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冬奧|百變五棵松

1月17日晚,五棵松體育中心競賽館冬奧會制冰工作完成。2月3日至2月17日,這裡将舉辦冬奧會女子冰球比賽和部分男子冰球比賽。從籃球場“變身”冰球場,從2008年到2022年,14年間,北京五棵松體育中心經曆了不小的轉變,但有一個不變的“核心”,即與體育運動的緊密聯系。

聚焦冬奧|百變五棵松

冬奧會刊記者 潘之望 攝

從籃球場到冰球場

2008年,五棵松體育中心作為北京奧運會籃球比賽場館,承載着很多運動員和籃球迷的記憶。2022年,五棵松體育中心又将迎來一個新的身份——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球比賽的主場館。

五棵松體育中心坐落于長安街西側沿線,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可容納1.8萬人。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五棵松體育中心将承擔女子冰球和男子冰球部分比賽。

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城區場館建設處副處長宋嘉業介紹,五棵松體育中心改造工程于2020年4月啟動,曆時8個月,實作了當年改造、當年完工。這個2008年籃球比賽場館、中國流行音樂的标志性場館,改造後,實作了6小時“冰籃轉換”,即前一天還在舉辦CBA聯賽,當天就能完成轉換,成為冰上比賽場館。

那麼,“冰籃轉換”是怎麼實作的?簡單來說,冰球場與籃球場之間的轉場是通過在冰面上鋪設籃球比賽用的地闆來實作。轉換時,先在冰面鋪上隔溫層,即冰被,再鋪設籃球比賽用的地闆,即可完成轉換。

此外,還創造性地利用“冰壩”技術,将原有尺寸為30米×60米的冰場改為适應北京冬奧會要求的26米×60米冰場,改造完成後,五棵松體育中心将可以在冰壩大小上按需切換,場館将擁有30米×60米和26米×60米兩種尺寸的可轉換冰場。

從五棵松到冰菱花

從五棵松體育中心出發,步行幾分鐘,就來到了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冰菱花”。作為北京冬奧會時冰球項目的熱身場館,“冰菱花”的設計同樣暗藏玄機。

這座建立的訓練館外幕牆,像由無數片飄落的雪花構成,夜晚在光影變化中呈現出冰雪世界的景象。

據介紹,場館的外觀設計來自雪花圖案,建築外立面均采用格栅幕牆體系,斜向格栅呈45°交叉,通過幾何圖形組成雪花的圖案。格栅幕牆的處理方式形成了多層次的空間效果,使建築外觀更加含蓄,在保證美感的同時,還起到了遮陽以及節能的功效。

在幕牆的設計中,設計師還将豐富的色彩應用于“冰菱花”之中。格栅幕牆由五種顔色組成,通過數字化技術将五種色彩的分布和定位計算出來,并進行精細的編組加工。

為了在夜晚呈現雪花漫天飄落的視覺效果,外幕牆采用暗藏燈具的設計,與幕牆工藝結合,實作見光不見燈的效果。并通過技術對每個燈具實作精準控制,形成雪花飄落的動态設計,描繪出夜晚詩一般的意境。

該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冰菱花”的制冷系統還采用了大量節能材料,與同等建築的制冷系統相比,可節約40%以上的綜合能耗,進而更好踐行綠色奧運的辦賽理念。

此外,為友善運動員通行,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還在地下設有專用通道與競賽場館相連,賽時運動員可實作快速穿梭。

從冬奧會到全社會

宋嘉業介紹,五棵松體育中心的改造工程,本着綠色、共享、科技的改造提升原則,在滿足北京冬奧會需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新科技、新理念、新材料,在場館節能降耗、綜合高效利用、競賽觀賽環境方面實作了質的飛躍。

據了解,場館建立了電動伸縮看台系統,可滿足籃球、冰球、花樣滑冰、演唱會等場地需求,滿足不同賽事、文化活動的觀看需求。

場館還重點對現有照明設施和顯示系統進行了改造,照明系統各項名額可達到HDTV超高清轉播水準,滿足超高速錄影機回放要求;顯示屏達到高清标準,具備現場同步直播、精彩瞬間捕捉、賽況資訊播報、計時記分統計、廣告播出等多項功能,大幅提升了觀賽體驗。

這裡,還将成為承辦冰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三項賽事的通用型場館,這在國内尚屬首次。

據了解,冬奧會之後,五棵松體育中心将實作冬季運動項目和夏季運動項目轉換,除繼續承接各類演出賽事、籃球比賽外,還能極大地拓展經營的次元與廣度,可承辦冰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等冰上賽事活動。

來源 用戶端 冬奧會刊 | 記者 任珊

編輯 馬楠(女)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