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愛玲是徐安華的坑

張愛玲是徐安華的坑
張愛玲是徐安華的坑

"第一爐香",真的不香

|清楚

編輯|王卓嬌

也許正是因為許鞍華既不拉高也不譴責模棱兩可的特質,人們誤以為她非常适合改編張愛玲,因為張愛玲的文字世界,也隐藏在貶義和不明确的模糊狀态中。

但它一次又一次地證明,這是錯誤的。

因為張愛玲的暧昧隻是一種症狀,但她的骨又冷又硬又辣。

但許鞍華暧昧但非常真誠,包裹在她的了解和同情中。

也就是說,張愛玲并不富有同情心,她更冷酷、更堅定、更殘忍,而徐安華是一位忠誠的長者,她幾乎本能地對複雜的世界表現出寬容和了解——這兩種世界觀完全不相容,但由于同時呈現出一種模棱兩可的狀态,人們誤以為徐安華非常适合改編張愛玲。

張愛玲是徐安華的坑

更不用說李安導演,說《第一爐香》電影結尾的字幕特别感謝關金鵬導演(他做過徐安華多年副導演),都比徐安華更适合改編張愛玲。

作為關金鵬的導演,眼神犀利辣。

他能體會到,男人和女人的愛真的是在心裡,夾雜着精緻的打鬥。

他承認這種情緒的模棱兩可狀态,卻敢嘲笑兩件事要分開。比如1994年根據張愛玲原著改編的《紅玫瑰白玫瑰》改編,是張愛玲所說的華麗長袍和長袍下的虱子的微妙再現。

海誓山盟無非是一種僞裝,真面無非是算計。

在《第一熔爐》中,張愛玲想說,一個色色下卻欲不減的老婦人,如何利用年輕漂亮的女孩,勾搭上其他男人——這些女孩,從龍和兒媳開始,然後是葛維龍。

張愛玲是徐安華的坑

在這個關于"青露家化"的故事中,張愛玲對任何人都毫不留情,她甚至享受着大家的自嘲,而在這個自嘲的過程中,那種微妙的手段和伎倆——尤其是梁泰姨媽這個角色。

但許鞍華似乎真的無法抑制自己的同情心:她安排了兩段回憶餘飛鴻的戲,一是送梁先生走出葬禮之路,高跟鞋不好她,決心赤腳離開殡儀隊,另一個是她第一次結婚梁家倒茶,大家跪下儀式。

結果是,它突出了她姨媽的凄涼過去,并為她的堕落找到了借口。

但它未能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她如此淫穢?

如果說官員和貴族之間不斷輪換,為了搶走生活費,那麼就勾引了像陸兆麟這樣的窮酸學生,甚至掏出錢包來支援他的行為去加拿大留學,該怎麼解釋呢?

張愛玲是徐安華的坑

張愛玲是一個不為自己的角色找借口的男人。

徐安華是一個會為自己的角色找借口的人。

這種價值恰恰相反,注定了《第一爐香》的改編,在叙事層面上沒有辦法,捕捉到張愛玲的精髓。

更何況,許鞍華從一開始就做出了各種妥協,比如台詞的基調選擇上海話和粵語,或者完全是國語,比如演員的服裝、道具、妝容,尤其是在演員的選擇上。

馬思泉那種介于醉酒和不清醒狀态之間的表演,完全讓人看不出角色的精明和算計,除了讓人覺得格維隆真的是自我放縱,真的無法為角色産生更多的情感。

張愛玲是徐安華的坑

彭玉軒這坦率地承認,他是人類敗類的油膩表現,也與張愛玲的表情相反——在張愛玲的筆下,敗類總是出現在人臉上,就像壞人總是把自己打扮成好人一樣,他們可以承認自己的欲望,但不會坦誠自己的虛僞。

我們來談談于飛鴻。

在看到"第一爐香"的朋友身邊,很多人都認為齊飛鴻很不錯。在我觀看的過程中,我沉迷于她的靈魂色彩。

但走出電影院,想想張愛玲的原著,你會發現這件事不對勁。

阿姨這個角色,直白地說是老色衰卻不減的"老頭",用張愛玲的原話是"美老了,眼睛不老了"。

也就是說,她可以噱頭,但從身體和身體上來說,她一直很難激起男人的心。

張愛玲是徐安華的坑

但于飛鴻的個人外表和氣質,恰恰相反,讓噱頭展現成角色最細緻的把戲,而且從内到外散發着成熟性感,但如今卻變成了即使她站着不動也能成為靈魂的背景。相比之下,馬斯純潔純潔,但似乎毫不吝啬。

畢竟,面對性感,純潔或可愛,一點也不值一提。

但這與張愛玲的設定背道而馳。在張愛玲的設定中,有着葛維龍的年輕身體,但姑姑曾經吸引蜜蜂來吸引蝴蝶,但在影片事實上的視野中,明晰的姨媽比侄女更感傷啊。

這并不是說于飛鴻和她的表現不好。

相反,她說她不适合這個角色,這個角色應該很老。

這是不恰當的,同樣适用于徐安華。

作為導演,她有自己好的題材和内容,也對電影有着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些都是不可否認的。

但适應張愛玲,她真的不合适。

算上舞台劇《金鎖》,《第一爐》是徐安華對張愛玲作品的第四次改編。

她之前改編的兩部電影是1984年周潤發、苗薇主演的《愛在城裡》,以及1997年由黎明、梅豔芳、吳薇蓮主演的《半條命》。

她自己對這兩部電影并不滿意。用她自己的話說:在拍攝《都市愛情》的時候,她太年輕了,無法了解張愛玲的意圖,也沒有更好地管理演員,而《半條命》因為原作太大而無法把握主線,撇開旁線發現作品很不褪色。

但現在看豆瓣評分隻有5.7分"始爐香",許鞍華此前曾說過原因,都不再成立。

從張愛玲和徐安華同為粉絲的角度來看,這不是導演徐安華所說的技術問題,而是兩種不同的審美訴求。正如我之前所說

張愛玲辛苦冷酷,徐安華卻用心憐憫。

不同的審美傾向決定了兩位作者都有很強的屬性,沒有辦法在叙事層面上達成和解。

結束

張愛玲是徐安華的坑
張愛玲是徐安華的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