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毫無懸念地,吉利連續五年摘得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冠軍,但是資本市場的枷鎖,何時才能破除?
2021年最後一個月,浙江甯波和陝西西安相繼爆發疫情,給中國民營車企吉利汽車帶來了不小的麻煩。該公司旗下有兩個重要生産基地位于這兩座城市,生産制造和物流受到影響。
引人注意的是,吉利品牌熱銷車型星越L,高端品牌領克旗艦SUV車型——領克09,終端都出現了一車難求的景象。據汽車K線了解,這兩款車需要等待較長時間才能提到車。
根據上市公司的公告顯示,去年12月,吉利汽車(含領克)銷量為15.87萬輛,同比增長3%,環比11月增長17%,這一數字被加上皮卡闆塊的長城汽車超過。
不過,從總量上來看,2021年吉利汽車銷量為132.8萬輛,同比微增1%,依然是中國品牌乘用車的銷量冠軍,且力壓上汽大衆,首次進入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排名TOP3,僅以不到4000輛的差距,位列上汽通用之後排在第三。
2022年,吉利汽車銷量目标鎖定165萬輛。
不過,受供應鍊和産能影響,資本市場可能擔憂吉利汽車銷量業績。去年12月初有一波小反彈之後,吉利汽車股價總體呈現震蕩下探态勢,并于1月25日創出近半年低點17.8港元/股,截至1月25日收盤,吉利汽車股價報收18.02港元/股。
在外界看來,吉利汽車增速乏力,已連續兩三年銷量沒有實作高速增長,正在被後面的長城汽車和比亞迪快速追上;并且在資本市場最關注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也乏善可陳。
難道真的如此嗎?一直強調企業“練内功”的李書福,什麼時候開始發力?
2021年,和大部分汽車公司遭遇相似,疫情與晶片供應不時找麻煩,吉利汽車作為全球汽車産業的一份子,無法幸免。在這個過程中,做強“三分之一”則成為吉利汽車的戰略重點。
正如李書福所言,為了不讓别人說他厚此薄彼,他已經多年沒有出來給旗下汽車品牌站台打氣,但是對于星越L,時隔五年的“複出”,足以顯示出李書福對星越L的重視,以及星越L對吉利汽車的戰略意義。
2021年12月,“中國星”系列聯手為吉利汽車貢獻2.93萬輛,全年銷量超過21萬輛,進一步提升了吉利品牌的溢價和産品競争力,站穩了腳跟。
通過重新梳理品牌矩陣,吉利品牌目前構成了中國星系列為首的高端系列,帝豪和博越兩大家族組成的基盤陣容,以及缤系列和其他産品。
目前,吉利汽車還在脫胎換骨的過程中,過去占吉利銷量份額較大,如遠景家族等低端入門系列車型,基本上告别曆史舞台,這讓吉利汽車損失了不少資料。可這也是吉利汽車進入“4.0時代”不可避免的。
迎來第四代帝豪後,2021年12月,帝豪單月銷量達到2.78萬輛,在12月轎車零售銷量排行榜已經升至第7位,同比增長13.4%,顯示出較強競争力;去年全年,帝豪銷量為20.91萬輛,降幅為9.7%,但總體來看,局勢向好。
和星越L一樣,由于也在陝西制造生産,且處于新老車型換代,博越12月銷量僅為1.44萬輛,同比降幅較大;去年全年,博越銷量為19.15萬輛,同比降9%。
筆者認為,雖然兩款基盤車型去年銷量有所減少,但迎來換代之後,在市場上仍有再戰之力。尤其是第四代帝豪,采用BMA構架後競争力顯著增強。
再回過頭來看吉利汽車旗下高端品牌領克,去年12月銷量為2.58萬輛,2021累計銷量為22.05萬輛,同比增長26%;品牌創立以來累計銷量突破60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領克産品平均售價達到15.8萬元,而伴随一車難求的領克09加入,領克品牌将給中國汽車品牌創造更多驚喜。
通過簡單計算不難發現,中國星高端系列與高端品牌領克,2021年總計銷售43萬輛,占比吉利汽車整體銷量約三分之一(32.4%)。這個數字在中國汽車品牌,乃至合資車企中(豪華品牌除外),高端車型比例已經算非常高。
汽車K線認為,除了高端矩陣的收獲,其實吉利汽車2021在新能源領域也進行了調整,算是有所突破——高端純電品牌極氪首款車型問世,去年傳遞量超過6000輛;幾何品牌去年也實作了單月萬輛的突破。
吉利汽車集團進階副總裁林傑去年就表示,面對市場和政策變化,幾何品牌要回歸私人消費市場,從去年12月吉利新能源與電氣化車型銷量達1.88萬輛,全年銷量破10萬輛來看,吉利汽車在新能源領域正加緊追上來。
2022年,即便面對消費者和産品端的問題,極氪品牌仍将挑戰全年7萬輛目标,而根據吉利相關人士透露,幾何品牌的2022,同樣值得期待。
在筆者看來,最讓人期待的,還是技術領域,在“雷神動力”的加持下,2022将是吉利汽車混合動力汽車(HEV)大發展元年。
除了國内8分多鐘預售被搶光的星越L雷神智擎Hi·X,還有1月21日,吉利汽車釋出公告,吉利控股與雷諾于當日簽署架構協定,面向南韓市場推出全新車型系列,最初将專注于南韓等核心快速增長市場,開發和銷售內燃機和混合動力汽車。
是以,如果說“蔚小理”是新能源汽車1.0時代的代表和領跑者,那麼在2.0時代,傳統汽車公司紛紛求變發力,同樣不容小觑。而吉利汽車能否依托産品矩陣革新、新能源多點開花,以及優秀的出口業績……撬開上市公司的市值枷鎖,就像五年再度露面的汽車狂人,讓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