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武生靠旗威風,力保flag不倒:盤點2021年跨國車企重大轉型戰略

[資訊-牛車網]

眼看那要上火星的成了世界首富,“巨象”都急了,再不轉身,“我成替身了!?”(黃四郎語)于是,投錢、建廠、電動化……一股腦兒地都擺上台面。

牛車網年末盤點系列文章第六篇,聚焦過去一年“傳統”跨國車企釋出的重大轉型戰略。(注:按釋出時間先後排序)

真武生靠旗威風,力保flag不倒:盤點2021年跨國車企重大轉型戰略

捷豹路虎 Reimagine(重塑未來)戰略(2月16日)

關鍵詞:電

關鍵資訊:“性能捷豹”2025年完全變身純電品牌;“越野路虎”未來5年推6款車、首款電動車也将于2024年問世;電氣化相關領域投資25億英鎊。

點評:特斯拉雖打着豪華的旗号,但大刀直揮向豐田、大衆。老牌英倫豪門暫不至于正面受阻,但它用刻進DNA的冷靜與前行(keep calm and carry on),未雨綢缪。

所謂“未來”,依舊是電氣化。用25億英鎊砸一個重新想象的空間,試看它2026年能不能成為“最具盈利性的豪華品牌”,同時實作大于10%的息稅前利潤率。

真武生靠旗威風,力保flag不倒:盤點2021年跨國車企重大轉型戰略

福特“Ford+”計劃(5月26日)

關鍵詞:資本新生

關鍵資訊;

到2025年底,在包括電池開發在内的電氣化業務投入超過300億美元;

預計到2030年,純電汽車銷量占全球銷量的40%;

預計2023年實作8%的調整後息稅前利潤率。

點評:

作為福特過去一年綱領性指引,“Ford+” 計劃的釋出時間選在了資本市場日。新能源造富風潮席卷華爾街,福特、通用兩家百年老店眼見後來的小兄弟特斯拉登上首富寶座,終于也按捺不住要一掃股價的萎靡趨勢。

5月26日,電動化轉型戰略正式釋出,截止到發稿前,福特股價漲幅達47.75%。在此期間,福特的市值甚至一度超過千億美元,達到曆史峰值。雖然仍不及電動新貴,但老錢依舊在轉折中看到生機。

真武生靠旗威風,力保flag不倒:盤點2021年跨國車企重大轉型戰略

大衆 2030 NEW AUTO戰略(7月13日)

關鍵詞:野心

關鍵資訊:

目标——

2030年,每輛汽車在整個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與2018年相比減少30%、純電動車型份額預計上升至50%;

2040年,在全球主要市場的所有新售車輛将接近零排放;最遲2050年,實作碳中和。

2025年營運銷售收益率期望值:8-9%(原為7-8%)

真武生靠旗威風,力保flag不倒:盤點2021年跨國車企重大轉型戰略

實施——

2021-2025年,撥款730億歐元投資未來技術,占總投資的50%;

未來兩年削減5%的固定成本和7%的材料成本;

打造下一代機電一體化平台:SSP平台,2026年開始在此平台上生産純電車型;

将2023年下半年投産使用的大衆安徽全新MEB工廠打造成SSP平台的本土生産基地,其中包含正在建設的新研發中心;

投資8億歐元,在沃爾夫斯堡建立全新研發中心;

軟體部門CARIAD未來五年着手研發三個軟體平台,到2025年,釋出E3架構2.0版本;

到2030年,有3700萬輛大衆汽車搭載自己的作業系統:VW.OS;

2025年,計劃在歐洲提供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預計2030年前,僅歐盟5國在“出行即服務”市場的利潤總額達到700億美元;

到2030年,建立自動駕駛車隊并拓展相關的移動出行業務和融資業務;

引入标準電芯,預計到2030年降低50%成本,并用于旗下各品牌80%的電動汽車;

到2030年,歐洲6座超級電池工廠的總年産能達到240千兆瓦時;

在歐洲建設1.8萬個88V大功率充電樁,中國1.7萬個,美國、加拿大各建1萬個。

真武生靠旗威風,力保flag不倒:盤點2021年跨國車企重大轉型戰略

硬體平台、軟體架構、自動駕駛、電池系統、充電系統、出行服務……大衆的改革春風已吹向集團的角角落落。

據電動星球,蔚來CFO在私下交流中曾将迪斯比作大衆的譚嗣同。大約“有心殺敵、無力回天”是他,“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也是他。

内鬥之後,迪斯站穩腳跟,于是引導全球最大的汽車集團下了很大的一盤棋。大衆前前後後發過許多戰略規劃,但像“2030 NEW AUTO”這樣覆寫範圍之廣、轉型力度之大的尚屬首次。

去年大衆ID.家族在華合計銷量為70625輛,對比來看,小鵬2021年銷量為98155輛、蔚來為91429輛、理想為90491輛,而特斯拉則沖到了320743輛。

大衆以值得欽佩的膽量和野心“ALL IN”電動化,但是,貫徹執行、中外協同,甚至殘存的權力鬥争,都可能成為更難解決的問題。

真武生靠旗威風,力保flag不倒:盤點2021年跨國車企重大轉型戰略

梅賽德斯-奔馳:從“電動為先”到“全面電動”(7月22日)

關鍵詞:提速

2022年,所有細分市場提供純電車型;

2025年起,釋出3個純電車型架構:MB.EA、AMG.EA和VAN.EA,屆時所有新釋出車型架構均為純電平台,每款車型都将向客戶提供純電版本;

2030年前,在條件允許的市場,實作全面電動化;

合作建立8座超級電池工廠,滿足200千兆瓦時(GWh)電池産能;

2022年,所有梅賽德斯-奔馳營運的乘用車和電池工廠實作碳中和生産;

2022-2030年,在純電動車型方面投資超400億歐元。

續航超過1000公裡的VISION EQXX已經釋出,對于觀者而言,攜重資加碼電動的奔馳更像一種标志,燃油車時代的利潤王者都在全面轉向,離這個世代的最終颠覆還有多遠?

真武生靠旗威風,力保flag不倒:盤點2021年跨國車企重大轉型戰略

本田中國電動化戰略(10月13日)

關鍵詞:中國

釋出純電品牌“e:N”;

未來五年在中國市場推10款純電動車;

2030年,在國内僅銷售純電和混動車型,不再投放燃油車。

2021年4月,本田送走了堅持混動路線的前社長八鄉隆弘,新社長三部敏宏救人當天即宣布将本田的中心轉向電動車和氫燃油車,并且,到2030年,這兩大動力車型的銷量占比将達到40%,2035年達到80%,2040年則達到100%。

新社長大刀闊斧,本田自然也是足夠有氣勢,單獨給目前世界變化最快的中國市場列出戰略規劃。但即便如此,拗口的“e:N”甚至沒有中文名字。

真武生靠旗威風,力保flag不倒:盤點2021年跨國車企重大轉型戰略

日産“2030願景”(11月29日)

關鍵詞:大新能源 全固态電池

未來5年投資2萬億日元,用于推動電驅化程序,并在固态電池領域取得突破進展;

到2030财年,推出23款電驅動車型,其中包括15款純電車型;

未來5年推出20款純電車型和搭載e-POWER技術的車型;

到2026财年,歐洲、日本和中國市場上的電驅化車型銷量分别占各自市場車型總銷量的75%、55%和40%以上;而在美國市場,則到2030年财年,純電車型銷量占車型總銷量的40%;

2028财年,電池成本降低65%;

2028财年,推出搭載全固态電池車型;

2026财年,日産的全球電池容量提升至52千兆瓦時(GWh),2030财年,提升至130千兆瓦時(GWh);

2026财年,日産和英菲尼迪品牌共有250萬台車輛搭載ProPILOT系統;2030财年,全新車型将搭載下一代雷射雷達系統;

将“日産EV36Zero”電動汽車樞紐模式拓展至日本、中國和美國等核心市場;

2030年實作碳中和,2050年實作全産業鍊、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溫和的新能源車輛銷量目标和長遠的碳中和規劃,日産的“2030”看起來是最不“汽車”的戰略規劃。不過,全固态電池上車帶來的想象空間又把人們的視線拉回汽車領域。宏觀微觀之間,穩中求進能否在劇烈變革中立足,拭目以待。

真武生靠旗威風,力保flag不倒:盤點2021年跨國車企重大轉型戰略

豐田“byond Zero”(超越零排放)(12月14日)

關鍵詞:覺醒

到2030年,累計投入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币4480億元),用于技術研發和裝置投資,其中,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币2240億元)用于純電動領域;

到2030年推出30款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插電式混動、氫燃料以及普通混合動力);

2030年,電動汽車年銷量達350萬輛;

2030年,雷克薩斯率先成為純電品牌。

2019年的上海車展,豐田即初步亮相了電動化轉型戰略。

彼時,豐田表示,在産品層面,将首先在中國引入自主研發的量産純電車型,計劃到21世紀20年代前半期(大緻可以了解為2025年以前),在全球推出10多款純電車型;2030年,全球電動化車輛銷量則要達到550萬輛以上。

但是,原本作為豐田電動化元年2020,開啟了延續至今的諸多不确定性——衆所周知的“黑天鵝”讓全球車市都一度處于停滞狀态,即便如今風生水起的特斯拉等新勢力,彼時也無法預知自己到底能不能挺過2020年。

2021年的最後一個月,掌門人豐田章男終于宣布全面電動化轉型戰略,并且一口氣釋出了16款純電車型。

真武生靠旗威風,力保flag不倒:盤點2021年跨國車企重大轉型戰略

都隻道豐田終于在電動大勢下就範,将碳中和的遠大目标向純電車型傾斜,殊不知,章男依舊給自己留有後路:“選擇什麼樣的汽車,決定權不在我們,而在各地市場和消費者。我們希望最終正确的路線明朗之前,為消費者盡可能多的提供選項”。

不管是ALL IN還是留足後手,“世界的豐田”終于也算是積極擁抱電動化了。與大衆汽車集團全方位無死角的布局不同,豐田依舊老派地垂直整合、穩打穩紮,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8萬億投資中,一半用于純電領域;純電領域的4萬億投資中,又有2萬億要分給電池——電動車成本占比最高的零部件。

對于早在1997年就推出世界首款量産HEV車型普銳斯的豐田而言,轉向純電動似乎隻是“想不想”的問題。但是,至少在中國市場上,2022年往後,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争并不止于電動,還有怎麼說都不厭倦的智能。

寫在最後

在2020年的通用汽車EV DAY上,底特律“鐵娘子”瑪麗·博拉公布了系列轉型舉措,去年奧特能平台正式入華,并且将作為上汽通用轉型的主要支撐;沃爾沃在零零星星的各種釋出中強調2030年全面電動化的目标;寶馬則在年度财報會議上劃定了“三步走”的轉型階段……

截至目前,幾乎所有的國際品牌都宣布了自己在電動化時代的轉型目标,而過去一年的集中宣誓,既是大勢不可阻擋的表征,也是巨頭奮力阻擊的最後一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