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阿富汗的電影,不僅僅是追風筝的人。

作者:南方都市報

8月15日,塔利班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并在美軍撤離後占領了總統府。在混亂和恐慌中,阿富汗政府和美國在阿富汗的二十年迅速結束。

占領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後,世界華人進入世界除了有一系列相關消息外,阿富汗電影公司導演薩拉·卡裡米還給"全世界所有電影從業者和電影愛好者"寫了一封求助信。Sahraa Karimi是阿富汗電影公司的現任董事長,之前曾參與過"阿富汗婦女在方向盤後面"和"喀布爾婦女"等紀錄片的制作。

關于阿富汗的電影,不僅僅是追風筝的人。

導演 薩赫拉·卡裡米

這位電影制片人的聲音使許多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阿富汗電影上。梳理阿富汗電影發展史,不難發現,阿富汗電影發展史上許多"第一"片刻都展現了阿富汗人對國家發展的遠見和探索。

在阿富汗境内外,有很多關于阿富汗的電影。阿富汗本土電影反映了阿富汗人的民族性格,而世界觀中的阿富汗電影則反映了阿富汗的不同形象。

在風雨中,這些電影為阿富汗人提供了集體想象的空間和舒适感,阿富汗電影被拯救、重構和賦予意義,離不開一群電影人的努力。

阿富汗電影史上的幾個"第一"

在阿富汗,早期的大部分電影制作都圍繞着執政黨的故事展開,更像是一部現實生活中的電影。1927年,被稱為阿富汗現代化之父的阿馬諾拉汗國王聘請了一個私人攝制組來記錄他從1927年到1928年的國際旅行,這是阿富汗電影和電視制作的最早痕迹。

1946年的音樂劇"愛與友誼"由阿富汗戲劇先驅拉希德·拉蒂菲(Rashid Latifi)創作,但主要在巴基斯坦拉合爾着名的肖爾工作室拍攝。這部電影具有印度歌舞表演電影的風格。《愛情與友誼》的情感與當時充斥着阿富汗的美國和印度電影的情感明顯不同,當時人們對它成為新生國家電影業的第一部電影寄予厚望。

1964年,一篇名為"第一部阿富汗電影制作:像鷹一樣< >"的文章将電影"像鷹一樣"帶入了人們的視野。這部電影講述了來自喀布爾郊區的年輕女孩Shahla在首都觀看民族獨立慶祝活動的故事。這部電影混合了1963年獨立慶祝活動的真實新聞片段,揭示了對阿富汗國家發展話語的有趣解釋。

然而,《像鷹一樣》似乎并不成功,《喀布爾時報》的評論家說,這部電影"有許多令人困惑的情節和場景,實際上很難了解"。

1970年的《時代》被廣泛認為是阿富汗的第一部虛構電影。這可能與"時間三部曲"有關,該三部曲确立了阿富汗電影公司在阿富汗的地位,成為一個裡程碑。三部曲包括《尋道者》、《星期五夜》和《走私者》。

這部電影是第一部從拍攝到後期制作完全在阿富汗制作的電影。時任阿富汗電影負責人的哈希姆告訴記者,這部電影的基礎設施不足,技術人員短缺。

關于阿富汗的電影,不僅僅是追風筝的人。

電影《時間三部曲》海報

雖然"時代三部曲"中短片的風格和主題可能看起來不協調,但它們是當時阿富汗電影公司制作的第一部電影,标志着阿富汗電影公司于1968年在喀布爾正式開業,該公司成為國家電影組織。

不難看出,阿富汗的早期電影幾乎總是與慶祝民族獨立有關。《像鷹一樣》展示了女主角觀看國家慶典的旅程,而《愛與友情》和《泰晤士報三部曲》都是在民族獨立的第一天首映的。阿富汗電影的幾個"第一"似乎是慶祝民族獨立的一部分。到2019年,阿富汗甚至将舉辦電影節,以紀念其獨立100周年。

牛津大學學者Chihab El Khachab認為,在這些場合放映電影似乎是國家舞台現代化的另一個标志,僅次于閱兵式,民間舞蹈和體育賽事。阿富汗電影的每一項創新都反映了政治和國家發展的新願景,阿富汗電影的曆史也意味着阿富汗人走向現代化的旅程。

"在地球上"和"其他"鏡頭下的阿富汗

阿富汗電影基于國内外問題的特殊曆史和現實,具有豐富而深刻的表現形式。直到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結束,阿富汗電影才為世人所知。21世紀阿富汗電影的發展程序主要是由一些當地電影制片人和電影機構推動的。

2002年由Stik Balmak執導的《奧薩馬》是阿富汗臨時政府成立以來第一部在大陸拍攝的電影,在戛納、倫敦和釜山國際電影節上赢得了一系列獎項,并于2004年獲得了第61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為了恢複阿富汗人民的真正生存,巴爾馬克在喀布爾的孤兒院和難民營中四處走動,最終邀請"乞求的女孩"瑪麗娜出演這個悲傷而克制的故事。

關于阿富汗的電影,不僅僅是追風筝的人。

照片奧薩馬

流亡制片人阿提克·拉希米(Atik Rahimi)于2002年回到家鄉,擔任阿富汗最大的媒體集團Moby Group的進階創意顧問,為該國教育訓練新一代電影制作人。他的同名小說《土地與塵埃》赢得了主要電影節,并于200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中"土地"指的是阿富汗人,"塵土"指的是戰争,多年來暴力無處不在,掀起了無數的灰塵,但土地總是在這裡。

關于阿富汗的電影,不僅僅是追風筝的人。

土地與塵埃

從阿富汗到世界,有10多個國家制作了關于阿富汗的電影,包括美國、伊朗、俄羅斯、印度、波蘭、法國、英國、丹麥、加拿大、西班牙等。

關于阿富汗的電影,不僅僅是追風筝的人。

阿富汗關主題片(南都記者統計)

其中一些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例如伊朗電影"佛陀在恥辱中崩潰",關于塔利班炸毀巴米揚佛陀,而其他電影則是虛構的,戰争,危險和野蠻是許多電影中阿富汗形象的主要代表,其中阿富汗有時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英雄提供了足夠危險的空間來拯救這片土地。有時,阿富汗是一個比"危險"和"戰争"等形容詞更粗糙的存在,普通阿富汗人的生命正在展示。

關于阿富汗的電影,不僅僅是追風筝的人。

追風筝者

在這些電影中,值得一提的是,阿富汗裔美國作家侯賽尼的同名小說改編了電影《追風筝者》,一句"為你,千百倍"的句号,已經赢得了無數的眼淚。伊朗的"佛陀在恥辱中崩潰"始于兒童世界,塔利班在2000年炸毀了巴米揚佛,而丹麥的"孤獨的幸存者"和"戰争"等電影則反映了戰争。

電影救援

在20世紀餘下的時間裡,在塔利班于1990年代接管阿富汗之前,阿富汗電影的旅程仍在前進。阿富汗電影公司與其他當地電影和電視公司合作,制作了一系列曆史史詩、心理劇和民族主義電影。到塔利班于1996-2001年上台時,塔利班執行嚴格的伊斯蘭教法,禁止音樂,電視,電影和其他進口産品。

此時,阿富汗電影業的遺産除了一系列電影人之外,也離不開一些人的死亡保養。當塔利班在1990年代襲擊阿富汗電影公司時,制片人伊布拉·因·阿裡菲(Ibra In. Arifi)收集了數千部展示阿富汗豐富文化曆史的電影,其中包括7000多部阿富汗電影。這個故事由Pietra Brett Kelly拍攝成紀錄片,他最終被紐西蘭選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關于阿富汗的電影,不僅僅是追風筝的人。

拍攝電影救援任務

由于擔心即将到來的總統大選會引發戰争,這部紀錄片顯示阿裡菲暫時離開阿富汗電影公司,回到他曾經流亡的德國。他一再表示,他"沒有勇氣"留下來。

上一代電影制作人冒着保護電影的風險,随着他的衰敗,下一代電影制作人接管了電影的修複,并以自己的方式将其傳遞下去。是以,在紀錄片的結尾,一隊電影檔案保管員駕駛一輛面包車從阿富汗移動電影院開到一個從未放映過電影的村莊。在男女分開的學校裡,學生們驚訝地看着這部經典的阿富汗電影的場景,沒有戰争,人們和平地生活和工作。

對于許多阿富汗人來說,在這個飽受戰争蹂躏的國家,電影已經是一個"死"的行業。随着安全狀況的惡化,電影院等擁擠的地方尤其危險,很少有人願意去電影院。截至2019年,全國隻有少數電影院位于大城市,電影院大多是寶萊塢電影。

在這種背景下,阿富汗電影業在世界各地似乎微不足道,但其特殊的曆史現實和電影人的堅持也賦予了阿富汗電影豐富而深刻的表現力。阿富汗電影是在飽受戰争苦難中發展起來的,記錄了這片土地上的戰争,并為阿富汗人提供了集體想象的空間和慰藉。

撰稿:林文琪實習生

繼續閱讀