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保護犀牛
非洲的一些國家将晶片植入犀牛角
建立犀牛的身份系統。廈門海關
在緝獲的犀牛角中,有70隻含有碎片

海關查獲的犀牛角和象牙等物品。圖/廈門海關禁毒局
一艘漁船正沿着與廣東的邊界秘密移動。在浩瀚的海面上,漁船的長度隻有70米,在風浪中像一片飄蕩的萍葉。然而,這艘看似普通的漁船絕不是滿載漁獲物,而是來自非洲的犀牛角。2019年6月17日晚,中國海關緝私部門已在該地區集結重兵,等待漁船。
今年5月21日,廈門海關向社會通報,偵破本案走私犀牛角,現場查獲犀牛角145隻,總重250公斤,價值約1億元。該案還創下了近年來中國海關發現的走私犀牛角數量的新紀錄。廈門海關緝毒局相關消息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查獲犀牛角145隻,犀牛角110隻全部被直接從犀牛身上取下,其餘35隻按大小、外觀可以确認是從不同的犀牛角上切下來的,進而判斷出大約有100頭犀牛被殺。
犀牛角走私可與海洛因相媲美,1975年實施了第一個禁止犀牛角國際貿易的公約,以遏制偷獵狂潮。目前,世界上所有剩餘的五頭犀牛都被列入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該公約禁止國際貿易。随着中國等亞洲國家繼續加大力度打擊犀牛角走私犯罪,走私犀牛角變得越來越困難。
走私犀牛角現在是一項"黑事"。從偷獵到供應到終端消費者,有組織的走私團夥的介入,進一步将犀牛角的源頭供應與消費國的市場需求相結合,使得犀牛角的非法走私貿易更加隐蔽和複雜。駭人聽聞的犀牛角走私案,也揭開了洲際犀牛角黑色走私貿易鍊條的冰山一角。
狙擊手海"幽靈船"
2019年1月28日,正好趕上農曆新年,一條情報線索引起了廈門海關緝毒局的注意。據線索顯示,浙江省溫州市人王永明在南非組織犀牛角和象牙運輸,并計劃在不久的将來通過海運和空運,可能通過遠洋船隻走私到該國。
福建沿海港口衆多,部分地區雕刻業發達,有利于犀牛角、象牙的二次加工、配送。廈門海關緝私局做了一項情報研究,"走私犀牛角很可能在福建海域上岸。此時,王永明已經從莫三鼻克回國,情報顯示他将來福建"提貨",警方對團夥的調查立即開始。
中國和非洲相距千裡,一般的船舶無法勝任遠洋運輸。"原來的情報資訊非常模糊。廈門海關緝私局情報部副處長包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項研究很可能是通過遠洋漁船走私的。海關緝私警察開始對遠洋漁船進行逐一檢查,然而,直到春節過後,仍然沒有收成,導緻情報核實一攬子可疑。"情報是預警資訊,現實很可能是'人與物分離'。"包說。
2月9日,王永明抵達福建省廈門市。負責對外調查的反走私民警獲消息,有人告知王永明,"貨"積壓在福建某碼頭,"近期可能無法取貨"。2月11日淩晨,王永明的賬戶突然産生大筆資金,說明交易已經完成,但交易數量和地點不得而知。警方進一步調查顯示,犀牛角一旦進入流通市場,傳輸速度非常快。"它實際上是分段傳遞的,不同的所有者提供不同的貨物。鮑先生解釋說,這對追蹤走私犀牛角的流動構成了重大挑戰。像獵人一樣,反走私警察正在等待目标的第二筆交易。
經過一段時間的伏擊,信号出現了——王永明送來"馬柴"重新開始。3月5日,走私船離開浙江海域前往莫三鼻克。這艘1,600噸重的目标船"海軍陸戰隊先鋒"号進入了警方監視的視野。"海上先鋒"号改為中美洲國家貝裡斯,船員以緬甸國籍為主,這次"行動"的目的是規避檢查和刑事處罰。
2019年6月17日晚,中國海關緝私部門扣押了"海洋先鋒"号。圖/廈門海關禁毒局
一艘千噸級的船在大洋航行,海關緝私部門都想實作對走私船的跟蹤,不亞于"大海撈針"。走私船于5月15日從莫三鼻克的一個港口起航後,關閉了該船的AIS定位系統,保持通信安靜,成為海上的"幽靈船",使其難以發現和跟蹤。"你不知道這艘船要去哪裡,我們隻能根據我們掌握的有限資訊來判斷。鮑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通過大資料分析,通過有關船舶通過受監控水域的零星資訊,反走私警察能夠找出走私船隻的路線、方向、速度和預期停靠點。
6月中旬,根據航線計算,走私船從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廈門海關緝毒局會同廣東省、福建省海事警察,在南沙群島、西沙群島、廣東邊境水域、廈門、溫州海域甚至鋪設了五個"口袋",張網等。
6月17日中午14時許,該船信号出現在與廣東接壤的海域,這意味着留給緝私警察的逮捕時間不到12小時,一旦時間過去,走私船極有可能逃入台灣海峽,以免被發現。擁有多年反走私經驗的廈門海關防走私局東渡分局反走私科副處長曾雪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些大型走私船經常在中國海關反走私執法水域外的公海上停留,然後用小船"撿"貨,等待進入中國大陸的機會。
逮捕地點最終在廣東海域确定。當晚,120名緝私警察、288名海警、8艘艦艇、18個行動小組分布在廣東與福建邊境地區,以及福州、泉州、溫州、大連等地,開展陸海聯合作戰,開展集中網絡作戰。
"在船的對面,停下船去檢查!"重複一遍!停止船隻進行檢查!當緝私警察跳上風浪蕩渘的走私船時,負責押送的走私團夥成員劉鶴群"自信地"以為這隻是例行檢查,船員甚至沒有向躲在幕後的走私頭目"通氣"。千裡之外的廈門,海關作戰司令部正緊張地等待着搜尋結果。經過一番搜尋,反走私民警發現,這幾乎是一艘空船,隻有四個集裝箱空,廚房、駕駛艙、船員休息艙等都沒有發現任何東西,這讓民警參與反走私行動的場景有些懸念。此時,在電話的另一邊,廈門海關緝毒局情報部副處長鮑偉非常堅定地說:"放心,船上一定有貨物。"經過一輪搜查,警方終于在船艙内發現了14個黑色尼龍袋,裡面裝滿了不同長度的犀牛角,總數為145件,總重達250公斤。
在海上出現了快報,陸地上的另一個大型網絡也開始關閉網絡。溫州遙控指揮王永明等五名嫌疑人同時被抓獲,查獲象牙、豹皮、象牙項鍊等30餘件制品。
不惜一切代價走私路線
王永明的犀牛角走私之旅曆時三個半月,途經馬拉加西、馬爾代夫、馬六甲,然後用小型近海船隻在台灣海峽附近停靠,等待機會從中國沿海的邊境地區走私進來。整個走私路線,沒有過境,沒有其他貨物,總裡程超過2萬海裡,單次走私的成本高達數百萬元。另外,正常的遠洋運輸船舶,噸位一般在1萬噸以上,而走私團夥購買這艘貨船有1600噸,船況差,耐候性差,遇到惡劣天氣很容易傾覆。這次冒險的背後是犀牛角走私的意外之财。
亞洲犀牛角的黑市價格約為每公斤6萬美元(約合40萬元人民币)。曾雪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犀牛角是走私到國内的,經過層層漲價到買家手中,價格可以比原來的"收貨價"高出十倍以上。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的評估,象牙和犀牛角非法貿易的最大附加值是最終的零售部門。例如,僅在亞洲,犀牛角的價格就上漲了103%,象牙價格上漲了529%。多位緝私警察告訴記者,巨大的利潤空間,使犀牛角走私團夥極為謹慎,反偵查能力非常強。"真正的走私遠比電影的情節複雜得多。鮑寶介紹,犀牛角價格昂貴,走私團夥也都在搞"真錢",走私路線規劃仔細、周到。
"一般來說,走私不會計劃這樣的路線。鮑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走私團夥經常利用集裝箱船,以隐藏假名的方式,通過貨運管道走私象牙和犀牛角。"使用小型遠洋漁船走私穿越洲際是很少見的。"包說。
中南之家創始人、前調查國際犀牛角走私的卧底調查員黃啟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犀牛角走私路線主要在非洲-東南亞-亞洲終端市場。黃先生在越南進行的一項實地調查發現,由于執法環境寬松,容易接觸到最終買家,許多犀牛角走私者傾向于選擇在緬甸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過境"。
根據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FAW)的分析,近年來走私進入中國的犀牛角主要來自南非和越南,這兩者都顯示出明顯的有組織犯罪趨勢。随着中國海關打擊瀕危物種的走私,兩條路線上的幫派通常都利用雇傭水手或貨物運輸團夥來降低自身風險。ifAW項目進階官員馬晨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越南犀牛角主要是由幫派從非洲走私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然後囤積在中國、越南、中國和寮國的邊境走私進入該國。幫派選擇的走私方式主要包括雇用邊防居民通過口岸旅行檢查管道進入該國,以及利用貨物保護小組通過非通關方式走私進入該國。近年來,跨境包裹快遞走私也呈高趨勢。
作為犀牛角消費的新興市場,越南除了自身需求外,還成為向中國走私犀牛角的最重要過境國之一。根據2016年對EAL的采訪,000,000名中國貿易商表示,越南是犀牛角的主要來源,正如越南賣家所證明的那樣,他們說80%的買家是中國人。從2016年8月到2017年6月,EAL對沿中國邊境非法走私犀牛角的行為進行了為期11個月的調查。EAL調查人員了解到,走私者有四到五條不同的陸路進出中國邊境城市。最短的距離隻需步行三分鐘。
來自南非的犀牛角主要受雇于幫派的跨境貨運者,利用機場旅客進出該國,"螞蟻移動"的方式将犀牛角藏在走私到該國的行李中,幫派往往選擇過境香港、多哈和中國胡志明市等國際航班。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北京辦事處中國項目主任李立軒告誡說,不要把重點放在空氣走私進入中國的方式上。犀牛角比象牙更有價值,更容易運輸,通常通過航空行李走私,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走私者從非洲運出犀牛角後,途經北非、亞洲等地的機場,而香港則是一條重要的"通道"。從各國海關當局發現的一些犀牛角走私案件來看,一些走私者與機場從業人員勾結,在入境時豁免犀牛角掃描。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銷售路徑的不斷更新。"犀牛角不再像以前那樣在商店裡出售。北京野生動物救援辦公室首席代表餘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犀牛角銷售的絕大部分已經轉移到社交媒體,尤其是微信,以逃避打擊。賣家和買家可以通過微信私下溝通和支付,賣家經常在朋友或客戶圈子裡釋出産品資訊,這使得執行更加困難。
馬雲警告稱,網上交易在犀牛産品走私中發揮着重要作用,IFAW在2019年記錄的15起刑事案件中,有14起涉及非法擷取、運輸和銷售犀牛角。"線上平台通常被犯罪分子用來做廣告、溝通和轉移支付,需要成為焦點。
"國際"走私網絡
随着另外兩名環形罪犯陳友仁和國内貨主倪玉成的被捕,廈門海關查獲的大型跨國犀牛角走私幫派的面紗被揭開。背後是組織嚴密、專業化程度高的走私團夥,背後有海外采購、跨國販運、走私入國、快速分布、分工清晰等。在分工方面,該團夥有專門成員負責在非洲當地接收和裝載貨物;走私的各個環節是互相獨立的,界限是明确的。作為一名老緝私警察,在曾雪峰看來,打擊此類走私犯罪的難點在于如何找出隐藏在幕後的貨主。
在團夥中,王永明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所有者又負責組織供應,是維持走私鍊條運作的關鍵角色。事實上,建立走私路線并不容易。"沒有非洲當地人的合作,你就無法把它拿出來。曾蔭權指出,像王先生這樣的走私者在非洲擁有複雜的本地網絡。鮑先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王健林買了一名當地警察,幫助将犀牛角運到一艘走私船上。負責走私的股東之一是福建葡萄牙商會的會長,福建是一個葡語國家,也展示了犀牛角走私網絡的複雜生态。
十多年來,野生動物貿易研究小組一直專注于犀牛角在"黑色生意"中的"亞洲角色"。早些時候的資料顯示,在南非因涉嫌犀牛角犯罪而被捕的亞洲嫌疑人中,最多的是越南人,其次是中國和泰國國籍。國際知名動物保護專家蘇茜·沃茨(Susie Watts)此前曾對媒體表示,中國人很少涉及犀牛角犯罪的前端,即實際偷獵;
此前,南非反偷獵特警介紹,犀牛角走私利益鍊一般由五層組成:最低層次的偷獵者往往是貧窮的黑人;
黃先生扮演了一名中國買家的角色,并成為南非反偷獵部門的卧底特工。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有一個很大的誤解,認為參與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中國人是流氓或惡毒走私者,但實際上大多數中國走私者都是普通商人。廈門海關發現的犀牛角走私罪魁禍首王永明是非洲的一名商人。"王永明的貿易公司不賺錢,是空殼,平時幫人倒外彙。《寶寶》簡介.
"走私犀牛角并不意味着如果你在非洲呆一兩年,你就可以處理當地的關系。黃指出,這些在非洲生活多年的中國人在該地區擁有非常豐富的資源網絡。"一方面,他們創造了一個當地市場,讓更多的當地人可以看到野生動物産品可以賣錢,客觀上增加了當地人偷獵的動機;另一方面,他們了解當地情況和中國方面的銷售管道。大多數非洲國家缺乏嚴格的監控和市場監管,給這些走私者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漏洞。
黃說,驅使這些中國人從事非法犀牛角貿易的,背後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黑利。目前,亞洲仍然是犀牛角消費的主要地區。據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稱,每年約有5.6噸犀牛角進入市場。其中,0.4噸在非洲緝獲,其餘5.2噸在非洲以外走私。絕大多數(約5.1噸)進入東亞和東南亞,其中緝獲0.5噸,其餘4.6噸進入亞洲終端市場。根據國際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WCS)的一份報告,僅在亞洲的犀牛角非法貿易就将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産生1.7億至2.8億美元的非法貿易。
北京野生動物救援辦公室首席代表餘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近年來亞洲對犀牛角的主要需求一直是藥品和投資産品。傳統中醫認為犀牛角具有冷血、排毒、發熱等功能。在越南,許多人認為犀牛角是一種昂貴的健康藥物。"犀牛角可以治愈癌症的迷信可能與越南每年15萬例癌症病例有關。"餘沖說。在中國,安公牛黃丸因含有犀牛角成分而廣受贊譽。1993年中國完全禁止犀牛角後,黑市上仍有不少使用犀牛角配方的"老安公牛黃丸"和"北韓安公牛黃丸"。馬晨軒介紹,除了藥物外,犀牛角産品也被很多人認為是有價值的收藏品。其他人則認為,随着犀牛種群數量的下降,犀牛角産品具有增值功能。幾名海關執法人員擔心,"犀牛角越珍貴,對一些買家來說就越緻命"。
貧困和腐敗是偷獵的催化劑
WCS最近向中國當局送出了風險警告。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南非和越南連續發生三起犀牛角走私案件,每箱犀牛角緝獲量超過60公斤,全部通過貨運走私。WCS預測,這是犀牛角走私幫派集中以前囤積的貨物的開始,并采取了更"優化"的走私方式,而不是走私路人的方式,建議中國海關當局保持警惕。
由于新的皇冠爆發,非洲的犀牛偷獵去年經曆了"平靜"的一年。根據南非農業、林業和漁業部最近公布的資料,犀牛偷獵活動大幅下降。2019年共有594頭犀牛被殺,比2020年的394頭下降了33%,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KWS)的資料顯示明顯的下降趨勢,2020年肯亞有0頭犀牛偷獵。
一些動物權利組織持謹慎态度,認為偷獵的減少不僅是由于疫情的影響,也是由于犀牛種群數量的下降,這使得偷獵更加困難,特别是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根據CITES在2019年CoP18會議上釋出的資料,到2018年,非洲的犀牛數量将達到23,562頭,分布在包括南非、肯亞和那密比亞在内的14個國家。南非約占非洲犀牛數量的80%,主要是白犀牛。2020年,克魯格國家公園将捕殺25頭犀牛,占南非偷獵活動的62%。餘文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資料的下降并不能完全解釋偷獵犀牛的嘗試或行動的減少,例如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2019年記錄的偷獵企圖和行動與2014年一樣多,但幸運的是,其中大部分都被成功攔截。
偷獵者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裝備精良的專業偷獵團夥,往往配備先進的熱望遠鏡、夜視攝像頭、GPS系統、全自動步槍甚至直升機和軍用裝甲車,更多的是當地貧困村民,"帶着老式步槍、弓箭甚至毒藥,"黃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貧困是偷獵的催化劑,在莫三鼻克和南非之間的邊界,一些當地人嚴重依賴犀牛角偷獵收入。"由于貧困,這些村民偷獵犀牛,賣給在當地購買的基層收貨人。黃毅祥介紹。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資料,在偷獵中,犀牛角每機關的成本是象牙的55倍,大象為1,000美元,犀牛為24,000美元。另一組資料顯示,即使作為當地犀牛偷獵場的底層部分,參與偷獵作業的收益也在2,5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間,而當地農民或礦工每年隻有幾百美元。
非洲一些地方動物保護組織告訴黃仁勳,疫情一方面加劇了當地的貧困,導緻更多的人冒着生計風險,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了當地保護區的财政收入,反偷獵巡邏隊有所減弱。根據野生動物援助對《中國新聞周刊》的回報,新的皇冠疫情使非洲旅遊業陷入泥濘,嚴重依賴旅遊項目的保護區處于崩潰的邊緣。當經濟陷入困境時,保護是金錢和執法支出優先事項清單的底部。
"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南非仍然是犀牛偷獵的焦點。馬雲說。2020年11月,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地方當局證明,在Hluhluwe-iMfolozi保護區的不同地區發現了七具白犀牛屍體,當局擔心大規模的偷獵仍在繼續。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犀牛種群和7,580平方英裡的保護區,缺乏足夠的監管人力,需要足夠的資金才能有效。
缺乏人員、資金和裝置是非洲國家在保護犀牛方面面臨的現實。南非誇祖魯 - 納塔爾省經濟發展,旅遊和環境部發言人De Boer表示,該地區沒有足夠的護林員和反偷獵者,地方政府無力雇用更多的護林員,因為省預算至少削減了50億蘭特。
近年來,為了保護犀牛,一些非洲國家在犀牛角植入晶片,建立犀牛識别系統。在廈門海關查獲的犀牛角中,有70隻含有晶片資訊。"這表明這些犀牛角已被扣押并取出出售。鮑說,海關部門已經查獲了走私特大犀牛角的案件,發現在非洲執法腐敗,向有關國家。
黃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一些非洲國家的倉庫裡儲存了大量的犀牛角,"每公斤犀牛角的價格可以達到4萬到6萬美元,倉庫從業人員的月薪是極限。黃認為,非洲的極端貧困、執法效率低下和腐敗使犀牛角偷獵和非法走私難以制止。
"雖然一些偷獵者被抓獲,但幫派的頭目和中間人沒有受到懲罰。餘先生建議,在打擊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的腐敗行為的同時,應根據現行法律逮捕、起訴和懲罰進階賣家和買家,以及幫派和關鍵人物。幾位接受采訪的動物保護專家認為,結束偷獵并不取決于有多少偷獵者被阻止,而是取決于是否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來破壞非法貿易鍊上遊的犯罪。
(王永明、劉鶴群、陳友仁、餘宇化名)
專欄編輯:顧萬泉 文字編輯:方瑩 标題 圖表 來源:Instagram 照片編輯:嚴凱
來源:作者:中國新聞周刊 翟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