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文讀懂折疊屏

一文讀懂折疊屏

新眸手機3C組作品

作者|葉靜

編輯|桑明強

對着折疊屏手機我時常會有一種錯覺:這是不是翻蓋手機的一次文藝複興。

2018年,柔宇FlexPai打響了折疊手機的第一槍。在随後的巴展上,人們在讨論人工智能與倫理時,将折疊屏手機視為這個時代智能終端裝置的最終幻想,緊接着,三星推出了Galaxy Fold、華為釋出Mate X,一時間,大量的資本和玩家湧入,各方玩家沉浸于對折疊屏手機的研究,2019年,也被稱作是折疊屏元年。

就目前來看,雖然近兩年折疊屏處于風口浪尖,但國内有聲量的玩家并不多,華為、小米、OPPO、榮耀四方勢力割據一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預計:去年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約為900萬部,預計到2025年出貨攀升至5340部,相較于去年全球智能手機13.8億部的大盤,折疊屏手機在出貨量上還不止一提。

問題出在供應端。

剛推出的OPPO Find N和Magic V,一經發售就長期處于售罄狀态,線上和線下都要提前預約,新款折疊屏手機也被定義為“稀缺資源”,設定了會員門檻以限制購買。一些非官方店甚至做起了黃牛生意,代購、代搶,标價高于定價2000以上,坊間戲稱:購買折疊屏手機等同于投資理财産品。種種怪象,無不指向折疊屏手機供需兩難的境地。為此,這篇文章我們将主要探讨:

複盤折疊屏的發展史;

折疊屏為何難商業化?

我們真的需要折疊屏嗎?

01

前世今生

1973年,在紐約第六大道,馬丁·庫帕撥打了史上第一個無線電話(摩托羅拉DynaTAC)。

人們的通信方式就此颠覆。十年之後,Moto8000X“大哥大”面世,作為最早的消費級無線通話裝置,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價格幾千英鎊,被人們當作是身份的象征。21世紀之前,手機一直被當成奢侈品的存在,直至進入諾基亞時代,銷量開始以億計,手機才開始平民化,直闆、翻蓋、滑蓋各類形态開始出現。

2007年,初代iphone讓“觸屏+直闆”成了主流。随着處理器、攝像頭、記憶體疊代已趨近瓶頸,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螢幕,但問題是,智能手機在尺寸和便攜上已接近極限,主流旗艦機種的螢幕比大約在80%-95%。也是在2017年,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出現了首次下滑,行業進入存量時代,折疊屏的出現,就像一場及時雨。

2019年,當人們在巴展上讨論“5G覆寫之後,使用者需求的終端會是什麼樣”話題時,華為的MateX在會場上收到了國内外超乎預料的關注度,彼時正值美國制裁華為初期,對于折疊屏手機,華為當時并沒有想着量産,但科技感十足的外觀和複雜的技術,讓折疊屏手機秀足了肌肉。

市場的火熱間接改變了華為的想法,一直到正式預售之前,研發團隊及供應鍊廠商才将實作量産擺在了首要位置。而且,制約大批量産出的難題也延續至今:生産端的供應鍊、軟硬體技術、良品率低以及居高不下的成本和售價。

關于折疊屏手機的争議從未停止,這從它首次量産就有迹可循:2019年2月三星釋出的Galxy Fold因螢幕、鉸鍊、系統方面出現的硬傷将第一波Fold勸退。同年更新後重新上市,但脆弱的螢幕、折痕、半斤重量、不成熟的系統生态讓使用者頻頻诟病。這一點,從折疊屏手機在智能手機市場0.07%左右的占有率可以看出。

5G的熱度,一定程度上把折疊屏手機再度推向風口。如果把目光放在最近釋出的幾款折疊手機上,我們可以觀察到,三星出貨量最高,但國内銷量熱度遠不及國産品牌,抛開技術層面的疊新仍舊不成熟不說,物以稀為貴,折疊屏手機很大一部分熱度,來源對國産品牌的情懷以及市場的哄擡。

02

止于屬性

目前折疊屏的類型可分為三種:内折疊、外折疊以及上下折和雙折疊。

采用内折式的折疊手機,如果要螢幕比對機身,直接的彎折将導緻直接的碎裂,是以,手機折疊總是考慮讓機身去比對螢幕。Galaxy fold給出的方案是利用滑軌,通過類似門與門框讓螢幕間轉軸增加一條滑動軌道,打開螢幕的同時轉軸改變位置,給螢幕留足了彎曲的空間。但螢幕結構的複雜性注定消除不了折痕。初代的Galaxy fold和小米mix fold就是因為鉸鍊在展平時用卡扣固定,開合手感也很差。

外折,顧名思義把螢幕外折裸露在外,整個機身作為U型結構外側。螢幕向外折疊,機身背面受到一個擠壓力,而轉軸同時進行轉動,将原本的剛性轉軸結構變成可随意轉動的精密齒輪,通過齒輪把擠壓力轉移到轉軸結構裡。外折的确解決了内屏合不攏的問題,但大尺寸的脆弱螢幕,不能套殼不能貼膜,彎折處的螢幕更加脆弱,并且,這種方案需要精度更高的鉸鍊給到螢幕足夠的支撐,耗費的成本直接高于初代8倍。

無論是内折和外折,都存在明顯的使用難題。

核心難點在于:柔性屏、鉸鍊技術和适配。雖然經曆數年機型疊代,折疊屏手機已經能夠提供較為完整的使用體驗,但以上問題依舊沒有被完美解決。始于外形、止于産品性能,在折疊手機的選擇上,使用者也都各有偏向。

根據田野調查,一線及新一線30歲以上人群對橫向折疊手機的關注度更高,縱向折疊手機因外觀時尚便捷更受年輕女性歡迎。與此同時,産品形态和功能的多元化,成了折疊屏機型疊代的新趨勢,換句話說,手機不隻是個移動網際網路的終端,而是能夠取代PC功能的移動工作站。

折疊屏手機的賣點顯而易見:分屏操作與大屏視覺效果,已經覆寫大部分的輕量化辦公場景,取代一些低性能PC。不同程式之間的無縫拖拽、資料資料直接從本地讀取,能夠滿足分屏多任務處理表格、PPT和運作大型手遊。如此看來,折疊屏手機在使用者選擇上對商務群體進行了圈地,是以短期内并不能長線突破。

埃弗雷特·羅傑斯曾提出“創新擴散理論”,主觀能夠感受到某個新事物的資訊被傳播,“獲知—說服—實施—确認”。在傳統認知中,消費更新勢必會給手機行業帶來利好,實則不然,手機正在回歸其工具屬性,手機使用者分層已經越來越細,很難再靠着産品形态革新形成換機潮,很多手機玩家入局造車,小米、華為就是最好的例子。

03

供應鍊的不确定性

折疊屏所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

供應鍊是最難的點,過去長期依賴海外核心供應鍊的做法并非良策。以柔性屏為例,作為可折疊蓋闆關鍵的瓶頸元件,目前的蓋闆材料主要分為透明聚酰亞胺CPI和超薄玻璃UTG兩種,三星作為最早使用UTG的廠商,占據全球市場的龍頭地位,帶動從行業内蓋闆材料從CPI轉向UTG,後者具備高硬度、耐刮蹭、高透光率的特點,彌補前者折痕明顯的缺陷。

UTG雖然原料不存在供應短缺,但産業鍊上下遊仍需大量磨合。

UTG産業鍊的進入壁壘展現在原片技術的開發,多數品牌仍選擇三星顯示和肖特玻璃,内外資競争明顯。依靠本土的核心材料、器件供應商,從晶片到螢幕,日韓等地消費電子品牌崛起,産業鍊需要大規模的采購支援和研發投入,并不适合目前國内企業去做長期小額戰略性創新嘗試。

國内也有相關企業進入小批量投産UTG階段,比如,去年3月凱盛科技拟投十億建造年産1500萬片的UTG項目;同年7月,賽德半導體表示UTG生産線實作量産;長信科技也規劃300K/M的産能,以滿足客戶和未來時間節點需求。

在折疊屏的轉軸和鉸鍊設計方面,大部分的國内大廠都還依賴安諾電子等外企,剛釋出的Find N在結構件和螢幕方案上,更多采用的是來自三星的技術積累,這樣一來雖然能夠借助技術優勢快速入局,但無法形成自身的核心競争力,而投入巨資依靠海外供應鍊定制的方案,不利于實作國産折疊屏領域擴容、更新和降本。

關于折疊屏,一場供應鍊戰争,或已打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