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資料和趨勢,想給大家Share一下
尤其對關注政企大客戶市場的小夥伴
有一定參考價值

第❶份報告
《中國政務雲市場研究報告》
要“toB”,離不開“toG”
而論起“toG”,政務雲就是橋頭堡
這份報告,比較系統的介紹了
政務雲市場容量、技術趨勢和格局
先看看市場容量吧
↓
2019年中國政務雲市場容量
達到了459.3億元,同比增長25.7%
而這其中IaaS規模為380.8億
占總體市場比重82.9%
再看未來預測
到2022年,市場容量逼近800億
相信在“新基建”政策催化下
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拉升
政務雲都要哪些玩家呢
這個象限基本涵蓋了時下主流玩家
我們僅把第一象限的拿出來曬曬
第一象限的玩家搭配很有趣
傳統ICT廠商+網際網路巨頭+營運商
但前三甲
浪潮雲、華為雲、新華三
無一例外,都是傳統ICT廠商出身
他們過去就是B端市場的主要玩家
如今這些“前浪”,依然碾壓着“後浪”
……
根據報告的分析
中國政務雲已經進入2.0時代
政務雲2.0的特點是
以資料邏輯集中、資料融合、打造一體化政務大資料平台為業務重點
政務雲基礎設施建設正逐漸完成
政務應用層的需求激增
同時,政務子系統建設趨勢明顯
人社雲、交通雲、應急管理雲、疾控雲
這些都是建設熱點

第❷份報告
《中國政府大資料市場研究報告》
根據這份報告的資料
2019年政府大資料市場的容量達到
384.5億元,同比增長率31%
如何了解“政府大資料”這個市場呢
狹義講是政府所持有與管理的資料
包括了三個層面
01
大資料政務應用
主要集中于資料彙聚和資料開放共享
02
大資料社會治理
包括安防大資料、輿情大資料、應急大資料(防災減災)、信用體系大資料、環境大資料(氣象、地理)、交通大資料、能源系統大資料(水電氣供應)和城市管理大資料
03
大資料民生服務
涵蓋教育、醫療、社保、就業、民政、住房、生育、養老等領域。
細分領域非常多
這380多億,是怎麼分的呢
下面這圖說的很詳細
安防、交通、政務,占據半壁江山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
根據賽迪顧問的統計
政府大資料市場投融資環境嚴峻
2019年總投資額116.7億元
比2018年下降了93.9%
這對依賴資本輸血的“後浪”來說
是個壞消息
畢竟“前浪”積累久,家底厚,燒得起
而後浪們,還沒來得及拍到前浪
就趕上退--潮--了--
當然,轉到2020年
“新基建”又帶來了利好消息
或許,投融資環境會回暖

第❸份報告
《中國智慧城市産業發展研究報告》
智慧城市也好,數字城市也好
喊了10多年了
有特别成功的麼?似乎沒有看到
畢竟,這個概念太過宏大
做好并非一朝一夕
而且需要持續建設和營運
看看這張圖
就知道涵蓋的範疇都多麼廣泛
從這份報告裡
我們摘取了細分領域的競争态勢圖
雖然,這些圖表未必完全公正客觀
但至少能讓從業者和決策者了解
到底都有哪些玩家,大約是什麼水準
物聯網和傳感器的價值在于
真正讓基礎設施和上層應用耦合起來
但這個格局圖還是不夠細
很多公司不在一條鄙視鍊上
再看網絡通信領域的态勢
“上半球”的入圍者
大部分都是5G“代言人”
華為、中興、三大營運商
畢竟,5G的火,連吃瓜群衆都被烤到
智慧城市大資料
阿裡、浪潮、華為,很接近
第一象限,同樣沒有”後浪’的痕迹
這個象限圖
跟政務雲的玩家重合度很高
阿裡雲、浪潮雲、中國電信們
畢竟很多智慧城市雲
是從“政務雲”破局的
最後,可以看看典型企業盤點
政務、交通、安防,占據主流
也确實是智慧城市真金白銀最多的
三份報告
到這裡就算唠叨完了
感興趣的可以去官方下載下傳
看完這些報告,有點感想
且不論報告是否絕對客觀
但卻能反映一些事實
最明顯的,莫過于
toB/G的大生意,還是“前浪們”在主導
後浪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看看第一象限的那些玩家
無一不是“前浪”
為什麼在ITtoB市場
前浪不僅沒有死在沙灘上
反而搶了後浪的風頭
⬇️
①
它們中的很多“浪”
一直都是toB、toG出身
更了解客戶需求,更懂得商業運作
是以,無論風向怎麼變
它們都能立在潮頭
②
産品與資本積累時間久、家底厚、生态強
toB/G的大單都是持久戰消耗戰
技術、資金、人力、服務、生态
不能有短闆
這方面,前浪占優
③
有前浪的底蘊,也有後浪的激情
中國的IT公司,沒有真正的老公司更沒有養老公司
沒有“職業經理人”操盤
大部分還是初代上司人執掌大局
他們都是“馬上皇帝”,能打硬仗
經驗老到,執行力強
同時又善于創新和疊代
是以
在toB/toG,政企大客戶市場
前浪,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