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年
《祭竈與鄰曲散福》
宋·陸遊
已幸懸車示子孫,正須祭竈請比鄰。
歲時風俗相傳久,賓主歡娛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滿不羞貧。
問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頭樂社神?
含義
小年,并非專指一個日子,由于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着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竈等,準備幹幹淨淨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竈等。
為什麼南北方小年不是一天?
原來,在古代有“官三民四”的說法。也就是說,當官的過小年是臘月二十三,老百姓則要等到臘月二十四。到後來,“官民”的說法被淡化,但北方離皇帝比較近,就延續了“官三”的傳統,小年在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就保留了“民四”。是以南北方的小年相差了一天。
習俗
祭竈王
小年,是民間祭竈的日子。民間傳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年臘月廿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報這家人的善惡。于是,小年這天人們會擺一些糖瓜、竈糖在竈王像前,為的就是讓竈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貼窗花
過了臘月廿三,家家戶戶就開始貼窗花了。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帶着孫子孫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貼上。
掃塵土
小年時,還要掃灰塵,北方人稱“掃房”,南方人稱“撣塵”。
吃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竈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
蒸花馍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馍。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
吃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竈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熱乎乎的餃子,其樂融融,很有年味兒。
婚嫁
過了臘月廿三,漢族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是以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都會特别多。
諺語
樓台亭閣換新顔,白牆青磚碧瓦亮。
高樓大廈壁輝光,裝修一新過小年。
臘月二十三,家戶潔衛忙,
裡外重新整理美環境,敬竈拜神王。
小年到,不妨醉。
燒香放鞭炮,竈神對你笑,
上天言好事,美得直冒泡。
小年已至,
新年也即将到來。
萬象更新,
希望遠東理工學子以嶄新的姿态,
迎接我們的2022,
用全新的面貌,
共同擁抱未來!
END
圖檔來源丨網 絡
海 報丨沈欣瑤
編 輯丨李嘉欣
制 作丨趙金秀
責 編丨穆虹羽
審 核丨吳旭航
指導教師丨王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