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28億存款不見了"的消息,在市場上上傳了一股沸騰。
智民信托擁有兩家子公司,山下制藥和恒生制藥,在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的存款總額為33億元人民币,但該公司意外發現該銀行的資金在那裡,其中28億美元用于為另一家與自身無關的公司獲得貸款質押。
更多資訊顯示,擔保公司華業石化是中石油間接控股的全資企業。這意味着華業石化是100%國有的。
對此,中石油子公司北京華昌地産對該公告作出緊急回應,稱該公司未進行任何股權投資并設立子公司。

中石油的回應使人對擔保公司華業石化的真實情況産生質疑,渤海銀行南京分行與華業石化的關系更是值得懷疑。為什麼28億美元莫名其妙地被認捐,為什麼銀行在發現問題時沒有終止,将不得不等待警方進行調查。
而這些冒牌國有企業需要警惕!
在此次事件中,華業石化"國有企業"的地位一度引起了市場的關注。雖然已經被虛假證明,但在市場上,有許多難以區分真假的所謂"所謂國有企業",正在引起投資者的注意。
上周,國資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一份虛假國有企業名單。一個名單似乎是與國有企業的央企"沾染了事業"的漢字企業,其實都是民營成立的假冒國有企業。
對于這些假冒的國有企業,一定有很多投資者感到困惑,甚至海峽A股上市公司,榮融集團也一直處于中間的把戲。幸運的是,兩家公司及時終止了相關合作,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害。
此前,26家央企通過多種管道公布了353家假冒國有企業名單,向社會通報上述公司及其子公司各級都是假冒國有企業,提醒社會各界警惕,注意防範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電氣建設中冒充國有企業最多的是,本輪公布的假冒國有企業數量達到151家,幾乎占所有假冒國有企業的一半。冒名頂替的國有企業數量較多,有中國鐵路(43家)、中國節能(32家)和中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28家)。
對于這份公布的假冒國有企業名單,本文截獲了部分企業,對于這些假冒企業,投資者必須注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