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拓撲。
當你使用自己的裝置在家進行試驗或者是使用Dynamips的時候,有幾種拓撲結構可供選擇。這些選擇包括路由的數量,接口數量以及IOS版本,性能設定以及不同路由系列所支援的性能等等因素。這裡,我們忽略IOS版本的問題,将所有注意力集中放在路由和接口的數量以及類型上。我們的目标是通過實踐經驗找出為什麼在實驗中某種拓撲結構的性能對實驗環境的某些部分效果顯著,而對其他部分則不行的原因。這種實踐應該适用于12.2版本之後任何一種IOS性能設定,甚至也可用于早于12.2的版本。

圖一
無論你是不是一名CCNA,都有必要花上兩分鐘将配置想法寫出來,這算是一種整理思路的方式。在想清楚配置問題後,問一問自己下列幾個問題:
1. 我看到了什麼問題?
2. 我懷疑是什麼原因引起?
3. 我是否需要第三個路由,組成三角型的拓撲結構?
4. 或者我并不需要第三個路由。但是如果有第三個路由的話,問題會更容易解決?
5. 如果使用另一種拓撲結構,那麼實驗的哪一部分,哪個指令有可能更容易了解?這樣一種拓撲結構又應該是怎樣呢?
再者,是實驗。
我們今天所說的實驗環境雖然是CCNA級别的實驗環境,但是它不要求具備高端的CCNA配置技巧。
該拓撲結構擁有兩個路由器,,每個路由器都具備兩個串聯接口和一個區域網路接口。因為這樣的路由廉價易得。你可以用兩個2501路由器,兩根串聯的對頭拼接的網線進行實驗。或者是兩個2610路由加兩根對頭拼接的網線也可以。或許,某些實驗環境要求FastE接口而不是以太網接口。
這一實驗主要出于兩個目的,它可作為一套标準,如下:
1. 按照下面的清單配置IP位址并啟用接口,例如每個路由器可發送接口本身IP位址的回顯資訊。
2. 注意每個路由都可以發送其他路由器串聯IP位址的回顯資訊。
3. 配置RIP,如R1有一個準确的子網路由172.16.1.0/25,它将R1的S0/0/0作為輸出接口。
4. 關閉路由的時候,配置并測試R1的S0/0/0也關閉,R1通過R1的S0/0/1接口作為172…16.1.0/25的替代路由。
5. 使用必要的配置指令。
6. 避免明顯不在CCNA範圍之内的指令。
子網需求:
1. R1的區域網路:子網10.1.1.0/24。給予R1的IP位址位于子網最低端。
2. R2的區域網路:子網172.16.1.0/25。位于R2的IP位址位于子網最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