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味漸濃,年意更暖。

人間逢小年,所求皆如願。

小年,通常指掃塵、祭竈的日子,被視為“忙年”的開始。由于南北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掃塵、祭竈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傳統。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區也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年味漸濃,年意更暖。

在清朝中期之前,北方的祭竈日也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北方人都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如《清嘉錄》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竈》說:“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竈。”《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中也說:“乾隆一朝,每年臘月二十四晚上,祀竈神于坤甯宮。”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竈王爺也給拜了,是以,上行下效,北方地區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年味漸濃,年意更暖。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竈日,又稱“小年”。民間祭竈,源于古人拜火習俗。如《釋名》中說:“竈,造也,創食物也。”竈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竈神信仰是民間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據大陸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志《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竈,謂竈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範成大所作的《祭竈詩》:“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複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年味漸濃,年意更暖。

祭竈,是小年這天重要的活動。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四,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三。竈神的職責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祭竈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曆史了,竈神信仰是大陸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舊時,差不多家家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竈君司命”,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竈王龛大都設在竈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竈王爺的神像。沒有竈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貼在牆上。

掃塵土,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從二十四開始一直到除夕,大陸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境,清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闾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幹幹淨淨迎新春的氣氛。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過了小年,離春節隻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

年味漸濃,年意更暖。

小年到,短信叫;萬事順,心歡笑;健康來,平安到;福祿至,财籠罩;好運滿,溫情繞;全如願,吉星照。祝你小年快樂!小年夜,炮竹響,大掃除,去塵土,祭竈王,吃竈糖,竈王升天,言好事,降吉祥!小年到來短信祝福問聲好,好運最先來報到,幸福生活跟你跑,事業大發步步高,日子開心處處妙,快樂心情伴你笑。串起火紅的中國結;挂起吉慶的紅燈籠;燃起響亮的長鞭炮;發送真摯的短信;傳遞誠心的問候:小年到了,祝大家快快樂樂過新年!

編輯 | 王家齊

圖文 | 網 絡

稽核 | 王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