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aoBao故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2年01月17日 07 版)

編者的話

BaoBao是什麼?BaoBao是“擁抱”“保障”“保護”,也是“包容”“抱負”“豹變”“寶藏”,是青春上善好活法,也是美好青春和這個世界最溫暖的擁抱。本期BaoBao,一起來聽這些青年藏在心底的故事。

歡迎把你的文學作品發給“五月”([email protected]),與“五月”一起成長。

BaoBao故事

插畫:程璨

我的迷彩寶藏

步勝林(26歲) 資源與環境專業碩士生 中國科學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

仿佛脫下軍裝還是昨天的事,仿佛踏入軍營還是昨天的事,可是昨天的這件事,為什麼就永遠停留在昨天,不遠,也不近的昨天呢?

有一段時間,我常常會想,在我退伍之後,我的老班長會不會也像當年他跟我提起曾經的老兵一樣的,将我提起呢?抑或是,像忘記一屆又一屆老兵一樣的,将我忘記呢?我不知道。

我走過一次,留下了什麼,又帶走了什麼呢?留下的,想一想,也就是一些交心過命的戰友吧,他們依然穿着迷彩,手握鋼槍。而帶走的,太多。多到這些年來,我沒有一天忘記自己的身份,沒有一天忘記在部隊的時光,沒有一天忘記過那些人。什麼時候會忘記呢?我想不會有那麼一天。

其實當兵,一直是我的夢想。這個夢想可以追溯到我上國小三四年級,寫那篇題為《我的理想》的作文的時候。我的父親是一名軍人,在我小的時候,我最喜歡看他英姿飒爽的軍裝照片。那個時候他經常訓練我,他會教我打軍體拳,教我紮馬步,教我敬禮,等等。就這樣,在他的影響之下我一天天長大,而當兵這粒種子,也在我的心裡一天天成長起來。

2015年6月,在我大一學年即将結束的時候,看到了校園裡懸挂的号召參軍的橫幅時,我内心激動不已,與父母商量之後便毅然選擇了報名入伍。

2015年9月,我如願穿上了夢想中的軍裝,來到了夢想中的軍隊。兩年間,我參加過陸空聯合軍演,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冰天雪地裡,我跟我的戰友在野外住了兩個多月的野戰帳篷。野外駐訓的時候,我見過夏天科爾沁草原下過雨之後的巨大雙彩虹,也在晚上站崗執勤的時候見慣了大草原上那浩瀚的星空。當然,我也經曆過拉練,7天,負重30多公斤,幾百公裡的路程。拉練進行到第二天,我的腳上磨起了11個水泡。那天晚上,我的班長打着手電筒,一邊用針幫我把水泡挑破,一邊對我說:“腳上的水泡是自己磨起來的,而腳下的路也要靠你自己去走,隻有當你真正走過這一路之後,你才能夠明白這其中的意義。”

當兵的時候,我們常說一句話,叫作“走在一起是緣分,一起在走是幸福”。就這樣,伴着這樣一句話,兩年的軍旅時光,轉瞬即逝。

在我退伍的那天,坐在送我去火車站的大巴上,我看着車下的班長,我的戰友,他們紅着眼眶,跟我揮手,向我敬禮,與我道别,那一刻,我眼淚唰一下子就流了出來。說實話,當兵兩年再苦再累我從來沒有哭過,但是就在要跟戰友分别的那一刻,我的眼淚控制不住地流了下來。我想,那個時候,我知道,我就要離開我心愛的部隊了,就要跟我至親至愛的戰友兄弟離别了,而且這一别,再見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我不知道我的這一生能有幾段時光、遇到幾個人,能夠讓我在未來的日夜裡懷念和留戀,但是我可以肯定,部隊的這段時光和我可愛的戰友們,将會永遠鮮活于我的靈魂深處,給我最長久最深刻的感動和影響。

直到今天,我一直都認為,我為部隊所作的貢獻太少太少,反而是部隊,卻給予了我太多太多!部隊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擔當,什麼是堅毅,什麼才是一名真正的男人!部隊教會了我勇敢,教會了我團結,更加教會了我堅持和不放棄!

兩年軍裝,一生軍魂。都說退伍不褪色,當兵的這段經曆,已經成為我人生中的寶藏,變成了我面對風浪和考驗的最大底氣。而退役軍人的這一身份,不僅僅照耀着我,更加鞭策着我。

再過很多年之後,當我老了的時候,我也可以很驕傲地說,我當兵的那段時光就是屬于我的芳華,屬于我的獨家的青春寶藏。

BaoBao故事

豹豹的抱負(科幻童話)

李霜氤(30歲) 上海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生

豹豹惶恐不安地在假山花園踱步。

令他不安的正是一條視訊,視訊來自一個陌生的小男孩,他将儲存設備扔進培育館,就匆忙逃跑了。豹豹用毛茸茸的爪子抓起儲存設備,放進讀取機器裡,接下來,他看到了難以接受的一幕。

視訊中有一隻身材雄壯的豹子,身上的毛金光閃閃,在陽光下的草叢中若隐若現。一隻瞪羚毫無警覺地走過來。豹子如同閃電一般蹿過去。時間仿佛出現了斷層,鏡頭一下子跳躍到故事結尾:豹子完成了一次捕獵。

豹豹吓得渾身顫抖地縮在草叢裡。

這時候,一個忽然出現的黑影吓了他一跳。是小羚,他最好的朋友。小羚見到他的異常,十分驚訝。但豹豹很快逃脫了。

和視訊中的情況相反,豹子竟然從瞪羚的面前逃跑了。

豹豹覺得自己渾身的細胞都燃燒着。

視訊中豹子捕殺羚羊的鏡頭令他難忘。但他和小羚的友誼也是真實的。他從小生活在野生動物保育園區,每個月都有很多小朋友來和他們玩耍;他和小羚每天吃的都是工業制造食品;他們使用腦波交流器進行交談。但他也知道,他們的食譜成分有不同。

“我身體裡有着一隻豹子的靈魂,難道要在動物園裡當一隻貓?但是……”豹豹心中充滿沖突——既被視訊中的場面點燃了熱血,又擔心自己會傷害了小朋友和小羚。

每次有着煩惱,他都會去尋求智能老者的幫助——上次尋求幫助是因為被小朋友揪了尾巴,心情很不好。而智能老者教他,可以用爪子輕輕拍小朋友的屁股,告訴他,你對我這樣做,我也會做同樣的事情——它還是一隻小豹,力量不足以給對方帶來傷害。

智能老者已經聽到了他的心聲。

“我是一隻豹子,不該在這裡當小貓。我總是覺得現在的生活,十分憋屈,不對勁兒。那視訊讓我感覺到熱血噴湧,我的祖先原來是那樣雄壯威武。但是,我又經常覺得,和小羚在一起玩耍很快樂,除此之外,我不該有别的想法,更不該傷害它。”

智能老者哈哈大笑:“科學家花了很多時間,解決食肉動物的食物供給問題。既不需要讓食草動物失去生命,又能維持它們的生命,是以才有了工業制造的肉食。”

“這我知道,現在的食物十分美味。”豹豹舔舔嘴唇,似乎有些饑餓。

“自從解決了這個食物鍊沖突,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就能和平相處了。”智能老者說。

“可是,我内心總覺得有一種食肉動物的原始沖動……”豹豹說。

“究竟是原始沖動,還是看了視訊後,對拼搏的向往呢?”智能老者問。

“這……”

“盡管你們已經不需要為了生存每日搏鬥,但頑強拼搏的精神在現代終究還是可貴的東西。不僅對于你來說,對于食草動物來說也是的。現在保育園區的生活過于安逸,确實缺乏這種精神。”智能老者說。

“不如……我們來組織動物運動比賽?”豹豹靈機一動。

“是個好主意!可惜,我隻是一台電腦,沒辦法去運動……”智能老者有些遺憾地說。

由豹豹提議召開的動物運動會開始了。跨欄、爬樹、林間跳躍、遊泳等項目,終于讓豹豹找回了作為一隻豹的感覺。

他注意到,偷偷扔視訊給他的小男孩也來了。他看着豹子和羚羊的跨欄競技,十分滿足地手舞足蹈。

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活力,感染了每個觀衆和參賽選手。豹豹的抱負,就是讓這種快樂蔓延得更加廣泛。

至于過去的厮殺,就讓它們遠去吧。

——————————

心裡的寶貝(童話)

姜士冬(22歲) 長春師範大學學生

小狼最近有了新朋友,新朋友是人類世界一個叫“偶偶”的小男孩兒。偶偶的媽媽是動物小鎮賣早餐的豬大嬸。豬大嬸的手藝真是太好了,小狼可沒少吃豬大嬸家的早餐:菊花餅、鮮草豆漿、花瓣包子……

小狼和偶偶坐在山頂上,南風吹過來,山頂上的一些蒲公英就飛到了天上去,像一朵朵白色的小傘。偶偶站起來,蹦跳着想把蒲公英抓在手裡。小狼也加入了捕捉蒲公英的遊戲裡,歡聲笑語在山谷裡傳蕩開來。

偶偶想到了什麼:“小狼,你知道為什麼會下雨嗎?”

小狼擡頭看了看天,心想:“是啊,為什麼會下雨呢?”小狼憨憨地說:“我是隻小笨狼,我不知道答案。”

偶偶變得有些落寞:“因為雲朵有了傷心事。小狼,你有傷心的事嗎?”

原來雲朵是有了傷心的事,才會哭出來,眼淚落到地上成了雨。小狼想了想:“傷心事?我一直都很快樂啊,似乎沒有傷心的事。”

偶偶背靠着一棵柏樹,難過地說:“我有傷心事,爸爸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一起偷偷地去了天國。沒有人收留我,是好心的豬媽媽發現了我,并把我帶回了家。”

小狼狐疑地問:“豬大嬸不就是你的媽媽嗎?”

“我是被豬大嬸收養的寶貝……”夜色升起來了,小狼和偶偶借着月光照路,各自回家了。

小狼吃着媽媽做的抹茶蜂蜜蛋糕:“媽媽,我也是你收養的寶貝嗎?”

小狼的媽媽笑着說:“你這隻小笨狼,你當然不是媽媽收養的,你是媽媽親生的寶貝。”

“那親生的和收養的,有什麼不同呢?”

媽媽想了想:“也沒什麼不同,收養的不過是沒有在媽媽的肚子裡長大,可是親生的和收養的都會在媽媽的心裡長大。”

小狼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對了,媽媽,其實下雨是因為雲朵有了傷心事!我可不想有傷心事。”

第二天的一大早,小狼就跑去了豬大嬸家買早餐。豬大嬸家的生意真是好,買早餐的小動物們絡繹不絕。

小狼咬了一口花瓣饅頭:“偶偶,我媽媽說,收養的寶貝隻是沒有在媽媽的肚子裡長大,卻依舊在媽媽的心裡長大。”

偶偶回頭看着正在忙碌的豬媽媽,眼裡泛起了淚花:“先不聊了,我要去幫媽媽賣早餐去了。”

看了一眼偶偶和豬大嬸忙碌的身影,小狼就飛快地往家跑去,因為還空着肚子的媽媽,正等着美味的早餐呢!

鮑魚紅燒肉

楊鴻濤(25歲) 複旦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小時候,聽爺爺講過一道菜:鮑魚紅燒肉。在爺爺的描述中,那道菜鮮嫩多汁,泛着油漬,全是肉,吃一口滿嘴的肉香,是無可取代的一道菜。那是爺爺年輕的時候跟着上司去大城市重慶吃上的一道菜。重慶市在中國也許算不上大城市,但爺爺一生沒走出過幾次大山,在他的了解中,重慶市就是大城市,朝天門是整個中國最繁華的地方。

“那鮑魚一個一個大得出奇,肉有這麼厚哩!”爺爺伸出食指和大拇指比着,渾濁的老眼裡閃着光。每講到這道菜的時候,他就必定會拉着高亢的聲調再講一次酒店是如何豪華之類的經曆,無比驕傲。爺爺當了一輩子的農民,種了一輩子的地,這樣風光的經曆一般的農村人是不能擁有的,是以爺爺記得很清楚,每年都要講給我聽。鮑魚紅燒肉這道菜,也成了爺爺心中的一種象征。

我家祖祖輩輩務農,到父親這一代才有了一些變化,但家裡也并不富裕。小時候爺爺當家,一心想把家裡的條件搞好。他常常教育爸爸,也教育我:做人做事要努力,要吃得苦耐得煩。爺爺每天起早貪黑做點工,每天掙得幾十元錢,天黑盡了才回家吃飯。吃完飯就開始清洗他那一雙大腳:脫掉解放球鞋,先用鐮刀頭敲,敲掉腳上幹硬的泥土,然後才開始洗腳,洗出一盆黑水後,才現出那一雙布滿了深深淺淺的溝壑的腳。爺爺有了積蓄,便着手給家裡蓋新房,我家是村裡第一戶蓋水泥新房的人,并且蓋了兩層,貼了瓷磚,沒欠外債。村裡人都誇爺爺能幹。面對别人的誇獎,爺爺很欣喜,但他說:“離吃上鮑魚紅燒肉還差得遠哩!”受爺爺的影響,我的家人都有一個“鮑魚紅燒肉”的夢,那便是通過一代一代的努力,讓家庭條件變好。

當爺爺開始老去的時候,父親接過了家庭重擔。父親一米八的個子,力氣也大,是個幹活兒的好手。父親繼承了爺爺的一雙大腳,這雙腳粗糙厚實,每天踩在黑色的泥土之上,東奔西走,為家裡掙來了彩電、洗衣機、自行車和第一輛機車。

後來,父親帶着母親到江浙一帶打工,回鄉的時候像變了個人似的,黝黑而瘦弱,眼角生了不少皺紋,不似記憶裡那個白而精壯的父親,母親倒是時尚了不少。爺爺問父親在浙江吃過鮑魚紅燒肉沒有,他說:“沒有,鮑魚炒飯倒是吃過。”爺爺又問:“鮑魚炒飯裡有鮑魚嗎?”父親說:“沒有。”爺爺說:“那還得繼續努力。”父親在外地幹過泥瓦匠、木匠等工作,很是艱辛,不過也掙到了不少錢。父親把家裡的舊家具都換成歐式的,還建了新廚房、自動沖水廁所。村裡的同輩又對我爸敬佩起來。到四十來歲的時候,父親不再打工,回到了家鄉,選擇了更适合自己的生活。

當我上大學的時候,我感到父親也漸漸老去,爺爺就更老了,偶爾犯癡呆,耳朵也不靈醒了。村裡陸陸續續建起了小洋樓,而我家在小縣城買了房,一家人都搬進去住。面對家庭境況的日漸向好,爺爺很歡喜。可是,剛搬進新家不久,母親便告訴我,爺爺奶奶隻在新家住了兩個星期就回去了。爺爺在車水馬龍的街上找不到回家的路,一坐上電梯便頭暈目眩。爺爺一輩子勤勤懇懇,做夢都想着能在縣城買房,把吃玉米蕃薯的家,變成吃鮑魚紅燒肉的家,而當這個夢想實作的時候,他卻不适應了。

我繼承了爺爺與父親不服輸的性格,在大三的時候苦學半年,考上了複旦大學的中文系碩士,成了村裡第一個研究所學生。我總覺得我能考上複旦,與“鮑魚紅燒肉”有點關系,但我也說不清具體是什麼關系。

去年夏天,約了朋友去涠洲島玩耍。涠洲島是盛産優質海鮮的地方,我們每天都吃新鮮的蝦蟹扇貝,自然也少不了鮑魚,也不貴。近年來,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鮑魚不再是珍貴食材,平常人家也吃得起。涠洲島的鮑魚個大、肉豐、汁水足,想起爺爺,又恰逢我要回老家過暑假,便買了一些鮑魚空運回家。我把鮑魚給爺爺看,他隻笑,癡癡的。照着網絡配方做了鮑魚紅燒肉給爺爺吃,我指望着他是很驚喜的,爺爺看着還冒着熱氣的肉,眼睛裡突然閃出一點光來,不過很快又暗淡下去,他顫顫巍巍舉起手來,比了個大拇指,像是比給我的,也像是比給大家的。我夾了一塊肉送到爺爺嘴裡,“爺爺,鮑魚!”爺爺笑着嚼了幾下,卻忍不住皺起了眉頭,他已經太老了,鮑魚肉也有些嚼不動了,滿滿一大盤肉,爺爺隻吃了兩塊。

一家人坐在一起,問我學習近況,又扯一些家常,鮑魚紅燒肉很快就吃光了,我突然感到它是多麼平常的一道菜,又突然,心中生起一些感動來。

守護萬家燈火 靜候春暖花開

郝康(29歲) 延安機務段電力機車司機

你聽,那一聲劃破冬日長空,幽遠悅耳的汽笛聲就是我們出發的号角。在凜冽的寒冬時節,每當我開着火車,看到鐵軌兩旁的萬家燈火時,心裡甭提有多自豪。

我的工作是駕駛一列列滿載“烏金”的煤炭列車沿着包西煤運大通道前往華中、華南等地區,源源不斷地為那裡輸送煤炭,保障電煤供給。進入鐵路工作7年,我每天跟這些“鋼鐵巨龍”打交道。我是綏德人,從小生長在陝北這塊土地上,眼見着陝北這些年經濟迅猛發展,我們的變化也是一天一個樣,我知道這些都是煤炭資源帶給我們的紅利。

今年冬季寒潮來襲,各地發電供暖用煤需求不斷增長。我的家鄉,陝北榆林,礦産資源富集,煤、油、氣、鹽等資源儲量位居全國前列。在榆林,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下,蘊藏着6噸煤。每天,我們駕駛着萬噸列車,将這些煤炭通過浩吉鐵路、包西鐵路運輸到祖國的大江南北,緩解當地煤炭緊張局面,為那裡的人們雪中送炭。

今年入冬後,陝北最冷達到了零下21℃。聽師傅說,僅僅58天時間,我們中國鐵路西安局累計裝運電煤就達到了2986.1萬噸,同比增幅44.2%,這也是我們今年工作量陡增的原因。2021年年底,陝西疫情期間,為了不影響生産,機關對我們集中統一管理,我已經有兩個多月沒有見到妻子了。元旦第一天剛下夜班,妻子發來微信說,讓我在崗位上一定要做好防護,堅持扛過這段時間,希望春節一家人能在一起迎接虎年。看到這些,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濕潤了。累的時候是真累,不吃不喝倒頭就能睡,想家,也想妻子。但是一想到我的工作能讓那麼多人在冬天有電用,有暖氣吹,又覺得自己受的苦是有價值的。

前一陣子,在機關的公文系統看到了一份湖北省能源局發來的感謝信。看到信的時候,我也是萬分激動,反反複複讀了好幾遍,因為我開的煤炭列車也是運往武漢的。在那一刻,我真切的感受到,能夠為一座城市暖熱一間房、點亮一盞燈,是多麼引以為傲的事情。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農曆新年馬上就要到了,雖然因為疫情我們暫時還不能回家,但是我相信,隻要千千萬萬個“我們”堅守在這裡,必将迎來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登上鐵塔,一半的生命就傳遞給了對方

田辰宇(26歲) 呼和浩特通信段通信工

旅途中很多人喜歡看車窗外的風景。作為一名“爬塔人”與高鐵競速,和時間賽跑,爬升快一點,我就能成為沿途美麗風景裡的一抹光。

高鐵列車的行車由排程中心統一指揮。速度如何變化,進站怎麼停靠,這些資訊都要仰仗沿線通信鐵塔上的天線,我們工區就管轄着21座這樣的通信鐵塔。

在空曠的野外作業無遮無攔,爬得越高,風越大,鐵塔搖晃越明顯。每次爬塔,我都要背着10斤的工具包,每爬一蹬,倒挂一次安全繩,45米高的鐵塔,相當于15層樓的高度,我現在15分鐘就能“登頂”。而兩年前第一次爬塔時,我用了整整一個半小時,眼睛根本不敢向下看,感覺身體都被吹了起來,冰天雪地裡愣是出了一身汗。

檢修鐵塔必須雙人作業,一人爬塔,另一人觀望。每次我登高時,師傅就會在塔底一邊觀望、一邊與我實時交流登塔情況,為我“保駕護航”。到了塔頂平台,我們需要完成清潔攝像頭、測量塔體傾斜度等10多個項目,至少需要40分鐘。為保證檢測資料的準确無誤,有時必須摘掉手套,用凍得僵硬的雙手握緊萬用表,一項一項測試。在平台上能明顯感覺到鐵塔左右搖擺,身體也随着搖擺,就像坐船一樣。頭頂是湛藍的天空,遠處是茫茫雪原,地面上的師傅,安全帽比一顆紅豆粒還小。爬梯甬道狹窄,爬塔時不能穿得太厚,太臃腫會影響活動,為了保暖我們每次腿上、身上都貼滿了“暖寶寶”。

登塔作業考驗的不僅是體力還有心理,不是順利爬上去就是勝利,而是每次能保證100%安全才是真正的勝利。每一次作業前,師傅都會再次确認我的安全繩、防滑鞋、安全帽是否穿戴妥當,最後還會用力緊一下安全帶。師傅的這個習慣救過我的命。有一次即将到達塔頂平台,倒換安全繩卡扣時不小心卡在了鐵塔斜梁上,腳底一滑、身體順勢就仰了過來,安全卡扣也随着斜梁向下滑動了半米。關鍵時刻,是勒緊的安全繩牢牢拉住了我,頭倒栽懸在半空的我當時都吓傻了,不敢動彈。對講機裡師傅的聲音讓我穩住了心神,在師傅的指導,我緊緊抓住安全繩,頭慢慢擡起,腳下探找到支撐點,一點一點站了起來,到了平台後緩了很長時間才繼續作業任務。從塔上下來後,師傅狠狠捶了我後背兩下,又趕緊檢查我有沒有受傷。事後,師傅還讓我抄寫了20遍爬塔标準化作業流程,一有時間就陪我在工區的鐵塔上練習,手把手教授解卡扣、挂卡扣、腳用力等技巧。

爬塔兩年,我和師傅張慕林一直是最親密的戰友,他爬塔時我觀望,我爬塔時他守護。經曆了無數“生死相依”的考驗,毫不誇張地說登上鐵塔,一半的生命就傳遞給了對方。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