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有種說法,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竈”。因為竈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竈,會有“男女之嫌”。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我們俗稱的“小年”,也是祭拜竈王爺的日子。關于竈王爺的由來,民間流傳着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戶姓張的人家,有兄弟兩個,老大是位泥水匠,老二是位畫師。老大最拿手的活計就是盤竈台,手藝非常好,在當地很有名,人們稱他為“張竈王”。

這位張竈王,除了手藝好以外,還善于調解家庭糾紛,街坊鄰居,誰家要是吵架了,鬧沖突了,就會找他來從中調和,這個張竈王爺很熱心,是以深受村民尊敬愛戴。張竈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去世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的深夜。
俗話說:“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張竈王一去世,家裡沒有了主事的,就亂作一團,幾房兒媳婦都鬧着要分家産。老二平常隻會畫畫,不管家務事,是以也是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張竈王周年祭日之前,畫師終于想出一個辦法。在臘月二十三深夜,也就是張竈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畫師忽然把全家人都叫醒,說是大哥顯靈了。
他将一家老小領到廚房,隻見廚房的竈壁上,在昏暗的燭光照耀下,若隐若現地顯現出張竈王和他已故妻子的容貌,全家人都驚得目瞪口呆。
畫師說:“我昨天晚上夢到大哥大嫂都已經成仙,玉帝封大哥為“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你們平日裡好吃懶做,無事生非,鬧得家裡雞犬不甯,家神不安。大哥知道後非常生氣,準備上報玉帝,降罪懲罰你們。”
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一個個驚慌不已,感覺跪地磕頭,并且取來張竈王平時最愛吃的甜食供上,懇求竈王爺寬恕。
從此以後,張家的兄弟叔伯,妯娌媳婦們,都能和諧共處,再也不鬧事了。街坊鄰居們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就來一探究竟。後來得知,臘月二十三竈壁上的竈王爺,原來是畫師提前畫好,貼到牆上的。隻是想借此吓唬一下兒女侄媳,沒想到效果如此顯著。
鄉親們知道這個情況後,就紛紛來找畫師,讓他幫忙也給。自己家裡畫一張竈王爺的像。如此以來,十裡八鄉,家家戶戶都開始在竈台上貼上竈王像,在臘月二十三這天祭祀竈王爺,逐漸形成了小年的一個祭祀風俗。到了周朝,皇宮也将它列為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竈的規矩,成為固定的節日習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