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凱爾特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NBA球隊。事實上,這支球隊的創始人沃爾特·布朗(Walter Brown)出生于西歐曆史上著名的"野蠻國家"凱爾特人(Celts),凱爾特人以凱爾特人的名字命名了他的球隊。

凱爾特人隊标志
在語言方面,凱爾特人起源于印歐民族。後者最初居住在黑海北部和俄羅斯南部的烏克蘭平原。從公元前2000年.C,雅利安人開始遷移到印度和歐洲,然後對東西方的曆史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公元前1000.C年,凱爾特人抵達德國哈爾茨山脈地區,并與當地的石棺國家(以他們的埋葬習俗命名,在火化死者并将骨灰埋在陶器中後)合并,在公元前800.C形成了凱爾特文化。從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凱爾特人湧入現在的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不列颠群島和巴爾幹半島,并分裂成許多不同的社群。古羅馬人将法國、比利時、德國和意大利的凱爾特人稱為高盧人,将小亞洲地區的加拉太人或加拉太人稱為博伊人,将波希米亞人稱為博伊人,不列颠群島稱為不列颠人。
在被羅馬人征服之前,凱爾特人沒有自己的文字,是以他們的早期曆史是由希臘人和羅馬人書寫的。"凱爾特人"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00年,出現在希臘地理學家赫卡特烏斯(Hekateus)的著作《希臘曆史》(Greek History)的遺骸中。一種理論認為,這個詞源于凱爾特人使用的斧頭狀物體。在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凱爾特人是一群高大、皮膚白皙、面容紅潤、金發碧眼的種族。他們用石灰水把頭發變成白色,綁成尖刺的形狀,有時把身體染成藍色,貴族們經常留着長長的胡須。在戰鬥中,他們戴着青銅頭盔,上面裝飾着角或鳥類和野獸的半身浮雕。但有趣的是,凱爾特人的身體沒有受到保護,甯願赤身裸體或赤身裸體地去打仗。想象一下,在戰争中,一大群身材高大、實力雄厚的裸體男子沖了過來,如此強大的視覺沖擊力,恐怕沒有多少部隊牽着它。
喜歡半裸或半裸打球的凱爾特人
野蠻和好戰是凱爾特人給人的第一印象。羅馬人稱凱爾特人為歐洲三個野蠻人之一,另外兩個是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性格華麗,喜歡挑起争吵和麻煩。希臘曆史學家斯特拉波(Strapo)将凱爾特人描述為"整個國家都是一個戰争狂人"。在沒有外部敵人的情況下,不同凱爾特部落之間的内讧經常爆發。凱爾特人和他們一樣酗酒。古羅馬士兵喝水,喝水,但凱爾特人喝純酒,好像在喝水。在羅馬進攻高盧期間,還發生了一起事件,一支凱爾特軍隊被困在沙子裡。在酒精的刺激下,凱爾特人更容易發生沖突,不謀幾分命就舉行宴會不是凱爾特人的。凱撒在《加洛戰争》中說,凱爾特人性格輕浮,容易受挫,争取勝利會自滿,失敗會郁悶。
不僅凱爾特人的男性非常有侵略性,凱爾特人的女性也是如此。一位古羅馬作家曾經開玩笑說:"如果一個凱爾特人叫他的妻子幫忙,即使是軍隊也無法阻止他們。那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人。"
凱爾特人最受诽謗的行為之一是他們的獵頭行為。他們會砍下敵人的頭顱,然後把它帶回家儲存。在"搶牛"中,庫奇林從對康諾特的攻擊中傳回,敵人的頭在車上。然而,這并不是一種折磨或耀武陽威的表現。在凱爾特人看來,獵頭可以吸收對方的力量,而把一個強大的戰士的頭顱放在家裡也可以作為聯排别墅。是以,獵頭實際上代表了對對方實力的認可。
塞爾特
然而,這樣一個野蠻好戰的人,另一方面,都是技術娴熟的工匠,他們善于制作鐵和陶器,青銅和金銀的加工技能也非常熟練。而且,凱爾特人有一顆溫柔女孩的心,他們喜歡精緻華麗的東西,熱衷于打扮。"他們戴着金色飾品,脖子上戴着金屬項圈,手臂和手腕上戴着臂章和手镯,"斯特拉托寫道。上層凱爾特人穿着染色的長袍,上面裝飾着閃閃發光的金色薄片。"甚至凱爾特人的武器上也裝滿了裝飾品,馬是用銅制成的,用瓷器畫成。
武器和生産工具最多,但除此之外,它們還制作了大量的手镯,别針和其他珠寶。這些金屬物體通常帶有圖案并用銀鍍金。凱爾特人使用的圖案主要是幾何形狀,線條悠揚而柔和,形成了各種現實或抽象的符号。大約在公元800.M,由蘇格蘭愛奧那島上的僧侶繪制的凱爾書具有強烈的凱爾特藝術風格。
動畫"凱爾之書的秘密"充滿了凱爾特藝術。
此外,凱爾特人、希臘人和羅馬人之間的關系并不總是敵對的。他們在地中海建立了發達的貿易網絡,用自己的鐵和鹽交換葡萄酒和貴金屬等奢侈品。凱爾特泡菜在羅馬人中很受歡迎。從公元前2世紀.C,凱爾特人也模仿希臘風格的鑄造貨币。
凱爾特民族是男女平等的國家,女性可以參與所有部落事務或擔任部落領袖。凱爾特史詩《搶牛》中的梅夫王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比男王擁有更大的權力。在羅馬征服不列颠期間,自封為國王的女英雄布迪卡(Budica)上司部落反對羅馬入侵。然而,在羅馬人征服凱爾特人之後,法律形式規定婦女不能繼承部落權力。受羅馬文化的影響,凱爾特男女平等的文化逐漸消失。
凱爾特人的宗教與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宗教非常不同。他們也處在萬物的原始精神階段,認為神存在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是以他們沒有建造廟宇,在空曠的空間裡獻祭神靈。凱爾特人也沒有給上帝一個具體的形象。是以,當他們第一次看到希臘人祭祀雕像時,這是不可思議的,但在羅馬化的過程中,他們逐漸适應了寺廟和雕像的習俗。凱爾特人吸收了來自希臘,羅馬和其他民族的大量神靈。當凱撒到達高盧時,他将許多凱爾特神的名字改為羅馬神的名字,例如,凱爾特太陽神貝倫努斯改為阿波羅。
凱爾特信仰的神之一
凱爾特人使用橡樹作為神樹,他們的祭司稱"德魯伊",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熟悉橡樹的人"。德魯伊是凱爾特人真正的統治者,他們向德魯伊尋求關于他們生活中偉大事情的建議,他們最大的恐懼是被德魯伊驅逐出教學。一旦被德魯伊驅逐,就意味着被驅逐出整個部落,無法在部落中擔任任何職務,部落成員盡量避免與他們交流。
凱爾特人相信靈魂可以永生并轉世,當一個生命死亡時,它的靈魂會移動到另一個身體,是以他們認為為了拯救一個人的生命,必須犧牲另一個人的生命。
凱爾特人在與活着的人一起犧牲時被用作野蠻的另一個象征。除了拯救生命或拯救即将失敗的戰争外,德魯伊還在節日裡舉辦人類節日。作為祭品,人們通常是戰俘或罪犯,如果沒有,他們是在人民中選出的,有時甚至是貴族和兒童。在蘇格蘭、愛爾蘭和威爾士的一些檔案中,凱爾特人選擇面包來确定誰是受害者,誰從黑面包中挑選出燒焦的面包,誰就成了對神的祭品。幾名受害者被用于犧牲。它們通常被關在用威克斯制成的人類籠子裡,然後被燒死,或者用鋒利的武器殺死。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的電影《柳條人》(The Wicker Man)反映了這種野蠻的犧牲。
柳條人
人類祭祀中最神聖的"三重死亡"儀式之一,隻會選擇備受尊敬的凱爾特貴族作為受害者。受害者首先吃了撒上橡子或槲寄生的烤餅,然後被德魯伊教徒打昏,用三根繩子勒死他們,割開他們的喉嚨,然後把他們的動物臉朝下浸泡在四英尺深的水中,表明他們已經淹死了。然而,人類祭祀并不是凱爾特人的獨特傳統,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這種習俗。
德魯伊教徒禁止以書面形式記錄宗教知識。因為德魯伊的力量來自于他們的知識,如果被記錄下來,就意味着每個人都能讀懂它,德魯伊的力量就會大大削弱。這種壟斷導緻了後來凱爾特文化的喪失。在征服凱爾特人期間,羅馬人殺死了大量德魯伊教徒,造成了文化斷層線。今天,我們看到許多凱爾特神話和傳說,都是由基督徒記錄的,是以被嚴肅的基督教文化滲透。
德魯伊幻想
在公元前6世紀和4世紀.C,凱爾特人處于最佳狀态,他們入侵羅馬并占領了大約一年。最後,是野蠻人生活在大城市的習慣,加上一場小瘟疫,導緻他們撤退。在離開之前,凱爾特人還從羅馬人那裡拿了一大筆錢。這是共和國曆史上最可恥的一頁。甚至亞曆山大大帝在遠征亞洲之前也不得不與凱爾特部落簽訂友好條約。然而,在掠奪羅馬100多年後,凱爾特人洗劫了希臘聖地德爾斐。
到公元前58.C,羅馬人終于能夠為凱爾特人報仇,他們在凱撒的上司下進攻高盧。當時,高盧被劃分為部落,占據了大片土地,今天覆寫了意大利北部,法國,盧森堡,比利特,德國以及荷蘭和瑞士的部分地區。恺撒在八年内進行了八次遠征,才鎮壓了這些地區的高盧部落。法國暢銷漫畫《古爾德勇士曆險記》就是根據這段曆史改編的。在凱撒之後,羅馬人征服了不列颠群島。
《阿斯克裡圖斯曆險記:衆神宮殿》改編自漫畫《高爾勇士曆險記》
凱爾特人之是以在後來的戰争中輸給羅馬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凱爾特人的政治結構松散,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他們輕浮,好戰,容易被煽動,羅馬人利用他們的性格缺陷,經常挑起凱爾特部落之間的戰争,等到他們被打敗和受傷後才接管他們的土地。等到凱爾特人醒來已經太晚了。
羅馬人統治不列颠約4個世紀,到公元5世紀,羅馬人因日耳曼人的攻勢而不得不放棄不列颠。但在羅馬人離開後,一群新的入侵者,盎格魯撒克遜人,屬于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抵抗盎格魯 - 撒克遜人入侵的曆史後來催生了亞瑟王和圓桌騎士團的傳說。
然而,傳說經過兩個世紀的戰争,不列颠群島上的凱爾特人最終被盎格魯撒克遜人征服,并與他們合并為英格蘭人。居住在其他地方的凱爾特人也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國家。今天的康沃爾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威爾士人、法屬布列塔尼人和馬恩島人都是凱爾特人的後裔。
<h1>參考:</h1>
史前英雄:凱爾特神話
凱爾特人:鐵器時代的歐洲人
凱爾特神話和傳說
凱爾特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