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行動決定命運

如果你想從此改變自己,那麼,就花上十幾分鐘的時間,仔仔細細把這篇文章看完。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從現在就開始行動。有時候我們之是以失敗,99%的原因是因為說得太多,而行動得太少!那1%的人或許并不聰明,或許隻是國小畢業,但是人家成功了,做了你的上司,那是因為人家善于用行動證明自己,而不是嘴巴。我不敢保證看了我這篇文章就一定會使你平步×××,我沒有那個本事。如果你有一天飛黃騰達,也絕對與這篇文章沒有直接的關系。因為,你的命運,隻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同樣是打工,為什麼你一個月隻有2、3K,而唐駿的身價卻可以高達10億?

或許你會反駁我,說人人都成為唐駿的機率有多大?的确,人人都成為唐駿的确不現實,但是經過努力,月薪達到8K、1W的總是大有人在吧?雖然不能達到大富大貴,但也不至于被女朋友看不起,付不起房貸首付款吧?

很多人都喜歡抱怨,覺得這個世道不好。但現實是,在同樣世道不好的情況下,為什麼有的人成功,而你卻碌碌無為?差距在哪裡?怪世道不好嗎?還是怪自己沒本事?我說這話可能你不愛聽。但是一個無法辯駁的事實是:你要是有本事,為什麼月薪隻有2、3K或者3、4K?事實勝于雄辯。是以,如果看到這裡還想抱怨的人,那麼,也請你趁早離開。抱怨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職場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看到别人在職場上呼風喚雨,你認為很惬意,是麼?但是他們風光表面的背後,又有幾個有看到他們曾經付出的巨大艱辛?這個社會其實是很公平的。努力不一定有回報,但是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沒有回報。要怪,就怪自己投錯胎,怪自己的老子沒本事,當初沒有給你留下一大筆可以揮霍的資本!

說歸說,對于那些想改變自己的朋友們來說,還是需要看清楚一些東西,有一些經驗也想和大家分享分享。同樣是職場人士,我也有我的經驗和感受。在打工的3年裡,我得到了7次加薪(同時進入公司的員工,加薪不超過2次的員工大有人在),順利地從員工做到了總監,是公司所有員工中成長最快的。我敢肯定,在看過這篇文章的人當中,肯定有人比我更優秀。但是對于那些更渴望得到幫助的朋友們來說,我還是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我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叫《決定前程的8件事,你做到了幾件?》在這裡整理出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一定要清楚自己未來的目标是什麼

很多人把職場想得太美好,其實不然。如果你沒有規劃好,你就會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工作不開心;沒有前進的動力;工作不是自己想像的那麼好;自己的才能無法發揮;看到以前的同學待遇如何如何,便受不了刺激,急切地想跳槽;當初為了生存而找的工作,根本就不适合自己……

這是幾乎所有初入職場的朋友都會面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會在步入職場的1-3年之内最明顯(3年之後之是以不明顯,是因為你已經被現實折磨得太久了,已經被種種不平現象同化了,是以也就習慣了。你曾經的種種抱負被現實碾得粉碎,于是,你也從一個志向遠大的年輕人一下子變成了一個碌碌無為、甘于平庸、成天為了生計而奔走的普通打工者)。

如果不及早解決這些問題,那麼,你就會荒廢這3年的時間(有的人可能會更長),而對于一個職場新人來說,這3年至關重要,是鍛煉能力、積累資本的黃金3年!一旦錯過,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從頭再來,重新彌補!更有甚者,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彌補!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是以,如果你的職場年齡還沒有超過3年,恭喜你,還有改變命運的機會。而一旦超過了3年,那麼,你的每一次改變,都将付出巨大的代價!

為什麼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因為,有了目标,才有行動的指南。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喜歡幹什麼,這才是你前進的最終動力。工作不開心、動力不足、盲目跳槽的最根本原因是職業目标不清晰。沒有目标,便沒有了追求,于是,所有的行動隻是為了掙一口飯吃。你根本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未來應該端什麼飯碗。

或許你在30歲之前還有揮霍的資本,因為年輕嘛,做什麼都不怕。連廣告上都說了,“30歲之前,有什麼好怕的?!”而一旦過了30歲,你走的每一步都必須要慎之又慎,因為:你要結婚、你要養活老婆孩子、你要供房貸、你要供養年邁的父母、孩子大了還要上學、父母年邁了需要照顧……等等等等,所有的這些責任,都要你來承擔。如果沒有規劃,一旦出現問題,你隻能自亂陣腳。

人生的職業發展如同品牌塑造一樣,隻不過你的産品就是你自己。你自己的發展目标,也就是你人生的品牌目标。有了目标,就要考慮該怎麼走。每走一步,都應該離目标更近,而不是更遠。是以,你每做一個決定的時候,要衡量這個決定對不對,唯一的标準就是:它是不是能夠幫助你離目标更近?如果不是,那麼,趕緊住手,因為,你走的路偏離了你的目标!再走下去,隻能錯得更離譜!

對于人生目标,涉及到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這是一個老話題,很多人以為自己很了解了,其實卻遠不是那麼回事。大家可以看一些相關書籍,但在中國,此類書籍的最大問題就是說教性比較強,實用性非常差!很多人看了書之後依然一頭霧水,不知所措,看了之後反而更糊塗。我的意見是,最好還是找一些專門的機構咨詢一下。

注意:是咨詢,不是測評。二者的差別在于,咨詢的意義在于“為客戶提供可應用性的解決方案”,而測評則僅僅局限于“幫助你認識自己”,至于怎麼做,怎樣行動才能更接近自己的目标,不知道!因為測評的人都是專家,而國内的專家都是做研究的,沒有實戰經驗,甚至對職場升遷是怎麼回事都不太清楚,怎麼可能指導你做實戰規劃?建議大家去做一下職業生涯規劃。如果現在不解決,恐怕未來3年你都會白白浪費,更有可能是以而毀了你的一生!

記住:有了規劃,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沒有規劃,一定不會成功!

二、能力固然重要,但并不能代表全部

這裡所說的能力,是指專業技能。步入職場你會發現,能力其實并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重要,它并不是是步步高升的全部資本。你會發現一個能力不太強的人做了你的上司,隻因為他在這個公司幹了10年——這說明“資曆”是你高升的本錢(這種現象,在國有企業和政府機構裡特别明顯,是以,在國企工作的朋友和公務員同志要注意了);有時候你會發現能力并不怎麼強,但是與老闆關系非常好的人通常能夠得到提拔——這說明“關系”也是本錢。在我原先工作的公司,有兩個特别明顯的例子。

一個有着豐富工作經驗的男士,跳槽來到公司,能力也特别強,但就是與同僚處理不好關系,自認為自己非常牛,喜歡主動當别人的“導師”,動不動就對别人的工作指手畫腳,頂頭上司非常讨厭他;而同時進入公司的另外一位女士,能力不是特别強,但是非常踏實、勤奮、與其他同僚相處得也很好,能夠顧全大局。最後試用期結束時,那位女士得到了公司的認可,而那位男士則收到了公司的辭退通知。

在職場上,一定要對職場有清醒的認識,不要生活在夢幻當中,不要太理想化,不要标新立異,不要恃才傲物,不要認為有能力就可以走遍天下。專業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職場發展看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是職場發展的“潛力股”。這些綜合素質,包括溝通能力、人際關系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工作态度及敬業精神等各種“軟實力”。

對于有些朋友而言,可能會對這些“軟實力”不屑一顧。很多人會說,如果老闆喜歡愛拍馬屁的人,難道我就要委屈自己,學着去拍馬屁?很不幸,我會告訴你,答案是肯定的,你一定要學會拍馬屁,否則吃虧的是自己。但要聲明的是,我不是教你詐。中國有句成語,叫外圓内方,用在人際交往上,就是說你與人相處要學會妥善處理各種關系,但不可是以而失去了内心的準則,否則就變質了。尤其在中國這種注重人情的社會,這種人際交往的能力一定要好好練練。

如果有時間,看一下《厚黑學》,了解一下社會現實,切忌不可是以而迷失了自己。

三、要手足夠的“亮劍”資本

有的大學生經常會跟我說,我畢業之後一定要找到一份月薪多少多少的工作,争取做到什麼什麼職位。這時候我總是會耐心聽完他們的“遠大藍圖”,然後問一句:“你憑什麼達到你的目标?你的資本是什麼?”然後他就會啞口無言。

我相信讀過這篇文章的人也會和這位大學生一樣,有着自己的偉大抱負,但是大學四年下來,你有沒有想到,要實作這些目标,你的資本是什麼?對于很多已經身在職場的朋友而言,你晉升的資本又是什麼?

人生在發展過程中,很多時候都需要毫不猶豫地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實力,要敢于展示,善于展示,這就是“亮劍”。因為這年頭,酒香也怕巷子深,是金子未必會發光。相反,發光的倒是那些碎玻璃、爛瓶子。中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茫茫人海,如果你一直都謙虛地默默無聞,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

既然具備了“亮劍”的意識,那麼,下一步你就要考慮到亮什麼劍:我到底拿什麼資本給人家看?對于職場上的朋友而言,你“亮劍”的資本又在哪裡?你的業績提升了嗎?你的能力提升了嗎?你在一年内看過多少本對自己的職業有益的書籍?你參加過幾次教育訓練班來為自己充電?如果沒有,你又憑什麼讓老闆為你加工資?靠抱怨?你肯定會提前被職場淘汰出局!

四、慎重對待第一份工作

這一觀點,對于大學生來說,更有意義。

現在整個社會、媒體、專家等等各種機關都一直在鼓吹“先就業,再擇業”。這種論調不是今年就有,而是多好多年前就出現了,并且屢屢出現,不絕于耳。相信當年我們大學畢業時候,也會有很多人相信了這一點吧?管它呢,騎驢找馬,先找份工作掙錢填飽肚子再說!

但是根據本人自身的經驗及職場發展的現實情況來看,本人絕對不贊同這種說法。相信現在在職場上發展不順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關系吧?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第一步錯了,以後就會經常犯錯。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

為什麼第一分工作這麼重要呢?原因有三:

1、先入為主的觀念影響。

具體是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占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你的頭腦印象中,諾基亞已經是手機的代名詞。如果有一天諾基亞生産出了一種“諾基亞牌電腦”,你的心裡是什麼感覺?非常不對勁對不對?這主是先入為主現象。

我原先有一個同僚,曾經在海爾工作過,她用的是海爾的手機,功能也非常不錯,但她總是說要換一部手機,我問她原因,她說,兜裡裝着海爾的手機,總感覺像裝了一個大冰箱,非常不舒服。為什麼?先入為主呗!不要小看這一現象,其實對人的潛意識影響非常大。海爾的手機和電腦等IT産品賣得不好,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先入為主:大家普遍認為海爾是家電的代名詞,而不是IT的代名詞。

對于求職的大學生來說,這一觀念同樣會影響你以後的發展。你的第一份工作會對你以後的工作産生影響,你跳槽時,你的新雇主也會通過你的第一份工作經驗來判斷你是否能夠勝任這份工作。曾經有一個大學生,畢業之後想做策劃,就找了一家廣告公司。剛進公司時,因為文筆不錯,被安排到了文案的位子上。而與他同時進去的另外一個人,恰恰因為文筆不好而被安排到了策劃的位子上。後來她屢次想轉行做策劃,但都是因為前一份工作經驗的影響,而始終沒有得到轉行的機會。

2、職場中不允許從頭再來。

如果公司招聘的是有幾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一定要求是“相關經驗”!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這樣的員工一般不需要教育訓練,可以直接上崗,會很快為公司帶來最大的效益。如果是工作幾年以後再打算轉行的應聘人員,一般不會受到重視,一是不會給公司直接帶來效益,二是教育訓練起來也比較困難,思維已經固化。與其這樣,倒不如招一名應屆生,白紙一張,可塑性強,發展起來潛力更大。

是以,一旦有了工作經驗之後,再想轉行從頭再來,難度相當大。除非你認識公司的高層上司,可以得到一個機會,否則,很難。

3、時間成本不允許。

步入職場的前三年,是一個人職業成長的最重要、最關鍵的時期。如果你這時候還把工作的重點放在騎驢找馬式的轉行上,則會浪費你最寶貴的青春,你的成長也是以比其他人慢一步,而很多晉升的機會将是以而失去。

是以,對待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慎重。找工作就像結婚,情願不結,絕不能亂結。

如果現在你剛剛步入職場還不到3年,勸你趁早做一個職業規劃,亡羊補牢,尤未為晚。一旦你結婚了買房子了,你再想彌補都已經晚了!

五、要保持一種“空杯心态”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個寺廟裡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師,便去拜訪。老禅師的徒弟接待他時,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學造詣很深的人,你算老幾?後來老禅師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為他沏茶。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老禅師還不停地倒。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麼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裡倒?”大師說:“是啊,既然已滿了,幹嘛還要倒呢?”

禅師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幹嘛還要到我這裡求教?這就是“空杯心态”的故事哲理。它最直接的含義就是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很難接納新東西,要将心裡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視、在乎的很多東西以及曾經輝煌的過去從心态上徹底了結清空,隻有将心倒空了,才會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擁有更大的成功。這是每一個想在職場發展的人所必須擁有的最重要的心态。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學到更多的學問,先要把自己想象成 “一個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

我見過很多的大學畢業生,剛進入公司時常常處處吹牛,說自己在學校如何如何,本來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迫不得已才來到了這裡等等之類的話,好像這家公司委屈了自己。在這裡提醒一下那些即将步入職場的大學生:這種心态千萬要不得!不要認為自己很牛。還是那句你不愛聽的話:中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話又說回來,你要是這麼牛,為什麼不像比爾?蓋茨、戴爾、喬布斯那樣,大學沒畢業就退學去創辦一家世界級的大企業?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

你要是有本事,就用事實證明給人家看,而不是成天抱怨!

對于身在職場的朋友而言,這一心态同樣重要。中國有一個詞,叫“虛懷若谷”。我們都知道,優秀的人有極高的素養,甚至是虛懷若谷,他們都有一個能包容一切的胸懷,有了這樣的胸懷,你在職場上就會獲得别人的尊重,就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類似的詞還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等等,不多說,自己去體會。

六、要懂一點做人的常識

職場就像一個大熔爐。在職場中,不僅僅是要掙一碗飯吃,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的道理。如果連最起碼的道理都不懂,你不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更會失去更多的發展機會。因為,在中國,人際關系也是生産力。中國有句古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我見過很多人,雖然已經工作多年,但對于做人,卻連一點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懂。做人的道理萬萬千,但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以下三條:

1、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職場不同于生活。雖然職場上同僚之間的互相關系表面上會比較好,但你總會感覺到缺點兒什麼。非常明顯的一點,就是大家都在互相利用,人與人之間難免會因為利益關系而鬧得不愉快。這時候,你若是锱铢必較,勢必引起同僚之間的不愉快。

在這種情況下,為避免糾紛,同時也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你要學會大度一些,容忍一些。出現問題時,首先想想是不是自己出了問題,而不是一出現問題就去找别人的責任(長此以往,你的心态就會變得非常不平衡,是以也難以容人了)。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是十分必要的。長期下去,你會積累很多的人脈,會得到大家的尊重;而你需要幫助時,大家也樂意伸手。

2、學會傾聽。

無論什麼時候,傾聽都顯示出一個人的職業素養。與别人交談時,一定要記住等對方說完話時再發表意見,切不可中途插話或者打斷他人。通過這種方式,大家都樂意和你交往,同樣也會有助于樹立你個人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

3、誠實守信。

職業中固然處處充滿了互相利用、利益至上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誠實守信仍然不失為一種傳統美德。誠信同樣可以帶來效益。隻要你誠實守信,長此以往,大家都會對你形成一種良好的印象,都願意和你交往。而那種兩面三刀、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固然可以占一點小便宜,但要想成就大事業,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絕對不能丢。

七、要學會遵守遊戲規則

我為什麼在文章一開頭就提醒“憤青”或者“類憤青”們不要看這篇文章?

因為他們多半是放蕩不羁、不會遵守遊戲規則的主兒!很多人都會感覺到,在職場上發展,不僅會受到各種限制,而且處處都充滿了不公平現象。比如上班遲到老闆會扣你工資,但你加班的時候卻從來沒有拿過加班工資。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其他不公平的現象也比比皆是,這裡就不多就了,大家都有體會。

在這個世界上,不要奢求公平。那隻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從來都不存在于現實社會中。

員工和老闆之間的關系,就好像是一場遊戲。是遊戲就會有遊戲規劃,否則,遊戲就玩不下去。但是,遊戲規則是誰制定的呢?當然是老闆,各種利益也偏向老闆!身在職場的你,一開始看不慣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因為你初涉職場,本質上還是比較純潔的。

但你一定要學會慢慢接受這種遊戲規則。不要試圖改變這種規則,因為在老闆面前,你沒有太多的話語權。說得再難聽些,你隻是一個打工的,混口飯吃,給你吃就不錯了,還嫌飯涼?如果不想做,可以離開。還是那句話:中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

記住這句話:“如果你不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你的選擇隻有兩條:要麼屈從,要麼離開!”

八、機會隻垂青有準備的人

無論你再怎麼抱怨,再怎麼不開心,飯還是要吃的,覺還是要睡的,工作還是要做的,未來的事情永遠隻屬于自己的。買房子也好,娶老婆也罷,壓力隻有自己扛,老闆不會為你操任何心。與其有時間去抱怨,但不如踏踏實實靜下心來,好好提升自己的基本功,用事實證明自己的本事,讓别人對你刮目相看,萬不可因為自己的書生意氣而自做一個自毀前程的“憤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