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玩的本質是學習,應該怎麼玩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習。可能很多家長并不太認可這個标題,為什麼玩兒跟學習才能扯到一塊兒了。本來就是相反的兩個事兒嘛,

但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一種孩子,他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平時吊兒啷當上課不認真聽講,有的時候作業都不寫,但是考試的成績卻能夠名列前茅。你有沒有發現這類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都非常的會玩。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可能有些家長會說,人家的孩子智商高,是以人家咋學都考得好,智商對學習肯定是有影響的。但在智商相同的情況下,以不同的心态去學習,也會産生天壤之别。

那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得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樣又輕松又會玩學的又好呢?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一、我們要做到能夠鼓勵孩子做出一些恰當的玩耍

首先我們得從觀念裡面認識到,玩兒能夠促進學習。否則你一看到他玩你火就來了,你就控制不住。其次我們還要厘清楚怎樣的玩兒,才是促進他學習的。這裡我插一句,玩電子産品,比如說手機電腦遊戲,這個并不是有益的玩,這個對孩子來說絕對是弊大于利的。這個也是我不鼓勵的,

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玩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反思過我們人類的絕大部分習慣和行為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千百萬年進化得來的。我們現在如果能把某個習慣還保留下來,一定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而玩耍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很浪費時間又浪費體力的。在食物匮乏了千百萬年進化的過程當中,人類竟然可以儲存下來這麼奢侈的一個習慣。孩子剛一出生下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觀察所有的事物,孩子再大點兒的時候,就開始觸摸各種事物,然後捏捏他,扔扔他看摔到地上會有什麼聲音,捏起來是什麼感覺的,再用嘴巴咬一咬。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就會去嘗試很多以前沒做過的事情,看起來毫無目的。我們把它稱作玩,但事實上整個我前面提到的這些事情都是他在探索世界。

大家都知道大陸的月球車已經在月球上登陸了吧。那這個月球車到達月球上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兒是什麼?你知道嗎?就是先要掃描周圍的環境,然後采樣那個土壤,這些都是先了解環境,了解環境的目的是什麼呢?你隻有了解了它,你才能開發它,才能應用它。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那我們在解題的時候是怎麼樣順序呢?是不是也是先讀題再解題?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的各種新鮮事物進行了解的過程,就是在讀題的過程。而我們所面臨的這個問題是一個無限龐大的問題。你了解的已知條件越多,你得到的結果就越有可能接近正确答案。

為什麼我們在玩的時候總是非常開心的呢?因為做這種事情對我們進化是有益的。假設遠古時代有這麼一個家族,他們家的基因使他們在玩耍的時候感覺到很痛苦,那麼他還會不會多玩呢?他就不會多玩了,那他不玩耍了,他就失去了對這個環境了解的機會,那他就适應不了環境。是以久而久之,這個家族就滅亡了。

是以最後活下來的一定是喜歡通過玩兒來了解這個環境的家族。而且事實上已經有科學家對此展開了研究。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我念一段園丁與木匠裡面的原文,“他們發現,相比那些童年有玩耍經曆的老鼠而言,成年後幼時缺乏玩耍的老鼠跟其它老鼠相處有困難,它們的困難對我們很有啟發。它們知道如何進攻,如何防守,也知道如何向其他老鼠示好,如何撤退。但它們不懂得見機形式,無論是在打架還是在獻殷勤,它們都無法像那些幼時玩耍過的老鼠一樣,做出迅速靈活的反應。它們可以像蜜蜂一樣蟄人,但它們無法像蝴蝶一樣跳舞”。這話說的多漂亮,可以像蜜蜂一樣蟄人,卻不能像蝴蝶一樣跳舞。

你想想這個像什麼,這句話讓我想起來了,那些平時不會玩非常聽話的孩子,他們隻會按照老師講的那些方法去生搬硬套,而不會在考試的時候随機應變。也就是不會像蝴蝶一樣跳舞。而對于工作以後的人來說呢,那些在一個固定的崗位上做着一成不變的工作,一眼能看到自己十年後的樣子的人,他們。就是會像蜜蜂一樣蟄人。而那些不斷超越自我,不斷挑戰自己能力極限,在事業上蒸蒸日上的人,他們正在像蝴蝶一樣跳舞。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而事實上,科學家又發現,玩耍能使人類的前額葉分泌一種類似于膽堿的腦皮質。這種腦皮質會使你的大腦更具有可塑性,甚至在成年之後經曆了很大的一件事情之後也會發生改變。

相反,那些童年缺少玩耍的孩子,因為大腦的前額葉缺乏這種腦皮質的刺激,變得更加僵化。成年之後再想進步,再想學習就變得十分困難。而事實上,這種差別都不需要等到他成年,在高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顯現出來。

現在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應該明白為什麼玩兒能夠促進學習了吧,現在我要做的就是告訴大家怎樣玩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孩子學習。在說這個要點之前,我必須強調一下,無論你的孩子現在多大了,甚至包括你自己,隻要現在學會玩,你的思維都會變得更加靈活。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第一點就是不要墨守成規,最好不要像教材一樣有繼定的規則。

我舉個例子,假如今天你在家裡正準備跟孩子一起做菜,你打算教他一道魚香肉絲,講究酸辣甜鹹鮮。你們可以按照菜單一點不差的把這個菜做完。那如果你的孩子在做的過程當中說,媽媽我喜歡吃這個咖喱,我想放點咖喱行不行?多放點兒這個老幹媽行不行?這個時候你可能就會說了,你看菜單上寫了嗎?不要瞎放啊,放完了是一種怪味。

你這個做法呢可能更有利于孩子在今天把這個魚香肉絲做的更可口或者說更标準,但卻讓孩子喪失了一個嘗試探索的機會。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們的思維跟孩子的差別在哪兒?我們更看重的是達到目的,而孩子更看重的是給我探索的機會。結果是什麼呢?我們的做法更有利于完成任務,而孩子的做法更有利于自我培養。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最近幾年,國内非常流行stem 的科學小玩具,它的含義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就是把這幾門學科的知識融合到玩具當中去玩兒。本來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意,

但我上淘寶搜了一些這類玩具之後,我就感到很遺憾。因為我發現所有的這類玩具都是買來之後,它有一套固定的圖紙,固定的玩法,一定按照這個固定的規則去玩。我就覺得這種玩具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設計能力。

而我又去了國外的電商網站,看了他們賣這種stem玩具的方式。我驚奇的發現,他們果然跟我想的一樣,這種帶有固定圖紙,有固定玩法的玩具,是專門為中國市場而量身定做的。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因為中國父母喜歡這種,我不管你學到什麼東西,我希望我看到一個結果。這是中國父母的心态,而國外的父母的心态是我不一定看到結果。我隻要你在過程當中動腦思考,是以我看到他們的這種玩具是大量的賣配件,幾乎沒有看到固定的玩法和帶有固定圖紙的東西。

是以他們的教育理念跟我們的教育理念不一樣,導緻的結果自然不一樣。

大家總是覺得美國的教育比我們的教育好,但是人家的優點就擺在這兒,你去學了嗎?是以我更傾向于給孩子買樂高的散件,而不是給他買這種帶圖紙的,因為圖紙就是限制他思維的一個東西,隻有離開圖紙,他才能夠按照自己的思維,自己的設計去拼裝出自己喜歡的東西來,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給我印象更深刻的是,有一回我帶孩子去一個遊樂園玩玩具。我看見一個爸爸帶着他的女兒在那裡玩一個蓋房子的玩具,女兒在那裡擺一塊,爸爸就瞅一眼圖紙對照一下,稍微有點不同了,爸爸馬上就大聲呵斥,孩子戰戰兢兢的把那塊闆子就拿回來了,感覺孩子根本就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完成爸爸交給的作業。

這個孩子我問了一下,是上國小,如果這樣下去,這個孩子将來到了初高中,數理化一定學的不好,而且非常累。而且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可能還會使她進入抑郁狀态,即使不這樣。也很可能把它貼上一個差生的标簽。

父母到那個時候又可能埋怨孩子不努力學習或者怨天尤人的時候,我孩子咋這麼笨呢?其實都是父母親手造成的。其實孩子聰明不聰明,更多的不是在出生之前,而是在出生之後你怎麼培養他?我相信還有很多家長是這樣陪孩子玩的,太悲催了。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當然我們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看圖紙,關鍵是你對圖紙的态度是怎樣的,你是把它當成聖旨,還是把它當成一個參考而已。我們不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生産線的勞工吧,我們肯定是希望他先從模仿再到創新。但如果孩子在模仿的時候,把這個當成聖旨一樣膜拜,他将來就不敢去超越這個聖旨。

還有比按照圖紙的方式去搭建玩具更好的玩法,就是你拿現實當中的沒有準備好的材料來加工成你想要的樣子。就比如說我小的時候經常用一些包裝盒啊、泡沫啊、紙箱子這些。做船啊、做汽車、做飛機,這些玩具的原樣就是我在畫報上或者在現實生活當中見到的這些交通工具,圖紙呢?就在我的腦子裡面,我先要想象這個東西去怎麼設計,需要什麼材料。然後我根據現有的材料來分析一下能不能滿足我的要求,這一步叫制定可行性方案。

然後再去加工材料,最後動手把它拼接出來。是以整個設計圖紙,可行性方案的确定,包括加工出來全部由我一個人完成。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是以我現在的想象能力和構思能力是特别強的。我想出來的那個東西基本上百分之八九十就是可行的。到了現實以後,需要改進的地方是非常少的,這就是培養抽象能力的過程。

而你在初高中計算實體化學題目的時候,用到的就是你的這種抽象思維能力。因為那些斜面小球是現實當中沒有的,全靠你腦子當中的那個動态的圖紙。

說到這裡啊,可能有的家長覺得我的孩子已經這麼大了,還會玩這些玩具嗎?我告訴你,國外的成年人都在玩,你能玩到什麼年紀,你的進步就會持續到什麼年紀。活到老玩到老、活到老學到老,以上說的是玩耍的第一個原則。

那麼第二個原則就是如果你希望他能夠探索什麼東西,或者對什麼東西突然感興趣的話,你可以假裝不小心發現了這個秘密,但不要讓他感覺你之前對這個東西就很了解。你把探索的機會留給孩子。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我再舉個例子,有一次在朋友家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天,剛好孩子在旁邊。我看見他家客廳裡放了個三棱鏡,我就想要引導這個孩子主動去探索三棱鏡的奧秘。

于是我就說陽光太刺眼了,要不咱把窗簾拉上點看電視舒服。然後我在拉這個窗簾的時候,我故意留了點縫兒,一縷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射進客廳。然後我就一邊把玩這個三棱鏡,一邊看電視,我假裝剛好無意的是這縷陽光射過三棱鏡。這個時候我要假裝很驚訝的發現,對面的白牆上有一道彩虹。

這時候孩子就成功的被我吸引了注意力,然後他就把這個三棱鏡拿過去仔細端詳,然後這麼玩兒,那麼玩弄了半天。但相反,如果我把這個三棱鏡拿過來,就像一個老師一樣告訴他我今天要給你講色散的原理,估計這個孩子對這個東西也不會有那麼大興趣。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科學家也做過類似的實驗,也确實證明了我這一觀點。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因為你這樣做是假裝你無意發現了這個東西,那也就說明你知道的并不比孩子多。他會覺得如果現在我探索一下,發現更多的規律的話,我就會比你知道的多了。

相反你什麼都知道了。我即使探索出來也不能顯示我有多厲害,那我還有什麼興趣呢?而我們使用教孩子的這種方式,本身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孩子會想哦,你教我,說明你比我強,我不願意承認你比我強。

是以我就不跟你學了,是以他興趣也會下降。是以我們經常說要熏陶孩子,什麼叫熏陶,就是你知道,但是你沒有強迫讓他也跟你學。這個時候他更有可能願意主動跟你學。

家庭教育:怎樣的玩耍才能促進孩子學習

以上我說的是如何陪孩子玩,這裡面再總結一下,

第一,我們不要太強勢去做那個制定規則的人,規則可以兩個人一起商量,就那個做菜的事兒,一定要按照原來的方式去做嗎?魚香肉絲這道菜也是想當年某個廚師發明的呀,那我為什麼就不能重新發明一個呢?

第二,在玩的過程當中,盡量跟孩子保持資訊對等,即使你的資訊有優勢,你也不能利用你的資訊去碾壓孩子。當然我要提一嘴電子遊戲絕對不是我說的這種有效的玩耍。當然最重要的不是玩什麼,而是以什麼樣的心态去玩。聯考和事業,看起來是很枯燥的事情。但事實上,如果你用對了心态,你也能夠輕松的取得遠超預期的結果。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以玩的心态來看這篇文章,不要嚴格的按照我講的這個方法去給孩子玩。因為那樣子又不是玩兒了,而是在完成一個任務。是以我希望大家能夠舉一反三。

那麼今天也給大家留個小作業,當然我希望你不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第一個問題就是你要思考一下你的孩子有沒有足夠而有效的玩耍。第二,如果沒有的話,你将為他尋找哪些有效的玩耍呢?你又将用怎樣的方式去引導他對這些東西感興趣呢?

大家可以把對這幾個問題的回答和這篇文章一起發到你的朋友圈,并把你引導孩子玩這些東西的結果在評論區分享一下你的成就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