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 知道記者 周偉琳海
2021-05-29 09:00
52歲下崗,54歲自學成才的鋼琴,66歲的油畫,70歲的盆景。坐在阜陽路55号,老木匠薛玉麗打趣道:"早下崗,像我一樣想做什麼,真開心!"

但回到22年前,剛剛被解雇的薛先生并沒有那麼放松。當時,他假裝每天出去工作,以向家人隐瞞他的裁員。在濮陽路一帶待了兩年後,有一天,老木匠看了一部關于肖邦的老電影《一首難忘的歌》。影片中的鋼琴音樂讓他真正"難忘",突然慕斯頓開口:"我現在無事可做,為什麼不學鋼琴呢?"
五線頻譜不會,變成簡單的頻譜;自學太難了,花一年兩年練一首歌也沒關系;家裡的鋼琴會吵架給家人,然後去每一個鋼琴線練習!老木匠帶着移山的精神,從早到晚開始在濮陽路上演奏各種鋼琴線。
戲劇性的轉折也出現了,沒有人趕走那個與擁抱濮陽路音樂理想的年輕人格格不入的老木匠。鋼琴線的店員也想溜出去做自己的事情,是以請老木匠幫忙看店,濮陽路畢竟是上海音樂學院,進出鋼琴線也有很多老師,還點、鼓勵,老木匠學鋼琴的道路不僅一帆風順, 也為自己的生計找到了另一條路——大概是因為這個年紀的老木匠可以學鋼琴,仿佛要成為活生生的标志,他買了鋼琴的人多了。順便說一句,賣鋼琴的老木匠也得到了獎金。想想看,你不妨自己動手吧!就這樣,老木匠的鋼琴線在濮陽路55号開張了!
現在聽到老木匠的鋼琴需要一點運氣,但10年過去了,55号從早到晚的鋼琴聲是濮陽路上的一幕。早在2007年,芬蘭《每日新聞》的一位記者就被鋼琴的聲音所吸引,為老木匠拍攝了一部短片。來自美國的台灣客人溫家寶說,他于2011年來到上海,經常經過濮陽路。每天晚上,整條街都很安靜,隻有這裡的燈光,鋼琴的聲音,當他以為自己遇到了世界上的高個子,都害怕上前說話,現在,他送雙胞胎兒子去店裡學鋼琴。
日子變了,現在老木匠彈鋼琴的時間少了,不是他懈怠,而是他的藝術生涯已經不僅僅是音樂,這也與濮陽路有很大的關系。在濮陽路,除了上海音樂學院外,在路的另一端還有一個藝術大廳,被稱為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的"小白宮"。這裡也是上海工藝美術學院,彙集了一批市級工藝美術大師,他們的日常工作和生産過程都可以公開觀察。老木匠放下悲傷的日子,經常來這裡消磨時光,不知不覺地被藝術熏陶,讓他在66歲時開始學習油畫,70歲開始玩盆景,并都做得很好。
最滿意的一棵樹,剛吃完,就是一個像盆景師傅扔下來的1000元直接拿走了,讓老木匠說到現在為止,因為從來沒有這麼滿意過一棵樹。
老木匠最滿意的是一棵樹
2015年,正在做盆景的老木匠吸引了幾位特别的客人。其中一位是德國鋼琴家,來到上海音樂學院,路過看盆景。
鋼琴家在鋼琴上演奏了舒伯特的即興曲子,這恰好是老木匠正在學習并且剛剛練習的東西。沒有老師的老木匠急忙拿出錄像機,想在書房後拍下自己。沒想到鋼琴家彈得太好了,興奮的老木匠不會說英語,隻能拿出自己翻譯的樂譜給鋼琴家看。鋼琴家也興奮得一眼,邀請老木匠來演奏。兩個人來鋼琴朋友,語言不是通過案例,老木匠的鋼琴聲音,讓鋼琴家當場流淚。兩人都忘記了錄像機,并記錄了整個過程,留下了寶貴的記憶。
現在老木匠的店裡,除了鋼琴可以買到,其他什麼都有,他做了盆景,他畫了,都不賣,隻圖自己喜歡。如果路過濮陽路,不妨走進55号看看,祝你好運,老木匠也會為你彈一首歌,全看他的心情。
(看新聞知道記者:周偉實習生 記者:林海軒 實習生 編輯:沈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