,這裡所謂的特斯拉車展維權事件,就是去年上海車展開幕當天,有一個女子身穿印有“刹車失靈”和特斯拉标志的T恤,站在特斯拉汽車展台維權,進而讓特斯拉陷入了輿論風波,至今仍然在持續發酵。這一事件全網聲量達到了57萬條,其中2021年4月20日當天就超過了11萬條,傳播指數接近了恐怖的1500。而且迅速“破圈”,從汽車行業的新聞,演變成了社會化事件。是以傳播周期較長,聲量遍布各大媒介平台。

從輿論傳播角度看:2021汽車圈的虛與實|修博士說

除了這個事件,歐拉“換芯”、理想汽車座椅“水銀”之謎,這些事件占傳播指數比例比較大的,都是跟汽車的品質強相關的事件。這說明汽車品質仍然是消費者最關注的話題,往往相關的話題能夠引發大量的關注和互動。

從輿論傳播角度看:2021汽車圈的虛與實|修博士說

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已經十幾年了,但是汽車的品質問題仍然還是比較突出的。2021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釋出汽車相關召回159次,涉及車輛870多萬輛,召回總量比2020年上漲了接近30%,數量高居不下。

同時還可以看出,面對這些汽車品質問題,消費者采取的往往仍然是比較激烈的維權方式,比如通過在車展上的對抗,比如通過律師訴訟還有通過媒體曝光等等,也說明了維權意識還沒有走上正軌。實際上有很多其他有效而溫和的方式可以維權。

04 汽車品牌在選擇代言人的時候需要非常謹慎,雖然短時間内有可能提高了知名度,但是一旦出現負面輿情,對品牌的損傷往往是長期而且難以挽回的。

去年汽車品牌代言方面的輿情也比較多,包括王力宏代言英菲尼迪“翻車”、哪吒汽車請吳亦凡代言鬧劇,占了傳播指數總量的20%,比例非常大。

這兩個事件雖然都跟代言人有關,但是又不太一樣。

從輿論傳播角度看:2021汽車圈的虛與實|修博士說

王力宏從官宣代言英菲尼迪到被終止合作,隻用了35個小時,被稱為“日抛型代言”,原因是王力宏的人設崩塌。這個事件傳播指數高達600多,也是比較罕見的,全網聲量16萬多條。本來英菲尼迪上市平平無奇,結果借勢火了一把,僅微網誌端單日聲量就高達8萬多條。這個事件的傳播特點是持續時間短,消退快。

從輿論傳播角度看:2021汽車圈的虛與實|修博士說

哪吒汽車的前因後果是,一張網傳的哪吒工作群聊截圖,爆出想要讓道德水準低下的吳亦凡代言哪吒汽車。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是以很多人深度懷疑哪吒汽車是碰瓷營銷。

這也是借勢營銷的一個典型案例,但是哪吒想用負面資訊達到擴大宣傳的目的,本身就是個錯誤。而且這個“瓜”顯然有點大,哪吒有點吃不消。

這兩個事件,汽車品牌雖然确實提高了知名度,但是實際上從長遠來看,對汽車品牌的影響是負面居多的。

05這些産生巨大聲量的輿情事件,給汽車企業以及品牌的傳播帶來的啟示。

從這9個事件看,我們發現都是偏負面的資訊,這是符合傳播規律的。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新聞的定義本身也是“狗咬人不是新聞,而人咬狗才是。”事實上,傳播形勢的變化,更加進一步激發了人們獵奇的本性。

這跟企業品牌的傳播顯然是相悖的,品牌想傳播的肯定都是好的、正面的。

但是分析一下這9大事件的傳播資料,汽車品牌的傳播還是有規律可以遵循的。比如從資訊傳播的平台來看,用戶端和微網誌的聲量,都占了60%以上。是以在做傳播的時候,這些是需要重視的。

從輿論傳播角度看:2021汽車圈的虛與實|修博士說

當然,抖音、微信視訊這樣的短視訊平台也不容忽視,因為很多事件都是通過短視訊引爆的。

我們注意到,很多人搞不清楚抖音和快手,以及微信和微網誌的差別。其實抖音做的是内容,快手做的是關系。同樣微網誌強調的是内容,雖然是“弱關系”,卻形成了強大的吸引關注和議題的設定能力;微信,具有非常強的關系,成了基于強關系的社會價值傳播重要陣地。品牌傳播的時候,這些新媒體的特點,是可以差別對待的。

而從資訊傳播聲量區域分布來看,北京、上海和廣州還是最大的,這些區域的閱聽人也需要重點關注。

06這一段時間,整個的媒體形勢發生了特别大的變化,在這種形勢之下,汽車企業應該怎麼做傳播?

最近的媒體傳播形勢變化非常大:首先在新媒體時代,個體話語權增強,他們不再隻是聆聽者,他們也可以對品牌觀察和議論。實際上資訊本身,加上閱聽人對資訊的回報,形成了所謂的“後真相時代”。

這樣的形勢下,傳統的說教式傳播,已經失去意義。品牌應該在立場、态度和情緒方面,與閱聽人實作情感共振、關系認同,這才是傳播的溝通之道。

還有一點,傳統媒介時代最典型的傳播模式是“一對多”以及“點對面”的大衆傳播模式;而網際網路時代最大的傳播特點是“一對一”、“點對點”的場景式傳播。人們不可能接受全部的海量的資訊,反而造成了資訊繭房和資訊孤島的出現。人們因為愛好、興趣等原因出現了大量的圈層。

從輿論傳播角度看:2021汽車圈的虛與實|修博士說

品牌的傳播必須要擊穿這些圈層,才能有效觸達。面對圈層,好的内容,應該從圈層本質出發,基于品牌的特性,目标是影響圈層文化,傳播品牌正面聲音。品牌形象如何傳播?圈層文化為品牌建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品牌應該通過在不同圈層傳播不同的内容,讓形象變得更加立體。

(本文根據修宇博士作為嘉賓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對話車生活》采訪錄音整理,文中部分有改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