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場館大揭秘—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外形如龍,建造難度最大!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比賽場地之一,它位于北京市延慶區西大莊科村,将舉辦冬奧會雪車、雪橇以及鋼架雪車項目的比賽,是目前國内首條,同時也是唯一一條符合冬奧會标準的雪車、雪橇賽道。由于外形仿如一條盤旋在山脈頂部的巨龍,于是北京冬奧組委也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雪遊龍”。它是國内第一條雪車雪橇賽道,同時也是亞洲第三條、世界第十七條雪車雪橇賽道,其全程長達1975米、垂直落差為121米、共有16個彎道。由于雪車、雪橇運動在國内普及度不高,直到北京獲得冬奧會的舉辦權之後,中國才誕生了首條國際級别的賽道。

冬奧場館大揭秘—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外形如龍,建造難度最大!

據介紹,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采取世界上最頂尖的賽道設計,是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工程中,設計難度最高、施工難度最大、施工工藝最為複雜的建立場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于2017年2月結束賽道選址工作,曆時兩年半的時間,于2019年11月完成主體工程的建設。2020年3月,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成功完成賽道制冰工作。2021年7月,這條全新的賽道正式投入使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位于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西南側,依托海拔2000多米的小海陀山進行施工建設。其用地面積達到18.7公頃、建築面積為5.25萬平方米。

冬奧場館大揭秘—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外形如龍,建造難度最大!

長達1975米的可容納制冷主管的U型槽的賽道,為長線型空間雙曲面闆殼結構,并通過V型鋼柱、木梁及屋面構成的遮陽篷覆寫于賽道上。賽道包含16個角度和傾斜度各異的彎道,一共分為54個制冷單元,共設定3個出發區,6個出發口。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第11個彎道,還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360度回旋彎道。場内還包括出發區、營運區、結束區和賽道等幾個部分。“雪遊龍”在選址方面,充分考慮了地理位置、交通條件、賽事進行以及後期場地利用等幾個方面的因素。山體周圍地勢較為平坦,并且與高山滑雪中心、延慶賽區冬奧村和山地新聞中心相鄰,讓賽區各冬奧會場地得以串聯在一起,提升彼此之間的資訊關聯效率。

冬奧場館大揭秘—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外形如龍,建造難度最大!

從整體看,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地形變化較為複雜,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北側比賽出發高點到南側終點,高低落差大約為150米。賽道最高點高程達到1017米、最低點高程為896米、最快滑行速度為每小時134.4千米。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出發區設有多個工作間、雪橇卸車區、準備區、出發延展區、雪橇出發賽道、觀衆站席看台、更衣空、零售間、熱身房等。在比賽場地周圍的建築風格上,組委會運用天然材質的木梁、木瓦、石籠牆與比賽賽道的鋁闆、幕牆、鋼材互相呼應,為運動員營造出一體化的競賽環境氛圍。

冬奧場館大揭秘—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外形如龍,建造難度最大!

木瓦環繞的建築物展示古樸的韻味,建築外牆則使用鋁闆和簡易門窗搭配。在屋内構造方面,木質的貼闆和混凝土地面讓整個建築外觀給人一種歲月沉澱之美。場館、賽道和周邊建築交輝相映,成為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建築,既與簡潔、綠色、環保的冬奧會承辦理念一脈相承,又最大程度減少了能源消耗,這在以往冬奧會曆史上極為罕見。在比賽結束區,還設有頒獎典禮展示區、裝卸區、運動員醫療站、采訪區等,主要負責完成比賽結束後的相關工作。“雪遊龍”被外界認為是北京冬奧會中最大氣磅礴的一座比賽場館,你同意嗎?

(羅掌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