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貝索斯VS馬斯克:太空競賽,每一顆星海都踏上了宇宙大戰的旅程,追趕我,這場戰鬥推動了當代太空競賽

作者:百年潮流
貝索斯VS馬斯克:太空競賽,每一顆星海都踏上了宇宙大戰的旅程,追趕我,這場戰鬥推動了當代太空競賽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左)和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

<星海之旅 <h1級""pgc-h-arrow-right"資料軌道""3"></h1>星海

通往天空的階梯始于德克薩斯州。2003年,年輕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為他成為太空先驅的崇高願景找到了合适的歸宿。他創立了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或SpaceX,目标是降低太空運輸和殖民火星的成本。首先,他需要找到一個可以進行危險和嘈雜的火箭測試的地方 - 這是人口稀少的德克薩斯州的理想環境。

與此同時,另一位美國企業家正在尋找一個舞台,在500英裡外的德克薩斯州實作他的太空飛行夢想。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比馬斯克早兩年創辦了自己的太空公司Blue Origin。但直到一年後,亞馬遜才陷入危機,他才真正将精力投入到明星的旅程中。與馬斯克不同,貝索斯并不熱衷于炫耀他的計劃。當他在2004年購買了數千英畝的開放空間時,很少有人期望它在未來與火箭計劃聯系起來。

當代太空競賽就是這樣開始的。沒有國家利益、政治理論、價值觀甚至技術的鬥争,這是兩個癡迷于科幻小說的億萬富翁之間的權力對決,他們已經可以用錢買到地球上任何能買到的東西,進而把目光投向無限的天空。

貝索斯VS馬斯克:太空競賽,每一顆星海都踏上了宇宙大戰的旅程,追趕我,這場戰鬥推動了當代太空競賽

馬斯克和貝佐斯在太空競賽前的照片

馬斯克出生于南非,經營着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汽車公司特斯拉,也是 X.com 的聯合創始人,現在是著名的線上第三方支付PayPal。現年56歲的貝索斯是一位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億萬富翁,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曾在華爾街工作,于1994年辭職創辦自己的公司,現在是美國網際網路巨頭亞馬遜。

兩個航空航天巨頭從德克薩斯州荒野的雜草中誕生。SpaceX和Blue Origin龐大的工廠擁有數千名員工,甚至超過了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利潤、資産、老闆們自己的價值觀和他們的科幻夢想都在争奪兩家公司的所作所為。馬斯克的獵鷹9号是以《星球大戰》中的千年隼命名的,而貝索斯在太空艙裡的假模特天行者與《星球大戰》主角的名字相同。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兩家公司将獲得太空商機的回報,包括網際網路通信,衛星監視和太空旅行。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10">宇宙戰開始</h1>

美國宇航局已将宇航員運送到近地軌道的工作分包給馬斯克和貝索斯。從一些小沖突開始,兩家公司在太空中的競争将變成一場史詩般的商業戰,隻有一家公司會把另一家公司完全抛棄。

前NASA高管Lori Garver已經與這兩名男子進行了交談。她說,雖然他們公開表示希望人類滅絕的命運可以通過外星人計劃得到挽救,但他們的動機可能沒有那麼高調,"事實上,這類似于兩個小男孩擺弄他們心愛的玩具。"

貝索斯和馬斯克在戰争開始前也有過短暫的友誼。2003年,曾與兩人合作的顧問托馬斯·斯維特克(Thomas Svitek)安排了一頓晚餐。雖然氣氛很融洽,但很快兩位富豪就定了自己的路線,開辟了太空市場。馬斯克回憶說:"當時我有很多好的建議,但他(貝索斯)并沒有把它變成更糟。從技術上講,他顯然出了差錯。"

除了思路不同,兩人之間的沖突也展現在對技術人員的争奪上。2008年,馬斯克的一位工程師在離開SpaceX後加入了Blue Origin。該公司立即咨詢了律師,起訴該工程師違反勞動合同,并暗示Blue Origin試圖通過招募前SpaceX員工來竊取商業機密。

貝索斯VS馬斯克:太空競賽,每一顆星海都踏上了宇宙大戰的旅程,追趕我,這場戰鬥推動了當代太空競賽

貝佐斯在《星際迷航》中飾演一名星際艦隊軍官。

雖然訴訟程式被撤回,但導火索被點燃了。2013年,SpaceX試圖接管佛羅裡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台的使用權。競争對手Blue Origin向政府提出正式抗議,稱SpaceX的舉動涉嫌行業壟斷。馬斯克回擊,給 SpaceNews.com 發電子郵件,嘲笑貝佐斯虛張聲勢,"如果貝索斯能夠在未來五年内提供符合NASA标準的載人航天裝置,那麼我們很高興滿足他們的要求,并将39A發射台讓給他們。馬斯克毫不客氣地說,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與看到"獨角獸在火管中跳舞"大緻相同。SpaceX最終赢得了這場官司,馬斯克的從業人員在39A發射台上放置了100個充氣獨角獸娃娃來慶祝。

<h1類"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16">你追上我,戰鬥</h1>

不久之後,貝索斯和馬斯克将注意力轉向了另一個計劃:使用無人駕駛飛船作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着陸平台。将火箭帶回地球進行再利用無疑是降低成本的好方法,但在技術上很難實作。但是,如果将無人船用作登陸平台,即使火箭偏離航向并在廣闊的海洋上墜毀,也不會造成人員傷亡。貝索斯為這個想法申請了專利。作為回應,馬斯克在法庭上對此提出質疑,稱有關該計劃的讨論已經持續了"半個世紀",它不是最初的貝索斯。

法院再次站在馬斯克一邊。然而,實際的研發過程給馬斯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2015年,馬斯克宣布,獵鷹9号火箭的助推器首次達到了可回收性的目标,一個月後,Blue Origin取得了類似的進展。貝索斯在推特上諷刺道:"恭喜SpaceX,你終于上路了。"

貝索斯VS馬斯克:太空競賽,每一顆星海都踏上了宇宙大戰的旅程,追趕我,這場戰鬥推動了當代太空競賽

馬斯克客串出演了《鋼鐵俠2》。

第二年,公衆的騷動逐漸在幕後隐約可見。就在馬斯克計劃将這顆價值1.95億美元的衛星送入軌道的幾天前,攜帶衛星的獵鷹9号火箭在一次例行的靜态點火測試中爆炸,摧毀了通信衛星并損壞了塔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一位癡呆的馬斯克在推特上寫道:"這是SpaceX在其14年建立過程中面臨的最困難和最複雜的失敗。他認為故障背後可能存在人為損壞。美國空軍後來介入,但沒有發現任何可疑證據。即便如此,馬斯克仍然對爆炸的原因持懷疑态度。

當SpaceX還在為發射台爆炸的沉重打擊而步履蹒跚時,貝索斯毫不客氣地在他們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他宣布他将建造一個比獵鷹9号更大的新運載火箭。該系列以宇航員約翰·格倫(John Glenn)的名字命名,強調了Blue Origin的雄心壯志,并證明了貝索斯足夠強大,可以與馬斯克競争。

在向《星際迷航》系列的制片人多次懇求之後,科幻鐵粉貝佐斯終于挺了過來,在2016年的《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中飾演一名星際艦隊軍官。馬斯克在《鋼鐵俠2》中以自己的形象出現。導演喬恩·費魯(Jon Ferreu)在閉幕緻敬中表示,馬斯克是"鋼鐵俠"托尼·斯塔克(Tony Stark)這個角色的靈感來源之一。

和貝佐斯一樣,馬斯克也是《星際迷航》的忠實粉絲。他将公司的下一代運載火箭命名為"星際飛船",并安排了一枚火箭,将《星際迷航》系列中主角斯科蒂飾演的演員詹姆斯·杜漢(James Doohan)的骨灰送入太空。馬斯克願意公開談論他的失敗,他的勇氣和直率吸引了他的支援者。

貝索斯VS馬斯克:太空競賽,每一顆星海都踏上了宇宙大戰的旅程,追趕我,這場戰鬥推動了當代太空競賽

貝索斯的假模特天行者

貝索斯在困難面前經常保持沉默,很少接受媒體采訪。他比馬斯克更強大,更有計劃。Blue Origin已經成功發射并回收了六次火箭,以證明其可回收性。每次成功後,他們在火箭表面畫一隻。這象征着貝索斯的成功理念:在比賽中,赢得了最後的勝利。"穩定,為營地邁進"是藍色起源的座右銘。貝索斯知道這場比賽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他坐在自己的财富山上,確定自己在比賽中擁有絕對的優勢。

<h1級"pgc-h-arrow right-right"資料軌道""29">遊戲推進當代太空競賽</h1>

與NASA的合作為馬斯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貝索斯也在積極嘗試與政府機構合作。貝索斯方面赢得了共同開發着陸系統的投标的最大份額。他還從美國太空部隊獲得了5億美元的資金,以幫助開發新格倫火箭。貝索斯對火箭寄予厚望,希望它能讓藍色起源在激烈的太空市場中脫穎而出。

貝索斯VS馬斯克:太空競賽,每一顆星海都踏上了宇宙大戰的旅程,追趕我,這場戰鬥推動了當代太空競賽

馬斯克的假模特"Starman"駕駛着一輛特斯拉汽車。

如果你還在想,兩位才華橫溢的億萬富翁怎麼會對我如此絕望,那麼最好看看兩家公司在火箭研發方面的競争。貝索斯在2016年宣布開發比獵鷹9号更大的運載火箭,馬斯克立即表示SpaceX已經設計了一種卓越的星際運輸系統Starship系列。貝索斯不願落後,立即透露了新的阿姆斯特朗火箭計劃的細節,該計劃仍處于秘密階段。不僅火箭,甚至假人模型也參與了兩人的戰鬥。與貝索斯的模型天行者相反,馬斯克特别稱自己是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著名歌曲《星際人》(Starman)派往火星軌道的假模特。

在這個看似荒謬的頭獎背後,其實有一個值得為之奮鬥的可觀的直接利益。這不是虛無主義的東西,例如小行星上稀有金屬的采礦權和殖民地所有權;相比之下,在網際網路的新時代,競争産生的熱度可以為線上商店提供顯着的利潤增長。誰能赢得網際網路提供商的競争,才是真正的赢家。

(編譯自《星期日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