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田豫――《三國志》卷二六

  田豫,字國讓,東漢末魏初漁陽雍奴(今河北安次東)人。少年時投奔,後被公孫瓒任命為守東州縣令。投,為丞相軍謀掾,先後任領陰、朗陵等縣 令,遷戈陽太守。從部陵侯曹彰征讨代郡烏丸。再遷南陽太守。魏文帝初,任持節護烏九校尉,威震北邊,封長樂亭侯。轉汝南太守,加珍夷将軍。正始年間,遷使 持節護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軍,領并州刺史。州界安定,百姓稱道,胡人相率歸附。征為衛尉,後拜太中大夫。田預為官清廉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發給将士。胡 人所送資财,皆入官府,家中常貧窮困乏。> >   田豫,字國讓,漁陽郡雍奴縣人。劉備投奔公孫瓒,田豫當時年紀還少,自己托身于劉備,劉備非 常看重他。劉備任豫州刺史,田豫以母親年老為理由請求回鄉,劉備涕泣着與他告别,說:“隻恨不能與君一起建立大業。”公孫瓒命田豫為守東州縣令,公孫瓒的 部将王門背叛公孫瓒,為率領一萬餘人前來進攻。衆人恐懼,準備投降。田豫登上城牆對王門說:“你受到公孫将軍厚待,卻離開他,其中定有不得已的原因; 如今卻回來為賊人出力,由此可知你是無情無義之人。人們雖然隻有提瓶打水的才智,也知道守護自己的瓶子。我已接受了公孫将軍的委任,你為什麼不趕緊來進 攻?”王門慚愧地退走了。公孫瓒失敗後,鮮于輔為屬下官民所推重,代行太守之事,他與田豫素來關系很好,任命田豫為太守府長史。當時群雄并起,鮮于輔不知 依從誰好。田豫對鮮于輔說:“最終能夠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應該趕緊投奔他,不要等着以後遭禍。”鮮于輔聽從了他的建議,因而受到曹操的重用和封官、 尊寵。曹操召田豫為丞相府軍謀掾,任命為穎陰、郎陵令,遷升為弋陽太守,所到之處,都得到很好的治理。> >   鄢陵侯曹彰征讨代郡,以田豫為 相。軍隊進抵易水北岸,敵人埋伏下騎兵偷襲,軍人亂成一團,不知如何是好。田豫根據地形,用戰車圍繞成戰陣,弓弩手拉滿弓在裡面,在空隙中布下疑兵。胡人 攻不進來,便潰散了。大軍乘勢追擊,大破敵兵。田豫于是揮兵前進,平定了代郡,這些都是田豫謀劃的。> >   又遷升為南陽太守。先前,郡裡人 侯音反叛,率衆數千人在山中作盜匪,給南陽造成極大禍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黨羽五百餘人,上表奏請全部處死。田豫召見全體在押囚犯,加以安慰曉谕,為 他們指明悔過自新之路,打開刑具,一次全部釋放。各位囚犯都叩頭感恩,希望為田豫效命,當即互相轉告,各部盜賊一天之内便都解散了,郡中得以清靜安定。田 豫如實向上彙報,曹操予以表揚。> >   魏文帝初年,北方的部族強盛,侵擾邊塞,于是任命田豫為持節護烏丸校尉,牽招、解亻隽同為護鮮卑校 尉。從高柳以東,氵歲貊以西,有鮮卑人數十個部落,比能、彌加、素利分割地區加以統領,各自有自己的地界;他們共同立下誓言,都不得把馬賣給中原人。田豫 認為,少數部族聯合在一起,對中原朝廷不利。于是先挑撥離間他們,讓他自相仇視,互相攻殺。素利違反盟約,把一千匹馬送給官府,因而遭到比能的攻擊,向田 豫求救。田豫恐怕是以互相兼并,造成更大的危害,認為應該救助善良、懲治兇惡,向各部族顯示威信。于是單獨率領精銳士兵,深入到胡虜控制的地區,胡人很 多,在官兵前後進行抄掠,截斷退兵之路。田豫遂率軍挺進,距胡人十餘裡時,紮下營寨,收集許多牛馬的糞便燒了起來,從另外一條路撤走了。胡人見煙火不斷, 以為田豫的軍隊還在,便離去了,走了數十裡之後;才發現田豫已撤走。他們又追擊田豫至馬城,将其重重圍困,田豫嚴密防守,令司馬樹立起旗幟,奏起鼓樂,率 步騎兵從南門殺出,胡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哪裡,便向哪裡攻擊。田豫則率領精銳騎兵從北門沖了出來,擂鼓呼叫沖殺,兩面發起沖擊,胡人措手不及,陣腳大亂,都 丢棄弓、馬逃走了。田豫率兵連擊二十餘裡,胡人的屍體布滿了原野。此後,烏九王骨進對官府不恭敬,田豫到塞外調查,自己僅率領百餘人到了骨進的部落中,骨 進出來迎接拜見,田豫指令手下人将骨進斬首,又公布了他的罪惡,以号令其部衆。骨進的部衆者恐懼不敢行動,田豫便以骨進的弟弟統領其部衆。從此後,胡人吓 破了膽,田豫的聲威震動沙漠。山賊高艾,有部衆數千人,四處搶劫抄掠,在幽、冀西州為害,田豫引誘鮮卑素利部殺死高艾,将其首級送到京城。朝廷封田豫為長 樂亭侯。他擔任護烏丸校尉九年,統治少數部族,對兼并者予以壓服,對豪強者使其離散。凡是逃走的奸邪之人,為胡人出謀劃策不利官府的,田豫都挑撥離間他們 之間的關系,使他們的兇惡陰謀不能得逞,聚居在一起卻不得安甯。田豫的計劃還沒有完全實作,幽州刺史王雄的黨羽欲圖讓王雄擔任領烏丸校尉,是以诋毀田豫擾 亂邊境,為國家生事。朝廷于是把田豫調任汝南太守,加官為珍夷将軍。> >   太和末年,公孫淵在遼東反叛,要征讨他,卻找不到合适的人 選,中領軍楊暨推舉田豫,于是使田豫以本官統帥青州的各路軍隊,假予符節,前往讨伐。正值吳國派使臣與公孫淵相勾結,明帝國為賊人衆多,又要渡海,诏令四 豫停止出兵。田豫估計,賊人船隻将要傳回,正是年底風急的季節,一定懼怕風高浪大,東面又無岸可依,肯定要到成山。成山沒有藏船的地方,隻好依傍岸邊行 進。他觀察好地形,在各個山島的險要之處,布置軍隊防守,他親自到成山,登上所建的樓觀。賊人傳回時,果然遇到大風,船隻都觸山沉沒,飄蕩到岸邊, 無處逃竄,全為田豫布置的将士俘虜。當初,各位将領都笑他在空地等待賊人,及至賊人慘敗,都争相執行他的計劃,請求入海奪取飄泊的敵船。田豫恐怕敵人在陷 入窮途末路時,會拼死反抗,但将領都不聽他的指令。當初,田豫以太守的官職統帥青州軍隊,青州刺史程喜心中不服,在進行布署時,多與他意見不一緻。程喜知 道明帝喜歡明珠,于是秘密上奏說:“田豫雖然立下戰功,但是軍令松馳;得到了許多珠寶器物,都發放給官兵而不交納給官府。”是以,田豫的功勞沒有受到獎 賞。> >   以後,号稱統帥十萬大軍攻打新城,征東将軍滿寵準備率兵前去救援。田豫說:“敵人竭盡全力大舉出動,不隻是為了争奪小利,他 們是要借助攻打新城以引誘我出動大軍。應該聽任他們攻城,挫敗他們的銳氣,不應該與他們争高低。他們攻新城不下,士兵必然疲憊;等其疲憊之後,我們再出 擊,可大獲全勝。如果敵人知道我們的計劃,就不會再攻城,必定會自動退走。我們若現在進兵,正中了他們的詭計。此外,大軍出動的方向,應該使人難以預料, 不應該讓軍隊自己籌畫。”田豫都予以上奏,明帝表示同意。敵人隻得退走了。後來吳軍又來侵擾,田豫前往抵禦,敵兵立即退走。許多軍士深夜驚喊:“敵人又來 了!”田豫安卧不動,對衆人下令說“敢行動者處死”。此後,果然不見敵兵。> >   景初末年,朝廷增加給他三百戶封邑,加上先前所封,共五百 戶。正始初年,遷升為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将,加官振威将軍,領并州刺史。境外胡人聞知他的威名,相繼來朝貢獻。他所管轄的并州界内清靜安甯,百姓都歸心于官 府。又被征召為衛尉。多次請求退職,太傅認為田豫年紀正壯,下書告谕不予同意。田豫複信說:“年紀已經七十歲而占據着官位,猶如滴漏已經漏盡,鐘聲 已響完,而黑夜卻還沒有結束,這是罪人啊。”于是堅決稱病辭職。朝廷拜他為太中大夫,仍領取九卿的俸祿。田豫八十二歲時去世。兒子田彭祖繼承了他的爵位。> >   田豫生活儉樸清貧,朝廷給他的賞賜都分發給部下将士。每次胡人給他個人送來禮品,都登記好收入官府,從不拿到家裡;是以他家中常常貧困。他雖然性情孤傲,與他人很少來往,但人們都很看重他的節操。嘉平六年,朝廷釋出诏令褒揚,下令賜給他的家屬錢谷。> >   【原文】> >   字國讓,漁陽雍奴人也。劉備之奔公孫也,豫時年少,自於備,備甚奇之。備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歸,備涕泣與别,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    公孫使豫守東州令,将王門叛,為袁紹将萬馀人來攻。衆懼欲降。豫登城謂門曰:“卿為公孫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還作賊,乃知卿亂人耳。夫挈 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門慚而退。雖知豫有權謀而不能任也。敗而鮮于輔為國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為長史。時雄傑并起, 輔莫知所從。豫謂輔曰:“終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歸命,無後禍期。”輔從其計,用受封寵。太祖召豫為丞相軍謀掾,除颍陰、朗陵令,遷弋陽太守,所在 有治。> >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為相。軍次易北,虜伏騎擊之,軍人擾亂,莫知所為。豫因地形,回車結圜陳,弓弩持滿於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進,散去。追擊,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   遷南陽太守。先時,郡人侯音反,衆數千人在山中為群盜,大為郡患。前太守收其黨與五百馀人,表奏皆當死。豫悉見諸系囚,慰谕,開其自新之路,一時破械遣之。諸囚皆叩頭,原自效,即相告語,群賊一朝解散,郡内清靜。具以狀上,太祖善之。> >    文帝初,北狄強盛,侵擾邊塞,乃使豫持節護烏丸校尉,牽招、解俊并護鮮卑。自高柳以東,貊以西,鮮卑數十部,比能、彌加、素利割地統禦,各有分界;乃 共要誓,皆不得以馬與中國市。豫以戎狄為一,非中國之利,乃先構離之,使自為雠敵,互相攻伐。素利違盟,出馬千匹與官,為比能所攻,求救於豫。豫恐遂相兼 并,為害滋深,宜救善讨惡,示信衆狄。單将銳卒,深入虜庭,胡人衆多,鈔軍前後,斷截歸路。豫乃進軍,去虜十馀裡結屯營,多聚牛馬糞然之,從他道引去。胡 見煙火不絕,以為尚在,去,行數十裡乃知之。追豫到馬城,圍之十重,豫密嚴,使司馬建旌旗,鳴鼓吹,将步騎從南門出,胡人皆屬目往赴之。豫将精銳自北門 出,鼓而起,兩頭俱發,出虜不意,虜衆散亂,皆棄弓馬步走,追讨二十馀裡,僵屍蔽地。又烏丸王骨進桀黠不恭,豫因出塞案行,單将麾下百馀騎入進部。進逆 拜,遂使左右斬進,顯其罪惡以令衆。衆皆怖不敢動,便以進弟代進。自是胡人破膽,威震沙漠。山賊高艾,衆數千人,寇鈔,為幽、冀害,豫誘使鮮卑素利部斬 艾,傳首京都。封豫長樂亭侯。為校尉九年,其禦夷狄,摧抑兼并,乖散強猾。凡逋亡奸宄,為胡作計不利官者,豫皆構刺攪離,使兇邪之謀不遂,聚居之類不 安。事業未究,而幽州刺史王雄支黨欲令雄領烏丸校尉,毀豫亂邊,為國生事。遂轉豫為汝南太守,加殄夷将軍。> >   太和末,公孫淵以遼東叛, 帝欲征之而難其人,中領軍楊暨舉豫應選。臣松之案:暨字休先,荥陽人,事見劉晔傳。暨子肇,晉荊州刺史。山濤啟事稱肇有才能。肇子潭字道元,次歆字公嗣, 潭子字長文,次經字仲武,皆見潘嶽集。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諸軍,假節,往讨之。會吳賊遣使與淵相結,帝以賊衆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罷軍。豫度賊船垂還, 歲晚風急,必畏漂浪,東随無岸,當赴成山。成山無藏船之處,辄便循海,案行地勢,及諸山島,徼截險要,列兵屯守。自入成山,登漢武之觀。賊還,果遇惡風, 船皆觸山沈沒,波蕩著岸,無所蒙竄,盡虜其衆。初,諸将皆笑於空地待賊,及賊破,競欲與謀,求入海鈎取浪船。豫懼窮虜死戰,皆不聽。初,豫以太守督青州, 青州刺史程喜内懷不服,軍事之際,多相違錯。喜知帝寶愛明珠,乃密上:“豫雖有戰功而禁令寬弛,所得器仗珠金甚多,放散皆不納官。”由是功不見列。> >    後孫權号十萬衆攻新城,征東将軍滿寵欲率諸軍救之。豫曰:“賊悉衆大舉,非徒投射小利,欲質新城以緻大軍耳。宜聽使攻城,挫其銳氣,不當與争鋒也。城不 可拔,衆必罷怠;罷怠然後擊之,可大克也。若賊見計,必不攻城,勢将自走。若便進兵,入其計。又大軍相向,當使難知,不當使自畫也。”豫辄上狀,天子從 之。會賊遁走。後吳複來寇,豫往拒之,賊即退。諸軍夜驚,雲:“賊複來!”豫卧不起,令衆“敢動者斬”。有頃,竟無賊。> >   景初末,增邑 三百,并前五百戶。正始初,遷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軍,領并州刺史。外胡聞其威名,相率來獻。州界甯肅,百姓懷之。徵為衛尉。屢乞遜位,太傅司馬 宣王以為豫克壯,書喻未聽。豫書答曰:“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遂固稱疾笃。拜太中大夫,食卿祿。年八十二薨。子彭祖 嗣。> >   豫清儉約素,賞賜皆散之将士。每胡、狄私遺,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貧匮。雖殊類,鹹高豫節。嘉平六年,下诏褒揚,賜其家錢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