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孩被推到手術台上,沒有生病,成為輿論的焦點。對此,陝西安康釋出官方通知稱:安康興安醫院無監護人陪同,簽署案件對未成年人進行檢查和操作,存在管理違規行為、不落實、醫德等問題。醫院已經關閉整改,院長接受面試并指令辭職,業務副總裁、科室主任和一名醫生也被指令處理一定。患者及其家屬已與醫院達成協定。
從簡報中可以看出,雖然當地政府否認"女孩沒有生病"這一輿論最關注的一點是,此事被定性為管理違規、醫療道德,但随着越來越多的資訊曝光,公衆對涉案醫院的疑慮并未平息。據家屬介紹,手術開始後,涉案醫院曾要求患者借錢支付手術費用,這是網友關注的另一個核心問題,官方通報也未解釋。
既然醫生和患者都同意,這并不意味着監管機構可以留在他們的手掌中。據媒體報道,該院事實上曾被懷疑違反規定後被罰款改簽、改名複開以逃避監管。
例如,2018年5月,安康興安醫院因非法釋出醫療廣告被安康市市場監督局罰款1萬元,同年6月,安康興安醫院卷入醫療糾紛,醫院對無大出血的子宮疤痕患者進行妊娠清除程式,充分應對治療措施和技術條件, 導緻患者10度殘疾。2020年12月,該院被安康市市場監督局以"使用過期的二類醫療器械"為由,被罰款1萬元,并沒收違法産品。
伴随醫院違法違規的是醫院名稱的不斷變更,從"安康協和醫院"、"安康興安醫院"到"安康興安醫院有限公司",醫院一方面違法改名,靠停工整改能洗淨心?
安康興安醫院的種種行為,反映了一些民營醫院非法經營牟利的混亂局面。對此,監管部門往往以事後、逐案處罰為導向,這種被動的管理理念,讓一些民營醫院更加無所畏懼,進而陷入惡性循環的懲罰。
在這樣的行業亂象背後,歸根結底,還是監管不力的問題。醫療行業具有高度專業化的特點,導緻醫患之間資訊嚴重不對稱,換句話說,很難通過患者自身的實力來判斷對方是否順從。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通過"在場"監管的強大壓力來消除醫院的違法行為。
對此,對于安康興安醫院對女學生的非法手術事件,不能隻把醫院關門整改、自查、自祜自糾等一切。監管部門有必要對以往的工作進行審查,全面查處醫院的違法違規行為,使這種反複教育不會改變"累犯",付出應有的代價。(搜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