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讀丨童年的春節(本期免費送1000張電影票)

夜讀丨童年的春節(本期免費送1000張電影票)
夜讀丨童年的春節(本期免費送1000張電影票)
夜讀丨童年的春節(本期免費送1000張電影票)
夜讀丨童年的春節(本期免費送1000張電影票)

名家畫廊 | 修拉(1859年-1891年),新印象畫派(點彩派)的創始人。

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夜讀丨童年的春節(本期免費送1000張電影票)

我童年的生活中,不光是海邊山上孤單寂寞的獨往獨來,也有熱鬧得鑼鼓喧天的時候,那便是從前的“新年”,現在叫做“春節”。

那時我家住在煙台海軍學校後面的東南山窩裡,附近隻有幾個村落,進煙台市還要越過一座東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過年”還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過年的前幾天,最忙的是母親了。她忙着打點我們過年穿的新衣鞋帽,還有一家大小半個月吃的肉,因為那裡的習慣,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豬賣肉的。

我看見母親系起圍裙、挽上袖子,往大壇子裡裝上大塊大塊的噴香的裹滿“紅糟”的糟肉,還有用醬油、白糖和各種香料煮的鹵肉,還蒸上好幾籠屜的紅糖年糕……當母親做這些事的時候,旁邊站着的不隻有我們幾個饞孩子,還有在旁邊幫忙的廚師傅和餘媽。

父親呢,就為放學的孩子們準備新年的娛樂。在海軍學校上學的不但有我們的堂哥哥,還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裡”,什麼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個。父親從煙台市上買回一套吹打的樂器,鑼、鼓、箫、笛、二胡、月琴……彈奏起來,真是熱鬧得很。

隻是我們擠不進他們的樂隊裡去!我們隻能白天放些父親給我們買回來的鞭炮,晚上放些煙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樹銀花,璀璨得很!

夜讀丨童年的春節(本期免費送1000張電影票)

名家畫廊 | 修拉

夜讀丨童年的春節(本期免費送1000張電影票)

記得我們初一早起,換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我們家不供神佛——供桌上隻有祖宗牌位、香、燭和祭品,這一桌酒菜就是我們新年的午餐——然後給父親母親和長輩們拜年,我拿到的紅紙包裡的壓歲錢,大多是一圓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銀元,我都請母親替我收起。

最有趣兒的還是從各個農村來耍“花會”的了,節目大多都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锔大缸”之類,演女角的都是村裡的年輕人。鼓樂前導,後面就簇擁着許多小孩子。

到我家門首,自然就圍上了一大群人,于是他們就穿走演唱了起來,有樂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聲不斷。耍完了,我們就拿煙、酒、點心慰勞他們。這個村的花會剛走,那個村的又來了,最先來到的自然是離我們最近的金鈎寨的花會!

我十一歲那年,回到故鄉的福建福州,那裡過年又熱鬧多了。我們大家庭裡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們這一房在一起吃飯的。從臘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掃房,擦洗門窗和銅錫器具,準備糟和腌的雞、鴨、魚、肉。

祖父隻忙着寫春聯,貼在擦得锃亮的大門或者旁門上。他自己在元旦這天早上,還用紅紙寫一條:“元旦開業,新春大吉……”。

夜讀丨童年的春節(本期免費送1000張電影票)
夜讀丨童年的春節(本期免費送1000張電影票)

新年裡,我們各人從自己的“外婆家”得到許多好東西。首先是竈糖、竈餅,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點心。據說是祭竈王爺用的,糖和點心都很甜也很粘,為的是把竈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彙報這家人的壞話!

最好的東西,還是燈籠,福州方言,“燈”和“丁”同音,是以送燈的數目,總比孩子的數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

那時我的弟弟們還小,不會和我搶,多的那一盞總是給我。這些燈:有紙的,有紗的,有玻璃的……于是我屋牆上挂的是“走馬燈”,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戰呂布”,手裡提的是兩眼會活動的金魚燈,另一手就拉着一盞腳下有輪子的“白兔燈”。

我家門口的“萬興桶石店”,平時除了賣各種紅漆金邊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賣各種的燈。那就不是孩子們舉着玩的燈籠了,而是上面畫着精細的花鳥人物的大玻璃燈、紗燈、料絲燈、牛角燈等等,元宵之夜,都點了起來,真是“花市燈如晝”,遊人如織,歡笑滿街!

元宵過後,一年一度的光彩輝煌的日子,就完結了。當大人們讓我們把許多玩夠了的燈籠,放在一起燒了之後,說:“從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學吧。”我們默默地聽着,看着天井裡那些燈籠的星星餘燼,戀戀不舍地帶着一種說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覺的時候,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過!

夜讀丨童年的春節(本期免費送1000張電影票)

主播 | 魏翔

演員、導演,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作者:冰心

《童年的春節》(節選)

監審:于衛亞

監制:張越

編輯:王朝、周喆、楊慕茜

美術設計:趙丹陽

實習生:馬如玥、宋書扉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華社音視訊部

新華社微信

送精彩福利

即有機會免費領春節檔電影票

夜讀丨童年的春節(本期免費送1000張電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