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車的迅速發展,伴随而來的自動駕駛功能更是被各大汽車廠家吹上了天,甚至成為了某些銷售說服客戶的必殺技。但是,新技術所帶來的新風險不容忽視。近日,美國媒體紛紛報道了一個案例,特斯拉駕駛員Kevin George Aziz Riad因濫用輔助駕駛系統緻人死亡,被控過失殺人罪。這可能是世界上首例因為汽車自動駕駛功能緻人死亡後被控犯罪的案例。

這起事件發生在2019年12月的洛杉矶郊區,當時Riad駕駛的特斯拉Model S轎車在離開高速公路時闖了紅燈,并撞上了一輛本田思域,緻使兩名思域上的乘客喪生。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證明,事故發生時,該駕駛員使用了特斯拉Autopilot(簡稱AP)功能。
美國媒體指出,事故發生時,駕駛員沒有能夠第一時間接管方向盤,因而釀成慘禍。也就是說,該駕駛員在事故發生的時候,雙手沒有放在方向盤上,因而導緻車輛失控。
事故頻發 特斯拉自動駕駛可靠性成疑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可謂是行業的先驅者,但是伴随而來的争議一直不絕于耳。特斯拉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車輛安全報告中表示,激活了Autopilot以及其它安全功能的情況下,特斯拉的汽車平均每694萬公裡就有一起事故被記錄,既沒開啟Autopilot也關閉主動安全的,平均每256萬公裡就發生一起事故。而美國NHTSA紀錄的同期資料中,美國車輛平均每77.9萬公裡就發生一起交通事故。是以,特斯拉認為,自動駕駛的可靠性是人類的8.9倍。
事實上,這樣的對比更像是特斯拉對于自己的自吹自擂,充滿了營銷的味道。蓋因在這麼多年來,因為自動駕駛功能而發生事故的特斯拉事故屢見不鮮。
2016年,美國一名駕駛特斯拉Model S的司機開啟自動駕駛後,在國道上發生車禍身亡。特斯拉稱,Autopilot未能識别前方左轉的卡車,因為天色很亮,且卡車是白色的。
2016年1月,一輛特斯拉轎車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鄲段發生追尾事故,司機不幸身亡。司機家人認為這是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的過錯,是以起訴了特斯拉中國銷售公司。
2018年4月,一名蘋果公司的技術工程師在駕駛一輛特斯拉Model X 時,使用了自動駕駛功能,車輛失控撞上隔離欄,導緻車主最終因事故喪生。
2021年5月,美國加州的一名特斯拉駕駛員開啟Autopilot之後,竟跑到了汽車後排座椅乘坐,因而被警察逮捕。
據相關統計,自2016年以來,美國NHTSA已經針對26起Autopilot相關事故進行了調查,在這些事故當中,至少有11人因事故喪生。
理性看待 新技術不應成為營銷工具
在現在的汽車市場當中,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成為市場上的熱門技術,凡是沒有搭載這項技術的,基本都被大家認為是老古董的車型,在絕大多數的新車型釋出會上,L2級的ADAS功能(進階駕駛輔助系統)都被大肆宣傳,作為車型的大賣點之一。
但是,技術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不好的是鋪天蓋地甚至有些吹噓的宣傳推廣,讓駕駛員過于信任自動駕駛技術。在現階段的自動駕駛技術當中,其實更應該被稱為輔助駕駛功能。但是向特斯拉就公開宣稱自己的FSD更新包為完全自動駕駛功能,讓駕駛員會有相當大的幾率産生誤解。
在不少特斯拉車主的視訊當中,可以看到雙手離開方向盤的“腦殘”操作,據稱,這些都是銷售顧問在試乘過程當中示範過的。目前很多國内汽車廠家也宣稱自己擁有L2+的輔助駕駛能力。過分的誇張宣傳,導緻使用者的期待超過了技術所能做到的程度。
為什麼之前的定速巡航等輔助駕駛功能我們不會說它有問題?因為人家在使用規範當中就明确有說,消費者要自己操控汽車,雙手不能離開方向盤,因而不會讓消費者産生誤解。而現在的汽車宣傳當中,L2+的輔助駕駛技術就仿佛無所不能,高速道路、城市道路無所不包。
但是,無論是特斯拉的純視覺識别方案,還是國内汽車廠家更多使用的雷射雷達+視覺識别方案,都有一個無法掩蓋的問題,那就是識别成功率根本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因為道路上的路況千變萬化,總有出現差錯的時候。這既有硬體和軟體上的原因,也有事故機率的原因。這和我們駕駛員自己駕駛車輛是一樣的,隻不過,駕駛員在自己控制車輛時,出現事故隻能責怪自己對于路況把握不清,但是當自動駕駛技術出現了問題了呢?那又應該責怪誰呢?
而且,人在駕駛的時候往往都會有一種惰性,在開啟自動駕駛功能的情況下,由于系統接管了部分操作,人難免就會是以而分心,産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很難對路上的突發情況作出及時反應。
未來可期 自動駕駛技術不是洪水猛獸
每一種新技術的應用,都會伴随着種種陣痛。從不成熟到成熟,才是事物的正常發展階段。隻不過,我們千萬不要拔苗助長,錯誤地高估了新技術的應用場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出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家标準(标準号:GB/T 40429-2021)當中,對駕駛自動化、系統和功能、最小風險狀态和政策、介入請求和接管、系統失效等進行了嚴格定義,将汽車自動駕駛劃分為L0-L5級。
由此,将汽車業不甚清晰的标準進行了明确界定,并上升至國家标準,該标準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實施以後,汽車廠家再也不能亂打旗号宣傳自己的技術。而在去年4月釋出的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中,也特别新增了自動駕駛的相關管理要求。這充分說明,國家相關部門已經注意到了自動駕駛技術的相關問題,并為此制定相關法規和标準。
總的來說,自動駕駛技術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萬能靈藥,我們要理性看待它的功與過,增進消費者對于它的認知和了解,杜絕企業對于它的過度宣傳,進而使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