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小年,教孩子學習年俗知識,一起過一個有年味的新年!
“小年”曆來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也被稱為竈王節。
小年到了,意味着大年也不遠了,讓我們一起充滿儀式感地迎接新年吧!
關于小年的習俗,你都知道嗎?
在全國不同地區,“小年”的日期并不一樣:臘月二十三是大陸北方地區的“小年”,臘月二十四是大陸南方地區的“小年”。
也有不同的說法講:古時,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不管“小年”到底是哪天,勞碌了幾乎一整年的人們,都會開始籌劃着過一個舒服的新年。小年,正是過年的開端。
小年也意味着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幹幹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民間,小年的習俗有很多。若細細品味,都不無道理。

大掃除
每逢小年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房間庭院,撣拂塵垢蛛網,幹幹淨淨迎春節。
北方稱為“掃房”,南方也叫“撣塵”。
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寄托了人們破舊立新的美好願望。
貼窗花
窗花多以喜鵲登梅、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為主題。
将紅色的窗花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更添喜氣。
吃竈糖
竈糖,外面有一層芝麻,裡邊是用麥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陰清火、潤肺止咳的功效。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于是人民便敬獻祭竈,意為用糖糊住竈王爺嘴,上天後說些甜言蜜語。
吃餃子
過小年,民間吃餃子。取意為“送行餃子迎風面”。
在很多地區,一到臘月就開始各種吃餃子了。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餃子......
沐浴理發
小年時,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把上一年的塵埃晦氣除去,把新一年的好運帶來是沐浴的宗旨。
是以,除了家裡要煥然一新外,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洗浴、理發,褪去過往的晦氣,開啟新年吉祥順利的好兆頭。
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年俗知識點,講給孩子聽!
小年,代表着年節準備正式開始,從這一天起,家家戶戶開始忙起來,采買年貨、打掃房屋,準備切換過年模式。
人民日報整理了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年俗知識點,一起來看看,感受一下傳統的年味吧!
由于大陸曆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區的年俗也有一定差異。你們那裡的年俗有哪些不同?歡迎在留言區交流分享!
今天是臘月23,北方小年
大年初一不遠了,
讓我們一起充滿儀式感地迎接新年吧!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