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鵬的巨幅對聯太造作,不如民間書法家的水準

作為書法創新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沈鵬将書法帶到了一條有别于傳統的發展之路上。當代書法片面追求形式變化,越來越向西洋美術靠攏,造作、誇張取代了自然、生動,甚至已經出現了抛棄漢字的趨勢。盡管如此,創新書家卻還在繼續破壞傳統,又将醜書應用到春聯這種傳統藝術形式上。沈鵬最近也寫了一幅巨幅春聯,挂在他家鄉的地标建築上,但效果卻差強人意。

沈鵬的巨幅對聯太造作,不如民間書法家的水準

江蘇省江陰市在2022年1月19日下午,舉行了“新年開門紅,一起向未來”春聯懸挂活動,地點選在了當地的文化地标建築朝宗門。91歲高齡的創新書法泰鬥、中國書協名譽主席沈鵬先生撰、寫了一幅5米高的巨幅春聯,懸挂在朝宗門城門兩旁,内容是:“朝宗納吉,古邑彙祥雲萬家燈火;天地迎春,江城融瑞氣曠世煙霞。”

沈鵬的巨幅對聯太造作,不如民間書法家的水準

沈鵬的春聯

這幅春聯文字内容還算有些氣勢,尺幅也足夠大,但是字本身的氣勢卻明顯不足。在傳統書法中,并不是字大、篇幅大就氣勢足。要想真正有正大之氣,還是需要靠道德學養和功力的支撐,單純追求形式變化的創新書法,很難勝任這樣的書寫内容。沈鵬先生的這幅對聯,顯然與古老的城門和春節的氣氛并不協調。

沈鵬的巨幅對聯太造作,不如民間書法家的水準

挂在朝宗門上的沈鵬春聯

從傳統書法角度來看,這副對聯雖然沒有像其他創新書法一樣,肆意誇張變形,但卻有創新書法的通病——造作不自然。可以說,沈鵬先生的字距離醜書隻有一步之遙。這還不是主要問題,最嚴重的是這樣瘦弱、單薄的字型根本不适合寫春聯,更不适合懸挂在建築物上。

沈鵬的巨幅對聯太造作,不如民間書法家的水準

沈鵬作品

春聯要求喜慶吉祥,要取得這樣的視覺效果,結體要穩、點畫要粗壯。而沈鵬的字,點畫細弱,像幹枯的樹枝,結體也不穩定。傳統書法中的結體生動,不是失去平衡,就像一個運動的人,雖然在運動,但是身體卻是平衡的,沈鵬的字卻像是摔倒在地的人。這樣的字與春節喜慶的氣氛格格不入。

沈鵬的巨幅對聯太造作,不如民間書法家的水準

再說與環境的協調問題,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喜歡在建築物上題字,既增強了建築的氣勢,也增加了文化内涵,恰當的題字好比是建築物的眼睛,是整個建築物的靈氣所聚,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與雄偉、穩定的建築相得益彰。能達到這樣效果的字,在古代建築上屢見不鮮。比如武當山紫霄宮上懸挂的幾塊匾額都厚重、大方,尤其是“雲外清都”四個字,既點明了建築的屬性——清修道場,又引發參觀者無窮的想象,仿佛穿過層層白雲來到大殿前。古人巧妙地運用虛實兩種手法,營造了一派仙家氣派,整個字與大殿渾然一體。

沈鵬的巨幅對聯太造作,不如民間書法家的水準

武當山紫霄宮的牌匾

建築物上的字屬于榜書,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清代書法家康有為在《書鏡》中就說:“作榜書須筆墨雍容,以安靜簡穆為上,雄深雅健次之。若有意作氣勢,便是伧父。凡不能書人,作榜書未有不作氣勢者,此實不能自掩其短之迹。”也就是說,榜書最進階的是莊嚴靜穆,再次就是雄健大方,不能像創新書法一樣,刻意、造作,書法沒入門的人通過刻意造勢來掩蓋自己的短處。

沈鵬的巨幅對聯太造作,不如民間書法家的水準

雲外清都匾額

而沈鵬的巨幅春聯,既沒有靜穆的氣象,也沒有雄健的觀感,完全就是在刻意造勢,按照傳統書法的觀點,這就是沒入門。如果說字的氣勢太弱了、缺乏正大之氣,小尺幅作品挂在家裡,自然沒有太大問題,一旦懸挂在建築物上,很難與高大的建築物協調。其實不僅僅是沈鵬的字有這個問題,所有的創新書法家,由于片面追求形式,内在的氣韻不足,也就是說缺乏正大之氣,都不适合寫春聯、題匾,勉強去做隻能平添笑料,依然保持傳統審美觀的老百姓是不會欣賞這類作品的。

沈鵬的巨幅對聯太造作,不如民間書法家的水準

沈鵬的春聯就屬于這類不受老百姓歡迎的作品,當地的主辦方可能隻考慮了名人效應,而沒有考慮藝術效果。從專業角度來說,這不能不算作一個遺憾。尤其是在江陰這樣一座曆史文化名城,民間肯定有很多能寫好這樣春聯的人,為了虛榮去請一個不适合的創新書家來寫,反而破壞了當地的文化形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